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过了新年,春日也近了。
明桃不经意间瞥了眼院子里的桃树,发现竟不知何时长出了新芽,在冷意弥漫的初春焕发生机。
嫩绿的一簇挂在枝头,瞧着便让人心生欢喜。
明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轻轻摸了摸,仿佛已经看到了桃花绽放时的景象,粉雾似的,定会衬得这院子像仙境一般。
不过她还是最想吃桃,嘬一口鲜甜的汁水,咬一口脆嫩的桃肉,想想便觉得过瘾。
“在想什么?”
不知何时,李清洲站在她身后。
明桃顿时有些紧张,小声说:“我在想这棵树什么时候结桃子。”
虽然那个梦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但每次看见李清洲,她还是时不时地想起来,萦绕在脑海中挥散不去。
不知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每隔三五日,她便会梦到李清洲亲她,轻柔的、缠绵的、凶狠的……
每每醒来,明桃便又羞又气,羞的是她竟会做这样的梦,气的是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梦,反而情不自禁地沉溺其中。
所以这个年过完,旁人都胖了些,唯独她消瘦了不少,不过她似乎长高了。
以前她的身高勉强和李清洲的肩齐平,现在居然快到他的下巴了。
想着想着,明桃转过身,上下打量他一番,比了比高度,果然和她料想得差不多。
被她这样仰脸盯着,李清洲的喉结不自觉地滑动两下,有种想要亲她的冲动。
他克制地移开视线,佯装淡然道:“怎么了?”
声音也带了点沙哑的意味,明桃听了莫名觉得耳热,她捏了下耳垂,讷讷道:“我觉得我好像长高了。”
下一瞬,头顶便多了只大掌,明桃懵懂地仰起脸,便见他的手平移到喉结的位置。
“确实长高了。”
说话时,他的手依然放在喉结上,不知为何,明桃的视线便移不开了。
直到他将手放下,她堪堪回神,迅速垂下眼睛。
“清、清洲哥,我去找锦瑶姐姐了。”
他平静地应了一声,视线却并不平静,落在她红到快要滴血的耳垂上。
一个眨眼的工夫,她便快要跑出门了,耳朵依然红得显眼。
李清洲哑然失笑,那日醉后亲他的时候倒是大胆。
明桃一直跑到孟家门前才停下。
被冷风一吹,整张脸都变得僵,她一手推开门一手捂着脸去找孟锦瑶。
前两日,孟锦瑶又去何府小住了,明桃已经见怪不怪。
但是这么久了,何川居然没有一点行动的意思,不知是他太笨还是孟锦瑶太迟钝。
她忍不住打探:“锦瑶姐姐,你在何家待的高兴吗?”
孟锦瑶端详她片刻,松了口气。
“你愁眉不展地过来,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
明桃笑笑,便听她道:“何家兄妹待我都很好,这次我还去见了何川的母亲,还挺和蔼可亲的。”
“那何川呢?”
“他?当然还是老样子,不过我觉得我回来的时候,他好像有点不高兴。”
明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只要察觉到了便好,总比什么都没发现强。
她心里为她高兴,但是唇角扯了扯,没笑出来。
见她忽然沉默下来,又是一副满腹心事的样子,孟锦瑶问:“明桃,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跟我说?”
见她看出来了,明桃便也没再瞒着,这件事她已经压在心里半个月,也困惑了半个月。
她循序渐进地问:“锦瑶姐姐,你觉得清洲哥是个怎样的人?”
孟锦瑶吓了一跳,连忙说道:“你不会是想撮合我跟清洲哥吧?我们俩都没那个意思。”
明桃忍不住笑了一下,“自然不是,我就是觉得……”
她的笑容慢慢收敛,斟酌着措辞,“我觉得我对他好像有一点不一样。”
面对孟锦霄时,她觉得他是个处处需要哄着的孩子,李清洲就不一样了,她总是不自觉地依赖。
孟锦瑶心里一咯噔,问:“你不会喜欢上清洲哥了吧?”
