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笑佳人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25-02-05 21:17:09

  赵璲默认。

  姚黄眼睛一转,将她干干净净只碰过象牙簟的左手食指伸到他面前,一边谨慎观察惠王爷的神色一边小声道:“刚刚王爷欺负我半晌,弄得我都不太舒服了,我想叫你也尝尝那种滋味,下次你才会收敛点。”

  同时她也好奇,惠王爷为何喜欢那样。

  赵璲:“……”

  王妃已经闭上了眼睛:“放心,我也不看。”

  赵璲顿了顿,右手握住王妃的手腕,左手将王妃按回肩窝维持无法看他的姿势,这才随了王妃的愿。

  才两下,王妃便挣扎着缩回手转身滚到了床里头,拉起被子蒙住全身,羞极了的模样。

  赵璲看向帐外。

  舟车劳顿,这个晌歇得久些也在情理之中。

  歇了一个饱饱的晌,姚黄醒来都黄昏了,得知惠王爷已经离开了半个多时辰。

  再次沐浴更衣,姚黄才有种真正结束旅途回到家里的轻松舒畅。

  梳完妆,姚黄带着金宝去了后花园。

  小小的金宝长了一身金黄色的油亮皮毛,乡下来的狗崽儿,它可不懂皇家那些繁琐的规矩,它只知道主人就跟在后头,周围也没有陌生的气息,金宝便尽情地在园子里撒起欢来。

  路过通向竹院的竹林小道,姚黄指着深处紧闭的院门道:“瞧,那就是王爷的小家,连我都进不得屋。”

  金宝颠颠地往小道上走了一段,发现主人没跟过来,又退了回来。

  姚黄先带金宝去了菜圃。

  菜圃北面种的全是粮食,红薯秧的叶子泛黄了,还要过一阵开挖。中间的小麦由曹公公带着人收了,磨成的白面连着菜畦里的几样蔬菜以及上个月就熟了的香瓜都送去小镇给王爷王妃尝过,最里面的苞谷也长成了,每一棵上都结了壮实的苞谷棒。

  南面菜畦里的小白菜长成了绿油油的大白菜,青瓜藤上除了留种的老瓜,还挂着些新鲜的小瓜。

  姚黄摘了一根两指粗细的青瓜,拿手帕擦去表面的浮尘与小小的瓜刺,一边咬着吃一边来到了葡萄藤这边。

  仔细逛了一圈,姚黄才带着金宝去了竹院,敲完门就去旁边的石凳上坐着等。

  飞泉探头出来,确认来人真的是王妃再进去通传。

  金宝认得飞泉啊,撒腿跟在他后面,飞泉进堂屋前想要撵它,金宝汪汪叫了两嗓子。

  飞泉:“……”

  这小家伙,初见时缩头缩脑胆小如鼠,被王爷王妃惯了俩月,竟然连他都敢凶!

  稍顷,青霭推了惠王爷出来,见金宝冲进堂屋,惠王爷没在意,青霭、飞泉也没再去抓它。

  出了院门,赵璲看见王妃坐在石桌边上,手里拿着一截快要吃完的青瓜,青瓜很脆,王妃嚼得津津有味,看到他才放轻了动作。

  青霭将王爷推到石桌前就退下了。

  姚黄看着对面似乎已经完全忘记午后做过什么的惠王爷,问:“王爷是想继续长住竹院,只逢五逢十去明安堂,然后每日午饭后再过去陪我歇晌,歇完则回来吗?”

  从竹院到明安堂要走一刻钟,轮椅更慢,真这么折腾,姚黄都替惠王爷嫌麻烦。

  赵璲听出王妃的不赞同之意,问:“你欲如何?”

