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首的来不及细看,便听对面的公爹裴元曙道:“你身子还没好,怎么也过来了?”
这话自然是对着裴砚说的。
裴砚病恹恹的坐在一张空着的椅中,稍稍欠身道:“新妇刚进门,总得给她带带路。”说完便问候上首的长辈们,只说失礼云云。
老侯爷裴固摆摆手,让他安生坐在椅中。
——不管府里如何看这庶子,裴砚这些年戍守边塞屡立战功,为众位兄弟所远远不及,给侯府的门楣增色不少。加之他习武之人性情刚毅,又与宁王交厚,当着面坐在一处时总归要格外给两分颜面。
而他今日拖着病体给新妇引路,也可见维护之意。
范氏闷着头喝茶,神情不咸不淡。
倒是对面的大夫人崔氏笑道:“先前只听说弟妹给老二挑了个美貌佳人,今日一见,果真所言不虚。”
“可不是。听说江大人当初是为救百姓而殉身,弟妹也算是为朝廷鞠躬尽瘁的良臣之后,二婶挑人的眼光还是那么好。”说话的正是那位出自公府的大少夫人薛氏。
这话虽然是顺着自家婆母出言夸赞,听在范氏耳中却如同讽刺。
侯府就这么大点地方,谁还不知道谁的心思?
长房有望承袭候府爵位,给身为嫡长子的裴见明娶了这么一位光彩夺目的凤凰,仗着公府嫡幼女、贤妃堂妹的身份,婆媳俩平素颇为张扬。
偏巧范氏出身寻常,因嫡出的老三尚无功名在身,费尽心思也只娶得一位出自伯府的儿媳,老五因自幼体弱,娶的则是位与皇室沾亲的医官之女。
如今云娆虽被如此夸赞,其实谁都知道人走茶凉,江家的顶梁柱早就塌了,娘家门第在侯府里实在算不上什么。
那婆媳俩分明是在暗嘲她膝下几位儿媳的身份!
范氏听惯了这种话,只敷衍着笑了笑。
几人说话间陆续又有人来,范氏扫了眼对面的座次,见只有一处空缺,便向太夫人道:“母亲,怎么不见玉琳那孩子?”
“她昨儿晚上吹着风回去,怕是受了寒,回头你去瞧瞧,别真叫她病了。”太夫人说着,看向长媳崔氏——
裴玉琳是长房吴姨娘所出的庶女,年已十七,再过几个月就该嫁进淮王府做侧室,因而颇受长辈看重。
崔氏嘴里应着,心里难免有点不痛快。
虽说来拜舅姑的新妇身份不值一提,但裴砚毕竟算是个兄长,又是宁王撑腰看重的武将,官职比兄弟们都要高,她一个庶女姗姗来迟,看着倒像她这嫡母管教不严似的。
便垂首撇着茶叶,不作声了。
云娆随即依礼为诸位长辈奉茶拜见,将提前备好的东西挨个奉上,而后与妯娌姑嫂等挨个相见。
……
母亲列的单子很管用,人名与长相挨个对上,倒也好记。
一圈下来,云娆嘴角都快笑僵了,好容易能坐下来歇歇,不得不感慨侯府人口之兴旺。
老侯爷膝下三个儿子,三房的裴元绍跟家里闹翻后跑去西川节度使帐下做事,甚少回京,如今只长房裴元晦和二房裴元曙住在侯府。
长房崔氏膝下有两子两女,裴见明和薛氏自不必说,老四裴见青的妻子明氏也让云娆印象深刻。
迥异于薛氏的张扬,明氏性子温婉沉静,待人也谦和有礼,更难得的是她的娘家——
她的祖父是位很有声名的大儒,虽则早已辞官退隐,实则颇受人推崇。且她家有座名闻京城的藏书楼,里头四万余卷藏书都是精挑细选,明老太爷为造福读书人,还选了许多书来刻印,从文字校勘到用墨选纸都花了心思,质地比外头书坊的精良数倍。
云娆从前学刻雕版,还特地请人寻了他家的板子来观摩,就连兄长读书时都曾因明家私刻的书而受益不少。
如今见着明氏,自是暗觉亲切。
崔氏嫡出的长女早已出阁,次女名叫雪琼,年才十五,人如其名,当真如雪色琼花。
裴元晦身边几位姨娘,唯有住在捉月院的吴姨娘膝下未空,养着裴玉琳和裴见熠两个孩子,只是裴玉琳迟迟没来,不知是不是真的病了。