“喜欢?”明桃轻缓地眨了下眼睛,“我不知道。”
她确实不知道,没有人告诉她什么是喜欢,她只知道李清洲在她心里是特殊的,谁也取代不了。
孟锦瑶便现身说法,咬牙切齿道:“就像我以前喜欢那个该死的李润的时候,面对他时会脸红,会心跳加快,连说话都磕磕绊绊的。”
见她提起李秀才时不再黯然伤神,明桃松了口气,这才细细思索起她说的话,似乎……全都中了。
明桃心里有点乱,缓缓开口:“这便是喜欢吗?”
原来,她变得不像自己,是因为喜欢他。
“唉,”孟锦瑶忽而叹了口气,“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我弟弟一颗芳心碎了一地。”
明桃抿了抿唇,“锦霄会遇见别的好姑娘的。”
“算了,不提他,他确实配不上你。”
为弟弟伤心一会儿,孟锦瑶马上兴冲冲地问:“你跟我说说,你面对清洲哥的时候是不是和我说的一样?”
明桃没有否认,羞涩颔首。
孟锦瑶握住她的手,郑重说道:“清洲哥值得托付,若是喜欢,你便去争取。”
没想到明桃却黯然摇头,喃喃道:“他说过的,找回记忆之前不会成亲。”
她在孟锦瑶的帮助下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可清洲哥似乎心如顽石。
“这倒是个问题,”孟锦瑶想了想,也没什么主意,“那你准备怎么办?”
明桃道:“我什么都没想,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和你说这些,只是不想憋在心里。”
孟锦瑶心疼地摸摸她的脸,“几日不见,我怎么瞧着你瘦了?”
明桃笑道:“不仅瘦了,而且还长高了。”
说着她便想起方才和李清洲比划身高的事情,脸上慢慢染上红晕。
孟锦瑶正要调侃她的小女儿情态,门外忽然响起一个耳熟的声音:“明桃在这儿吗?”
孟锦瑶惊讶道:“似乎是里正。”
两人忙出了门,果然见里正负手立在院子里,旁边站着李清洲。
明桃的视线便忍不住落在他身上,一颗心跳得厉害,这是她喜欢的人呀,她喜欢清洲哥。
里正慈爱笑道:“清洲说的不错,你果然在这儿。”
明桃回过神,问:“里正可是要说私塾的事情?”
私塾筹备得差不多了,这几日里正常常过来,问她是否还需要置办什么。
里正道:“正是正是,我今日过来,便是想让带你去私塾看看,若是一切顺利,便能择个吉日开课了。”
这样的好事,孟锦瑶当然要去。
走出门,孟锦瑶兴奋地招呼乡邻们一起去,不多时便乌泱泱地一群人了,浩浩荡荡地往私塾走去。
明桃跟着里正走在最前面,听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私塾的事情。
“终于要开了!这么久没消息,我还以为黄了呢!”
“呸呸呸,说什么胡话,我瞧着最迟十日便能授课!”
“我也想让我儿子去,就是不知道多少钱……”
“算了吧,读书不如练武,听说又要打仗了。”
此言一出,话题顿时一变。
“怎么就要打仗了?”
“没听说啊,哪来的消息?”
里正扭过头去,肃着脸道:“没谱的事情,瞎传什么!”
说话的人是村西头的李家老四,李四嘿嘿一笑:“城里的人传的,被我听了一耳朵,就是随口一说。”
李四有亲戚在宣州城,过年探亲时听到这个消息,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他憋了好久,忍不住说了出来。
里正道:“以讹传讹是要吃官司的,以后别瞎说了。”
一听这话,李四缩着脑袋不吭声了。
乡邻们自然也不敢在明面上议论了,继续热火朝天地聊着私塾的事情。
明桃抿了抿唇,心神飘远,打仗啊……
她看向李清洲,没想到他也朝她看了过来,两人对视须臾,齐齐移开视线。
不多时,众人来到私塾。
推开门,里头甚是干净,放了三张新打的木桌子,上头摆着笔墨纸砚,深深吸一口气,满是墨香。
乡邻们都站在门外,离木桌子远远的,碰也不敢碰一下,生怕弄坏了。
心里却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再过不久,他们的儿孙便要念书了!
里正抬手制止乡亲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询问明桃:“剩下的木桌子快打好了,千字文也买好了,可还有什么缺的?”
明桃笑道:“里正心细,东西准备得齐全,没什么缺的。”
“那便好,”里正转过身来,扬声道,“春分那日是个好日子,到时候咱们的私塾便正式开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