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婵音倚在窗边的小榻上,柔善的眉眼湿润,刚洗过的乌发还在滴水,她低垂长睫,用巾帕子擦拭。
忽然隐约听见一旁,往日专用来夏乘凉的小室门发出了声音,沉稳的脚步声颇有些熟悉。
她以为是春心回来了,抬起头,推开窗扉往外看去。
结果并未看见人,只有一只不知是哪里来的小黑猫蹲在门口。
孟婵音收回目光,并未太在意。
孟婵音擦完头发后,发梢还稍润,原也打算休息,可又因为太久没有回来了,忍不住四处打量。
院门口的石架,架下的石桌椅,都很干净,半分没有长久没有住人的陈旧,连青苔都没有。
她刚沐浴完,穿得不多,松松懈懈的交领长袍,外面披了件还算厚的大氅,乌黑秀发用陈旧的木簪半挽于身后,垂下的长发被风吹卷起,身段朦朦胧胧。
在院中坐了一会儿,她站起身,转去其他地方。
她畏热,也惧凉,所以院中比别人多一间小室。
曾经阿宁时常爱来,就是不知道她离开怎么久了,蝉雪院不知是否还和曾经一样?
孟婵音推开小室的门时,没想到里面会躺着人。
青年颀长的四肢懒懒地卧在一方,铺着淡玉色的毛绒毯的鸡翅木榻上,脸上搭着一块绣着小玉兰的方帕,姿态从容散漫,好似累极了,习惯来这里休憩。
看见男人那一刻,她浑身的血液霎时涌来,骤然立在原地呆呆地盯着他,仿佛是第一次见面,甚至都忘记了开口唤人。
直到他察觉到目光,动作微弱地转过头,覆在面上的那张方帕被取下。
从帕子中露出一张极其年轻的,俊美的脸庞,深邃的眉眼有异族的昳丽,乌泱泱的眼好似森中的雪,透着冷意,随意扫来便是令人寒颤的气压,却因为初初醒来而瞳珠涣散,泛着些薄的水雾也多几分柔和的散漫。
孟婵音看清了他的脸,那些模糊褪色的记忆逐渐变得清晰。
在她眼前这个人,是息府那位年轻的家主,亦是她的兄长。
他乌睫扇动,望向站在门口的女人,脸上没有丝毫诧异,薄唇微启地唤她。
“婵儿。”
第82章 扑进兄长的怀里
好多年了。
不,才三年。
可她却觉着似乎已经过了半生,没有听见有人用这种语气唤她了。
这是兄长,自幼便待她亲厚的兄长,哪怕后来她不再是姨娘的女儿,他也会在她需要时,成为她的后盾,让她最后能挺着腰,不显落魄的从那些看戏之人艳羡的目光下,千里迢迢地奔赴回息府,依旧当息府的姑娘。
她至今都还记得到当初出嫁时,兄长连夜从外面赶回来,在漆黑的夜里避开所有人站在她房门外的窗户下,对她有万般的不舍,哑着腔调问她是不是愿意嫁的。
只是当时她不想让兄长担忧,所以欢喜地同他说愿意嫁。
兄长听了她的话没有说话,只站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第二日出嫁,她也是兄长亲自背上花轿,送上婚船。
彼时兄妹之情人人皆羡。
可如今,好似还一样,又似乎不一样了。
孟婵音看着眼前的人,眼眶生涩,觉得一定是有人往她的喉咙里塞了一团团棉花,不然为何她会一句话也吐不出来,连心都泛着苦涩。
小室中依旧维持着往日,仿佛从她出嫁后里面的东西便再也没有人动过,却也没有生灰,还有人住过的痕迹。
两人就这般安静地对视着。
孟婵音打量他,他也一样在打量她。
那是她唤了十几年阿兄的男人,面容好像还和以前一样,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她觉得好陌生。
“阿……兄。”
终于,她艰难的从喉咙震颤出声音。
那么微弱的呼唤,连她都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听见,因为现在她已经没有资格如此称呼他了,她是厚着脸皮,刻意这般唤他,好让自己能有个栖息之所。
唤出口后她自觉羞愧,匆忙低下头,紧张地捏着裙摆像是等待审判般不敢看他。
低头时,她又觉得更羞耻了。
之前没有留意到,她身上穿的裙子都还是几年前,那时候尚未出阁,兄长有一日外出回来为府中姊妹带回来的布料裁剪的裙子。
因她喜欢绿,所以得了块淡湖绿的料子,是她当姑娘时最喜欢的裙子。
如今都嫁出去几年了,她不仅一身清隽的回来,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裙都没有。
孟婵音后悔当时离开青州时太好面子,一件衣裙、一支簪子、甚至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拿。
其实岁月从未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反而出嫁后比曾经多了娴静内敛的韵味,同样也多了自卑。
息扶藐将她脸上的彷徨尽收眼底,从小榻上坐起身,眉眼冷静地朝她走去。
一步,两步……每靠近一点,孟婵音能感受到属于成熟男人的压迫,那么浓的情绪,压得人下意识生出臣服的畏惧。