二房范氏膝下则是两个儿子。
老三裴见泽生得俊逸,妻子孙氏热情含笑;老五裴见祐自幼体弱,妻子也寡言少语,许是常年捣鼓药材的缘故,身上有股淡淡的草药香气。
侧室柳姨娘膝下则养着裴锦瑶和裴见晔姐弟俩。
至于裴砚的亲生母亲潘姨娘,非但没在昨日婚礼和今晨拜见时露面,连名字都没人提及,像是有意无意地避开一般,倒让云娆备感意外。
裴砚似乎也懒得跟这些人多掰扯,等云娆挨个见礼毕,便让人扶着站起了身。
“孙儿得回去喝药,先告辞了。”他没多瞧裴元曙夫妇,只朝裴固病歪歪地行了个礼,而后视线有意无意地扫向云娆,似是询问她要不要一道回去。
第9章 初见 还没给你闹洞房呢!……
云娆才刚喝口香茶歇了歇脚,撞上裴砚询问般的目光,一时间倒有点犹豫。
方才一圈拜见下来,她看得出裴砚跟侯府的人实在不算亲密,莫说几位兄弟妯娌,就是对父亲裴元曙和裴固都颇冷淡,说的话加起来不到五句。
且自始至终神情疏离,不曾流露半分笑意。
可云娆明明记得今晨在枕峦春馆外他其实是笑过的,哪怕笑得很浅,也比在如意堂时温和多了。
这会儿径直告辞,丝毫不顾裴元曙父子的脸色,足见生疏。
云娆既嫁给了裴砚,不论自愿与否,如今还是得跟夫君安稳相处。且论私心,她也不太想留在这里听长辈们扯闲话。
不过毕竟是新妇,今日拜见来的是如意堂,往后晨昏定省还是得去婆母的住处,若不先认个路,未免有点尴尬。
心念迟疑间,忽觉手腕被人按住。
就见三弟妹孙氏含笑道:“二嫂昨儿刚进来,吃住可还习惯么?”
云娆的年纪比她小好几岁,被这声“二嫂”叫得心里一颤,只好笑回道:“都很妥帖,没有不习惯的。”
这么一打岔,裴砚就没再等云娆,自管让人扶着出了院子坐肩舆回去养病了。
剩云娆坐在如意堂里,听长辈们叽里咕噜地扯了一大堆,陆续送走外头还有事的男人们和回屋喝药的裴见祐夫妇,只等将近午时才散了。
崔氏和薛氏婆媳俩说笑着往东走,明氏和裴雪琼落后她们半步,临走时冲云娆笑了笑。
孙氏则先送婆母回住处。
柳姨娘膝下的裴锦瑶年已十六,却还没定下人家,虽说在云娆跟前摆着侯府千金的谱,对嫡母却颇讨好。见范氏似要同云娆说话,她竟自抢先一步赶上去,亲热地扶住范氏的手臂,提醒她当心脚下。
云娆心里对范氏藏有芥蒂,乐得不去伺候,只依礼数陪在旁边。
沿着游廊走一阵,便是范氏住的惠荫堂。
范氏寻个由头打发裴锦瑶离开,见云娆一直规规矩矩地跟在旁边,心里舒坦了点,道:“老二是个武将,难免性子粗豪脾气刚硬,你既嫁了他,平日里该多加劝说,再不能如从前般我行我素。”
“媳妇记着了。”云娆口中道。
范氏便又拍了拍孙氏的手,“往后你们就是妯娌了,你进府更早些,平日里也该多加照顾,别叫她在咱们府里受委屈。”
“那是自然!二嫂生得好模样,性子又温柔和善,我喜欢得很呢!”孙氏笑着打起帘子,和云娆一道安顿范氏用过午饭,到里头歇下午觉后才动身告辞。
出了惠荫堂,妯娌俩都得往西走。
孙氏吩咐了丫鬟去折花枝,又向云娆道:“咱们府里如今是大嫂嫂管内院的事。她是公府出来的,又是贤妃娘娘的堂妹,见识气派自然远胜旁人。往后你院里要什么东西,或者跟婆母和我说,或者打发人去找她都行。”
她在如意堂时有意避着薛氏的风头,这会儿倒是开了话匣子,将薛氏一顿猛夸,仿佛那是个万般周全的人物。
云娆也不知真假,照单全都听了,到岔路时与她辞别而后回枕峦春馆去。
孙氏就近看了几株尚未凋谢的茶梅,等丫鬟剪来新开的花枝,又亲自插瓶让送去惠荫堂给周妈妈。
那边周妈妈接了,便送进卧房。
里头范氏仍旧躺在榻上,却还没睡着。
听见动静,她抬起眼皮看了眼花瓶,问道:“老三媳妇送来的?”
