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与云书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11 KB   上传时间:2025-03-18 19:52:00

  这样一想,便浑身都是干劲儿。她蹲下身,掀开坛子盖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竹筒往里塞酱豆子。

  还不忘提醒郑青云:“你嗓门儿大,你来吆喝。”

  她刚舀起一勺酱豆子,就听旁边的人清清嗓子喊着:“豆角,鸡蛋,酱豆子!”

  那声音确实是挺大的,都盖过了四周摊贩的叫卖声。但翻来覆去就是这一句,每个字都是一个调,听着干巴巴的。

  再抬头一看,这人高高大大杵在那儿,也没个笑模样,瞧着不像是卖菜,倒像要去干仗。

  方竹赶紧伸手去拽他衣角,“你这样不对,得笑一笑才行。”

  “笑一笑?”郑青云试着扯了扯嘴角,但这硬挤出来的笑容着实比哭还难看。

  方竹摇头,“你在家也不是这样啊,那笑得不是挺好看的。”

  “那不一样,这些人我都不认识,看着他们我就笑不出,”郑青云挠着头蹲下来,接过方竹手中的活儿,“还是你来喊吧,我怕把人都吓跑了。”

  方竹忍俊不禁,“你以前卖猎物是怎么弄的?也这样喊?”

  “那些不用拿过来摆摊儿,很多有钱人家好这一口,有些酒楼饭馆也收,直接去敲他们后门问问就成。”

  “难怪,”方竹露出了然的神色,“那你就帮着装豆子吧,记得压实一点儿。”

  “嗯。”郑青云闷闷地应一声,便老老实实低下头干活。

  方竹不由好笑,谁晓得他人口中暴戾的郑青云居然这样的性子。

  “酱豆子,新做的酱豆子嘞,又咸又香!”

  “豆角,鲜嫩的豆角,四文钱一斤便宜卖了!”

  换了个年轻姑娘吆喝,总算有人走上跟前来。只是总要偷偷瞟一眼旁边的郑青云,见他安安静静地蹲在地上忙活,这才敢放心地凑近了看草席上摆着的各种东西。

  方竹见大娘拨弄着那捆野苋菜,忙笑吟吟地说:“这苋菜是今儿赶早扯回来的,新鲜着呢,您瞧瞧,一点儿没蔫巴。”

  “是挺新鲜的,瞧着也嫩生,凉拌着吃正好。”大娘掐了一片叶子,“怎么卖的?”

  “四文钱一斤。”

  大娘收回手,“便宜点儿,三文我就称几斤。”

  方竹见她眼神还黏在苋菜上,知她是想要的,再看旁边的几个摊子上都没这东西,就没松口,“大娘,这已经很便宜了,我们天儿还没亮就下地去扯,才弄了这么些,三文真卖不起。”

  大娘是从前边转过来的,知道这价确实不高。而且外围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卖相不大好,她看不上眼。这草席上倒是鲜嫩,她是很满意的,但习惯使然,她还是想讲讲价。

  方竹见她犹豫,作出一副肉疼的模样,“这样,大娘若真想要,这一捆您给十二文就成。”

  东西来之前都称过,方竹心中有数,苋菜也就三斤出头。但这东西不太重秤,三斤多看着还是有蛮大一捆的,大娘有些心动。

  她家人多,两个老人天热胃口不好,就喜欢吃些凉拌野菜。几个小孩儿也爱拿苋菜汁拌饭吃,红红的觉得好玩,吃饭都更香。这一捆买回去也不多,一天就能吃完。

  “那你先称称有几斤。”她常年买菜,看一眼就能估个大概,清楚自己是能占点儿便宜的,语气都和缓了些。

  “好嘞,这一捆至少也有三斤,肯定不会让您吃亏。”方竹拿出秤杆子,把用草茎捆好的苋菜挂在铁钩上,提着上面的麻绳开始过秤。

  大娘伸长了脖子,看着秤杆渐渐平稳。

  “您瞧,三斤五两。”方竹捏紧麻绳,把秤杆子往前递递,让她看得更清楚。

  “行,你放我篮子里吧。”大娘掏出钱袋子,往外数铜板。

  方竹一边往她竹篮里塞苋菜,一边继续问:“还有刚做的酱豆子,大娘要不要看看?”

  大娘把铜板往方竹手里一放,连连摆手:“算了算了,这玩意儿我吃不来。”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口味不同,方竹也没硬拉着大娘说酱豆的好,道一声慢走,就乐呵呵地把铜板收进钱袋子。

  做成一笔生意,方竹心里高兴,吆喝的更卖力。

  她也不喊别的了,就一个劲儿夸自家的酱豆子。

  喊得多了,还真有人过来问。

  第一个来问的是位瞧着三十左右的妇人,她一靠过来,先耸动了下鼻尖,才开口:“你这酱豆子怎么个卖法?”

  “六文钱一竹筒。”

  妇人嗓音尖利:“这么贵?”

  但人却是站在原地没迈步子。

  方竹笑笑:“这做酱豆光盐就要不少,放了辣椒面、花椒、姜、蒜,样样都花钱,六文真不贵了。嫂子您看看,我们装的多实在,压了又压,这一筒够吃很久了。”

  妇人看着郑青云拿勺子在竹筒里按了按,有些意动。一小勺酱豆就能拌一碗饭了,这竹筒还挺粗,应当能吃好几天。

  但她还有犹豫,“你这味道怎么样啊?我在别的摊子上也买过,总觉得差点儿意思。”

  方竹早有准备,她喊一声“青云”。

  郑青云就立马从一节竹筒里抽出块竹片和一根竹签子。方竹用竹片铲了几颗酱豆子递到妇人面前,示意她自己尝尝。

  妇人拿竹签子插了一颗豆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过后,高兴道:“就是这个味儿,我要一筒。”

  郑青云麻溜地挑了一筒事先装好的酱豆子递给她,又是六个铜板到手。

  太阳渐渐高升,摊贩们也陆陆续续离去。

  方竹他们带来的鸡蛋和豇豆早就卖完,坛里的酱豆子却还有小半,不过已经很久没有人来问。

  街上买菜的人也少了许多。

  郑青云解下腰间装水的竹筒,拔开塞子后递给方竹,“还等吗?”

