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见月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风里话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23 KB   上传时间:2025-03-20 20:32:27

  江见月搂住他, 侧首往窗外望去, 亦是眉眼含情。

  她早就想他了。

  *

  苏彦从北宫门入, 在经过“坐寐门”时耽误了一点时辰。

  原是遇见了方贻。

  方贻拱手向他致礼。

  苏彦见他身后侍者捧着书册,便知是往石渠阁送书的。眼下已经申时四刻,外宫门即将下钥,入内廷的门禁更是已经开启。

  方贻虽为内廷官员,但今岁开春后,方桐以他已经年十七,不宜再留内廷,遂一家人搬出了宫。

  江见月念方桐这些年用心医治长生的功绩,特赐了北阙甲第的府邸给他们居住。加之方贻在正旦日辨经会上连赢三十六席名声大躁,方氏父子俨然隐隐成为一方新贵。

  方贻平素乃在石渠阁处理公务,这个时辰该从里头散值出来才对,这会却是带人欲要入内。显然是休沐日,送书卷而来。

  按他如今身份, 原也无需自个亲来送书,多来是有要事面圣。

  苏彦笑了笑,还礼道,“正好,我们同行。”说着,示意禁军不必再查验,由他带人入内便可。

  禁军首领见他,又见他腰间玉牌,自然放行。

  “师父!”方贻唤了声,顿了顿改口道,“苏相,下官原也没有旁的事,不过是闻太子殿下病了,恐陛下劳累……”

  “长生又发病了,几日了,严重否?”苏彦闻话,匆忙截断问过,抬步欲要往里走去。

  他自六月离宫,至今百余日,同江见月书信不断,然没有一封书信里说孩子病了的。

  都这么些年了,她还这般报喜不报忧!

  “苏相莫急切!”方贻拦下他,笑道,“殿下是这月月初发的病,这会十来日过去,恢复得七七八八了。下官原恐陛下劳累,想来分担些。前头两年帮着陛下照顾小殿下,也学了些推拿的手艺。这会苏相既回来了,下官便也不打扰了。”

  少年面容清俊秀雅,话语亦平缓温和。

  苏彦稍稍松下一口气,只略一点头,指了指随身的侍从,让他们接过石渠阁的书卷,温声道,“也成,天色不早,就不辛苦你了。”

  方贻嘴角勾起一抹恭顺笑意,拱手目送青年丞相入内远去。

  出了北宫门,转过两里路,便是北阙甲第。少了禁军往来巡防,说话便自在许多。

  “纵是苏相回来了,大人去给陛下请个安,原也无妨的。”贴身的侍者道。

  “师姐身侧,但凡苏相在,旁人便显得多余!”少年笑笑,抬脚踢去挡在道上的石子。

  师姐生气时,也喜欢踢石子,他们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方贻看着滚入一侧花丛中的碎石,笑意深了些。他长得本就容色昳丽,平素压着只端出同苏彦几分相似的端方雅正样,然只稍桃花眼中涌出一分阴翳,便陡然是另一副神色。

  侍者陪侍了他多年,这会识趣地站在一旁。

  即将入府门,方贻拾阶而上,侧首眺望未央宫一角。

  举家住在宫中的数年里,他在石渠阁中,凭窗便能看见师姐的殿宇。内廷是他随意来去的地方,如今却是换了人。

  他的眼前忽现出片刻前在坐寐门前的场景。

  曾机何时,冷月清辉洒满宫阙。他伴着师姐品名下棋,禁军一趟趟送入苏彦面圣的请求,师姐却是看也不看。

  若是这个世上,没有苏彦……

  “大人!”侍者见他立在门前,迟迟不入,不由出声唤他。

  方贻有些被惊到,然回神更是惊出一身汗。

  苏彦,是他的师父。

  待他也不薄。

  他怎会怎敢生出这样的念头!