  姚黄:“我想跟王爷住在一起,不如王爷搬回明安堂吧,就像咱们在镇上那样,虽然不夜夜同眠却能每日共用三餐,等王爷看累书想赏景了,我再陪王爷来逛园子。”

  以前惠王爷把自己关在竹院,是因为他不想见人,如今都能陪她逛街了,当然是住在明安堂更方便出府走动。竹院冷冷清清的,姚黄很怕惠王爷没住几天就又变回曾经哪也不想去的死气样。

  赵璲避开了王妃的视线。

  在他这里,明安堂有两样不如竹院的地方。

  第一,明安堂的堂屋、次间都没设扶栏,他经过这两地时要人伺候,不过现在有了他自己能推动的藤椅,这点不足也就消失了。

  第二,赵璲每天都需要撑着护栏“站立”一段时间,明安堂的里间虽然有扶栏,但地方太小,视野里只有屋内陈设以及窗外的房屋,竹院后院的活动范围更大,且有竹景可赏,连空气都比明安堂这边清新。

  但这是婚前的比较,如今,明安堂比竹院多了一个优势,住在明安堂,他每日陪伴王妃的时间会更多。

  王妃也希望他能多陪陪她,那么,赵璲可以每日用过早饭、歇完晌后分别前往竹院,在这里完成上午、下午的推拿与“站立”。

  “可以。”他应承道。

  姚黄笑了,绕过来,推着惠王爷去逛园子。

  经过菜圃,姚黄道:“王爷,这次我出去那么久,我爹我娘肯定想我了,我也想他们,正好中秋要到了,我也该去给他们、给我外祖父外祖母舅舅们送份节礼,你说,我挑哪两天过去合适?”

  赵璲:“明日预备节礼,初十去探望岳父岳母,次日出城?”

  姚震虎有差事在身,初十休沐正好在家,罗家那边几位长辈应该每日都有空。

  姚黄弯腰吹他的头顶:“就我自己去吗?逢年过节的,别的夫君可都会陪妻子去娘家送礼,至少待见自己妻子的夫君都会如此。”

  赵璲:“……”

  等王妃又走了几步,惠王爷才道:“我陪你去。”

  姚黄笑了,在他的头顶亲了一口。

  绕了小半圈,姚黄突然道:“差点忘了,王爷同样离京两月,是不是也很想父皇啊?”

  赵璲:“……”

  他没想,但这话不能说,即便没有外人,王妃总是夸他君子,岂有君子不孝者?

  想到永昌帝,姚黄话更多了:“不行,父皇什么身份,我家里什么身份,咱们必须先进宫去父皇母后面前尽了孝道,不然撇下父皇直接去我的娘家,消息传到父皇耳中,父皇该心酸了,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心里便没了他这个亲爹。王爷你说是不是?”

  永昌帝或许舍不得埋怨残了腿的亲儿子,却会迁怒她这个儿媳妇,指责她拐走了惠王爷该给他的孝心。

  即便永昌帝日理万机想不到她,还有杜贵妃这个看她不顺眼的养婆婆呢?

  所以,姚黄必须在永昌帝那里留下好儿媳的印象,让杜贵妃想吹枕头风害她都白嘟嘴费气。

  赵璲再度沉默。

  光他自己,他可以不在乎父皇高兴与否,有了王妃,他再缺了礼数,父皇与外人会怪在王妃头上。

  “明早我给父皇递请安折子,看父皇是否有空。”

  翌日早朝后,时隔几乎整整两个月,永昌帝又收到了二儿子的折子,上云:恭请父皇圣安,酷暑结束,儿臣已携王妃回京,两月来父皇龙体可安康?祈望父皇恩准儿臣与王妃进宫请安,略尽孝道。

  永昌帝下意识地翻过折子的封皮,就见上面千真万确地写着“惠王赵璲呈递”!

  眼眶湿润,永昌帝龙颜大悦地吩咐道:“快,传朕口谕,召惠王、王妃入宫与朕共用午膳!”

第74章

  永昌帝的口谕传到惠王府,姚黄与惠王爷才刚刚吃完早饭!