想往后退,但朝她走来的是兄长。
她硬邦邦地杵立在门口,等着他走过来,直到男子高大的身躯覆在她的面前。
她昂起莹白的小脸,素净得颊边未施粉黛,苍白出无力的脆弱,对着他勉强勾起笑,一身素色更映身段清瘦。
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紧张,她那双纤细的手指死死地扣住门,像是认生的猫浑身都紧绷着。
息扶藐垂眼看着她。
瘦了,瘦得下巴尖尖的,脸小小的,曾经就弱不禁风,现在身上多了几分为人妻的成熟韵味,还那般楚楚怜人。
明明每日都看着她最新的画像,连她每日做了什么,他都从未错过,可现在她站在面前,他还是会有说不出的戾气盘旋在胸腔。
孟婵音看着眼前的男人,他落在身上的打量,让她心跳莫名加快。
以为是陌生了,所以她迫不及待想要消除兄妹之间的隔阂。
她松开门,主动往后退了一步,对他柔柔欠身:“许久不曾见过阿兄,婵儿恭问阿兄身体安康。”
息扶藐收回目光,上前虚扶起她清瘦的肩膀,手指冰凉。
孟婵音被他碰到,背脊无端生寒。
他松开手,往后退一步拉开距离,漆黑的眼神落在她端方的面容上,忽然莞尔,冷霜集聚的眉眼霎时散去寒意。
“妹妹终于回来了。”
他等很久了。
从她背着他嫁人开始,他就在等着这一日。
孟婵音听见他转暖的语调,还和往常一样,原本紧绷的心缓缓放下,柔声道:“方才我问过阿兄派来的吉祥,他说阿兄被事情耽搁了,晚些时候才回来,没想到阿兄在这里。”
其实她是想问,为何他会出现在这里,但转念又想到整个息府都是他的,她只是一个外嫁女,没有资格去问这些。
息扶藐没有与她解释自己为何在此处,只望向远处的天,淡淡道:“外面春寒料峭,妹妹自幼体弱,吹不得寒风,进来说罢。”
曾经阿兄对她就比其他姐妹要好,总能体谅她的不适。
孟婵音心中微暖,脸颊上浮起绯粉,乖巧地点头,往屋内走去。
里面应当是点过无烟煤,热气还没有散去,又熏了淡雅鹅梨香,暖得能驱散周身寒凉。
孟婵音乜过微皱的小榻,上面用的毛绒毯柔软且富有光泽,用的是上好的皮毛。
让她不禁想到在青州的事,去年婆婆得了块披肩十分珍惜,还披出去参加宴会,不少人的夸赞让她欢喜得不得了,也连带着对她没有冷脸讽刺,那几天她难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松懈。
好像披肩与这床毛毯是一样的皮毛。
听说是西域进贡的,饶是一些王公大臣府上的夫人小姐得一块都难得。
而这样的毛绒皮毛,从她坐上马车开始,一路见了太多了。
息府很有钱,远比前几年更甚,如今不仅有钱甚至也有权。
她坐在凳子上,看了一眼便收回视线了,安静地垂着眼睫,还和曾经一样的乖顺。
息扶藐并未坐过去,而是双手抱臂倚在书架上,漆黑的瞳孔一动不动地盯着她。
两人相隔五步之遥,距离恰好,不陌生,也不算不得多亲近。
他说:“原是忙,刚才回来不久,听人说你回来了,便想着过来看你,你在沐浴更衣我就在这里等你,结果睡了一会儿。”
这么大的府邸,全靠的他一人,想必是忙得抽不开身的。
孟婵音关切地接话:“阿兄辛苦了。”
说完,对面的男人没有开口,而是深深地望着她。
那种眼神让她不自觉捏起膝上的裙裾,心中升起难堪,眼眶又控制不住浮起水雾被她匆忙眨去。
不用他说,她都知道,她变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那一句‘辛苦’中藏着她见不得光的小心思,是她在下意识讨好他。
他是息府的当家人,只要他一句话,她便还能留在府上当息府的姑娘,而不是孤寡无依的孤女,甚至没有人会在背地嚼舌根子说她。
若是兄长不介意,她往后的余生甚至都能受他的庇佑,而安然度过。
孟婵音的头垂得更低了,不敢抬头,咬着下唇喉咙生出哽意,身躯莫名冷得发颤。
真的不想再被抛弃。
正当她陷在惶恐中,身边坐了人,淡淡的暗香袭来。
她的下巴被抬起,眼尾洇着一滴泪,目光朦胧地看着眼前的男人。
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温柔地擦拭她的眼角,低声说:“婵儿,无论何时何地,阿兄仍旧是你阿兄,不会有所改变,不用这般小心翼翼,不妨如以前那般对我。”
许是因为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心疼,这三年被欺负,被冷落的委屈蓦然冲上眼眶,她拼命压抑的泪含不住了。
她纵容自己扑进兄长温暖的怀抱中,脸颊深埋在他的怀里,双手攥住他肩胛的衣裳,瘦弱的肩膀轻颤。
“阿兄……”
远嫁他乡,婆母刁难,夫婿懦弱,下人闲言碎语,这三年她孤身一人尝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