  这日回屋,他抄了数十遍《弟子规》。

  *

  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暮色上浮,椒房殿中皆是稚子的声音。

  “阿翁,你怎走得这样慢?”

  “阿母瞧了好几回了。”

  “阿翁,你看我做的风铎。”

  “阿母她都没做呢。”

  “阿翁,你怎么提早回来了?”

  苏彦迈入寝殿,孩子便绕过母亲膝畔,扑到苏彦身上去。稚子聪慧,知晓这处是在寝殿,没有旁人,如此阿翁不必向他行君臣礼,自个也能免了请安礼。

  苏彦闻他生病,本就走得什快。这会更是三两步便走到孩子身边,将他抱起。待到殿中落座,便已经闻他喋喋不休问了这般许多。

  能跑能讲,除了手上分量稍轻了些,确实无大碍了。

  苏彦将他抱在膝上,正欲同江见月搭话,便见人接了他属官的卷宗道,“你俩玩吧,朕先看会政务。”

  父子二人闻话,默契地道了声“恭送陛下”,遂黏在了一处。

  “阿翁想你和阿母,便提前回来了,写信是为了给你们惊喜。方才在坐寐门遇见了方大人,所以耽搁了一点时辰。”苏彦对于孩子的问话,从来都是认真作答,亦是教导他平素要有倾听他人话语的耐心,重视他人意思、及时给予反馈的习惯,这是待人接物的基本礼数,不分君臣。

  他接过孩子一直捧在手中的风铎,摸了摸他柔软光滑的五指,“长生做得?”

  小儿眨了眨眼睛,顿下片刻嗯了声。

  苏彦握着他的手,赞道,“做得真好看,届时都做完了,系在阿翁马车上,如何?”

  长生点头说好。

  未几宫人送药进来,苏彦给他喂药。

  长生道,“我能自己喝。”

  苏彦道,“阿翁许久没陪长生,长生可否许阿翁喂你一回?”

  “自然许的。”孩子一下开怀起来。

  喂完药,又喂蜜饯,然后漱口。父子两人玩完两局七巧方,便已经大半时辰过去,便到了长生晚膳的时辰。

  依旧是苏彦喂的。

  之后苏彦后给他沐浴,哄着入眠。

  烛光幽幽,长生道,“阿翁,今日您开心吗?”

  “当然!”苏彦颔首,“长生自己会吃药,用膳,沐浴也无需催促。然今日阿翁久别归来,思念长生,长生许阿翁喂药,喂膳,给阿翁陪着一道沐浴的机会,阿翁欢喜极了。”

  阿翁这样想念自己。

  自己还能给阿翁做事的机会,这也太厉害了。

  长生顺着苏彦的话这样想去,小小的人儿裹在被衾中,长而密的睫毛扑闪着,直到上下眼皮合起,嘴角还挂着笑。

  苏彦眼中盈光,心中发烫,给他擦去一点流出的口水。临走时掖好被角,低头亲了他一下。

  他亲在孩子左眼下方的泪痣上。

  和他母亲幼时一般无二的一颗痣,似漂亮的眉眼下滴落的一刻晶莹泪珠,惹人怜爱。

  只是他母亲的这颗,后来被他绘成了一弯新月,少去两分忧色,多出一抹娇妍。

  仰躺在榻上的男人睁开双眼,细细抚摸着瓷白面庞月牙的轮廓。

  “辛苦了。”他低声道,唇瓣轻阖过她的素指,然后根根落入他眼中,他一瞬不瞬地望着她,复又重新吻过指头。

  “你走了三个半月,长生只发作了一回。他愈发懂事了,和你一般,不舍得我受伤。不肯再咬我的手指。”江见月伏在苏彦身上,抽回手在他胸膛游走,摸过旧伤痕,停在肩膀新疤上。