  方竹接过竹筒喝下一大口凉水,又看看日头,回:“今天就算了吧,这东西本就不是人人都爱吃,能卖这些已经不错了。”

  “行,那就下次再来卖。”

  虽说酱豆子没卖完,但收获也不小,两人收拾好东西,欢欢喜喜地离开了菜场。

  接着两人又去了趟上回的布庄,卖出一条帕子、一只荷包、五条络子。这回的帕子图案精细些,比上次贵出两文,荷包也是十文一只,络子三文一条,共得三十五文。

  方竹把铜板全都装进钱袋子里,交给郑青云保管。他长得高,看着又凶,估计没几个人敢向他伸手,这样能放心些。

  “还要买些什么不?”布庄里郑青云捏着钱袋子问方竹。

  方竹刚想说不用,余光瞥见门外挑着担子走过的货郎,临到嘴边的话又变成:“我想看看给小桃买个绢花。”

  方桃的头发长长了些,小女孩正是知道爱美的时候。前几日还跟方竹说村里的小萍扎着辫子带了朵花,可漂亮。虽然没说自己也想要,但眼里的艳羡是藏不住的。

  于是两人又去外面看绢花,布庄外多的是卖绢花、首饰的摊贩和货郎,方竹对比几处。

  最后挑了一朵粉色芍药样式的,因是给小孩子带的,看着比较小巧可爱。摊主张口喊十文,方竹给磨到八文。

  “小桃肯定高兴。”方竹摸着绢花,眉开眼笑。

  “嗯。”郑青云心不在焉地应一声,眼睛不由自主瞟向方竹乌黑的发顶。

  他夜里见过方竹披着头发的模样,又长又黑,若是绾个发髻,插支簪子肯定好看。

  不过她是逃难而来,身无分文,和他成亲也没聘礼,必然也没什么首饰。这些时日都是拿布巾随意把头发包起来了事儿。

  唔,等自己赚了钱就给她买只簪子,其他的也都补上。

  郑青云越想越觉得不错,嘴角都微微上扬。

  方竹一回头见他这样还有些纳闷儿,之前叫他笑硬是笑不出来,怎么这会儿偷着傻乐?

  “你笑什么呢?”

  “啊?没什么,赚了钱高兴!”

  堂屋里,一家人围在桌前等着数钱。方桃坐在姐姐旁边,头上戴着粉色的绢花,手指时不时在上面摸一摸,乐得眼睛弯成月牙。

  郑青云把铜板倒在桌上,发出当啷的清脆响声。他将散开的铜板都拢在一堆,边数边将捡出来的铜板放到另一边。

  其他人的眼珠也都跟着他的手来回转动,同时在心里默默数着。

  郑青云拿着最后一枚铜板放进钱堆里,“一共是两百一十九文,除去带的三十文,花用的——”

  方竹在一旁帮着他算:“吃面十六,馒头一文,牛车和摆摊六文,买绢花八文,刚好用去三十一文。”

  郑青云点头:“所以卖东西得的钱就是两百二十,绣品占三十五,其他就应该是一百八十五个铜板。”

  陈秀兰呵呵笑,也不觉得酱豆子没卖完可惜了,这一百多里面,大头可就是卖酱豆子得来的。

  “好好好,看来这酱豆子生意能做。”

  一斗豆子才四十文左右,一斤酱豆子约摸装四筒,算起来就是两百多,刨除盐两到三斤,还有姜蒜花椒什么的本钱,也还有一百多到两百。

  多个赚钱的营生,不止陈秀兰,其他人也欢喜。

  郑青云把数好的铜板全部交给陈秀兰,以往家里的银钱都是她管着的。

  陈秀兰却又拨出一大半推给郑青云,“你现在都成亲了,这钱我就不帮你管着,留一些家用,剩下的你自己存着。”

  郑青云也没客气,双手把铜板重新装进钱袋子,然后放到方竹面前:“我花钱大手大脚的,还是你拿着比较好。”

  陈秀兰瞧着自家儿子那模样,掩嘴偷笑,在心中暗道傻小子。

  方竹看陈秀兰没说话,最终还是收下钱袋子,轻声道:“那你用钱就管我要。”

  “好!”

第20章

  日子一晃就到了七月底。

  水田里的谷子已经全部转黄,沉甸甸的谷穗低垂着头,已是收获的时候。

  这谷子熟了,就得抓紧收回家,若是耽搁几天再割,一多半都得撒在地里,老鼠鸟雀什么的也要祸害不少。

  然而乡下大多节俭,再心急也少有人会花钱请工,多是亲朋邻里之间搭伙,先紧着一家的忙完,再收另一家的。如此比自家几口人累死累活要松快些。

  郑青云家就一亩水田,收起来要不了多久。他们年年都是先帮着秦大柱家收完,再弄自家的,今年也不例外。

  秦家拢共有三亩六分的水田,若真算起来,其实郑青云他们是吃亏的。但两家关系好,从不计较这些。

  早早起了床,把鸡都喂好,只留下大黑看家,几人就拿着镰刀往秦大柱家去。

  秦家院门大开着,远远就能看见升腾的白烟。

  秦德福和秦大柱父子俩正在院子里收拾要带去地里的东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古代种田养家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