“可不是么,三少夫人待您向来有心的。”
范氏不置是否地笑了笑,又道:“那你瞧新来的这位呢?”
“夫人亲自挑的人自然错不了。”周妈妈笑着,往花枝上洒了点水,“据奴婢看,她的性子倒还算安分谨慎,想来也不敢像那位似的忤逆。”
“小门小户的丫头,运气好能嫁进侯府,自然要谨慎行事。毕竟是才嫁进来的,这阵子你让老三媳妇多照看些,别闹得院里缺东少西,让人传出去说闲话。至于往后,就看她的造化了。”范氏闻着淡淡的花香,原本皱着的眉头微微舒展。
周妈妈笑道:“夫人放心。杏花阁咱们插不上嘴,枕峦春馆却还是照顾得到,若能让她俯首帖耳的,也不枉夫人操心这一场。”
范氏嗤笑,嘲道:“可别提杏花阁了。宁王那样大张旗鼓地护着他,他却还是半死不活的吊着口气,眼瞧着是要废了。”
“若真个治不好,那也是他的气运。”
“那是自然。我这嫡母为了他的性命安危,放下身段去那小门户为他求亲冲喜,又善待新妇,也算仁至义尽。”范氏说到这里,唇边讽笑愈深,“至于他么,杀孽造多了自然要偿还的。”
……
数道墙垣相隔,杏花阁此刻门窗紧闭。
裴砚可没功夫管府里那些小心思,只管就着一壶新启的醇酒,站在花梨长案边琢磨一张北地舆图。
屋外高树掩映,柳枝儿才抽了新丝,引得双燕斜飞。
宁王魏铎今早下朝后被承平帝召去御前问话,出来后又碰上太子和皇后,敷衍半天才得以脱身,出宫后直奔靖远侯府。
侍卫把守的阁楼无人搅扰,他径直推门踏入屋中,闻到淡淡酒香,瞧着明晃晃的日头透窗而入照在裴砚肩上,不由道:“你这儿倒是清净。”
裴砚闻声回首,拱手行礼道:“怎么,殿下又嫌京城事多了?”
宁王头戴金冠身着锦服,在朝堂上是端贵威重的领兵皇子,这会儿却无需讲究仪态,翘着脚坐进窗边圈椅里,自管倒了热茶来喝,拧眉道:“虽说都是小事情,应付起来却也麻烦,来来回回都是那点小心思,没什么意思。”
裴砚便笑了笑。
靖远侯府这么大的地方尚且藏了无数的小算计,何况宁王身在皇家。虽说驻守边塞的皇子不太受圣宠,但既是领兵之人,回到京城总难免引人提防试探。
这些事说起来确实无趣,裴砚便让他尝尝今晨侍卫送来的糕点,又问道:“外面有动静了么?”
提起这茬,宁王又有了兴致。
“昨儿你迎娶佳人新婚大喜,外头实在是热闹!”他倾身靠近些,比了个手势——
“宾客的随从里少说四五个通风报信的,还都来自不同的人家,我从前竟不知京城藏了这么多北夏暗探。”
裴砚乐见这样的意外收获,“既是他们自投罗网,倒省得咱们费力。”
“也可见北夏为了探清楚虚实,有多舍得下血本。不过成败在此一举,没了你这拦路虎,那老太后总该没忌惮了。”宁王口中玩笑着,神色却是稍肃,“消息昨日就出了京城,想来不出几日北夏就会挥兵南下,咱们且等着消息就是。说起来,这些天还是得委屈你装病。”
“我倒无妨,就怕殿下耐不住聒噪想早些北上。”裴砚调侃。
宁王笑道:“好容易能诱对方上钩,我若轻举妄动被人察觉,这番筹谋岂非功亏一篑?不过我确实想早些斩除屠长恭这隐患班师回京。”
“如今内乱频生,朝廷是缺人手。”裴砚颔首道。
“也不止是为这个,还有件大事得回京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