  其实算不得疤痕,就是被长担长久压印、尚未来得及褪去的红痕,有些处还被磨破了皮。

  苏彦此番乃去了一趟青州,欲请已经避世的大儒殷济出山,此人乃同他父亲苏志钦齐名。苏志钦去世后,殷济亦对乱世失望,遂隐遁深山。

  苏彦因败了名声,一时间难以请动八门大儒。而殷济此人,曾为前郢两朝帝师,后又因不满赵征的无道愤而退隐。其学识和风骨为天下赞,名声更在八门大儒之上。如此若能请来做长生的太傅,明华宫文官一派便可构建成功。且方贻可伴学之,待有个十年沉淀,便正好继任。

  此等人,非利可惑,非威可压,苏彦此行艰难不比行军作战。

  然行军作战,战场拼杀,刀斧折身也是历过的。在青州那一方山间竹舍中,这位半辈子高高在上的青年丞相算是又经历了一番别样滋味。

  阴济年近花甲,同苏志钦交好,早年也算是看苏彦长大的,这些年也闻得苏彦诸事。这厢原是想看一看是否冰心依旧,是否态度谦卑,遂出题考教。

  没出旁的,老人避世隐居,总也要烟火度日。便是让苏彦劈柴挑水。

  只不过,干柴尚在十里外,有刀却钝绣;水之源头尚在半山腰,来回一趟半日过。

  寻常农活,却着实有些为难了这位长安繁华乡里出来的天之骄子。尤其是挑水这处,讲究这个长担上肩平衡,且脚下还要走山路。

  苏彦为保证每日两担水,充盈水缸,一开始半月间不分日夜练□□算琢磨出一点关窍。待能自如挑担后,老人指着屋舍前一畦菜地,让他挑金水浇养。

  时值盛夏,苏彦也有过片刻迟疑,倒不是不愿干活。实乃待惯了冰屋香室,华裳披身,这会烈日尚可熬住,但是需要脱袍挽裤,坦胸露腹,便实在有些违了数十年接受的教育。却也不过一夜踌躇,天亮便顶烈日挑金水种植菜地。

  七月过去,八月入秋。

  阴济又道,山下村庄有农户十八家,儿郎入军中,所剩皆是老弱妇孺,让苏彦每日六户,帮他们劈足柴,挑满水。

  每日六户,苏彦计算时辰,规划路线。遂每日寅时起身、戌时收工,八个时辰可完成。如此又一月过去。

  这处的百姓,皆知有位青年帮扶农活,态度好,做工实,很是喜欢他;后来又知青年乃大魏丞相,便觉不可思议,一时又敬又叹。

  八月结束的时候,阴济召回分散在各处的十八位弟子,持笔书名,愿入明华宫,辅佐国之储君。

  “该是我说,辛苦了。”江见月吻过肩头伤痕,即便苏彦并没多言,然她派去保护他的三千卫回禀得清楚。

  “是有些辛苦!”苏彦将她鬓发别去耳畔,“但非常值得。阴老先生如此作法,一则他看到我的诚心,愿来辅佐长生,乃最大之利益。二则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知晓我躬身所做事宜,慢慢的可复我名声。三来,我们在庙堂之上种种,说白了根本目的亦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我给他们挑水砍柴,也是在为他们,原也无甚区别。”

  他摸着她面庞,“只是劳你带着孩子前往杜陵邑,祭拜阿母……”

  “如何?”苏彦骤然顿话,江见月不免问道。

  “没什么!只是到底先君臣,后天伦。”苏彦胡扯了一句。

  江见月蹙眉瞧他。

  “如今是愈发逃不过你眼睛了。”苏彦笑叹,“不过是想起当年你在渭河桥遇刺,所以一闻你去那处,莫名便有些心有余悸。”

  “这有什么!前岁那处殿宇初成,我同长生便去过一回了。”

  苏彦颔首,“明岁阿母遗骸便迁回洛州了,以后若要祭拜,且回洛州便好。平素我自个回去。逢五逢十大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7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1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见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