  当然,如果惠王爷不用等王妃同席的话,习惯早起的他应该已经吃完小半个时辰左右了。

  来传旨的是乾元殿伺候的一位年轻小公公,平时都归永昌帝身边的大太监汪公公管。

  候在惠王府中路的第一进,在郭枢与曹公公面前,小公公昂首挺胸脊背挺直,彰显着乾元殿的威严。

  等里面传来轮椅行进的声音,小公公弯下腰,做好朝惠王行礼的准备。然而当坐在轮椅上的惠王殿下终于露出面容,小公公愣了一下,随即垂下视线,深藏眼底的错愕。

  惠王不良于行,早已被永昌帝免了跪拜之礼,姚黄作为王妃就得跪下接旨了,好在这次只是口谕,出来的路上王爷已提醒她可以不跪。

  惠王夫妻一坐一立,小公公复述了永昌帝的原话,跟着道:“今日有早朝,皇上早膳吃得晚,午膳定在午时五刻,皇上叫王爷王妃不用着急出发,午时初刻到乾元殿便可。”

  赵璲颔首。

  曹公公引着小公公去倒座房喝茶,姚黄推着惠王爷往回走,离前面远了,姚黄才问:“听说早朝卯时就开始了,持续一个时辰左右,是真的吗?”

  赵璲:“大多时候确实如此。”

  姚黄感慨道:“那父皇很辛苦啊,非农忙的时候,寻常百姓还能睡到天亮才起来呢。”

  跟在后面的青霭听了,心想自家王爷更辛苦,从启蒙开始便每日天不亮起床读书,皇上每个月只开九次左右的朝会,还有二十来晚的好觉可睡。

  赵璲要去竹院推拿了,示意青霭来推轮椅。

  趁他还在,姚黄问:“王爷觉得,今日的午膳父皇是只叫了咱们,还是也叫了其他王爷?”

  赵璲:“……应该只有你我。”

  姚黄:“人这么少,我是不是不用打扮得太隆重?”

  胭脂水粉那些姚黄并不喜欢用,衣裳也不想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拿筷子夹菜都碍事。

  赵璲:“可以。”

  姚黄便让开路,笑着目送青霭将惠王爷推远。

  赵璲在竹院待了一上午,快出发时,青霭推来了以前王爷进宫坐的那张紫檀大轮椅,也是去年王爷愿意下床后就开始用的那张。

  赵璲看了两眼,道:“换我常用的那把紫檀椅。”

  站着也好,坐着也好,他都是王爷,不需要一把雕工繁琐的奢华轮椅来显露身份。

  无论第一把带地坪的超大轮椅,还是邓师傅新打造的那把不带地坪却仍带了一整面雕花椅背的紫檀轮椅,作为椅子都过于臃肿。王妃把这顿午膳当成家常便饭,父皇用膳时坐的也是普通形态的圈椅,他又何必格格不入?

  青霭立即去取。

  明安堂,姚黄已经准备好了,穿了一套绿襦白裙,发间除了金玉首饰,还簪了一朵粉嫩嫩的海棠绢花,为她这身淡雅的扮相添了十七八岁新妇应有的娇妍烂漫。

  远远瞧见惠王爷坐着的轻便紫檀轮椅,明明不如那把大的扎眼,姚黄却觉得此时的惠王殿下瞧着更贵气,是那种活生生的贵,而不是被人硬撑起来的贵。

  宫里,杜贵妃精心打扮一番,步姿婀娜地来了乾元殿后面的西暖阁,这里是永昌帝平时休息用饭之处。

  永昌帝正在为这顿午膳做准备。

  作为一个还算勤政且每隔两三年就要为边关战事或某地天灾发愁的帝王,永昌帝年轻的时候很少会想到叫孩子们过来陪他用饭,有那闲功夫不如自己待着好好静静脑子,或是叫姿色动人的妃嫔们过来陪他解闷,孩子们个个怕他,围在饭桌边还得他主动找话引他们说,这样的饭吃着有何意思?

  那时候永昌帝对孩子们的关心,表现在他会时不时地叫孩子们过来考功课考武艺,或是带上孩子们一起去游园狩猎听戏。

  直到年纪渐渐上来,习惯了做皇帝的劳心费神,对新鲜的美人们也淡了,且该考虑太子的人选了,永昌帝才多分了一部分注意力给他仅有的六个儿女。两个公主年纪还小,不需要他费心,四个儿子,老大就那样了,自己没个主见遇事就喜欢往贤妃那边跑,能有什么出息?

  老四还小,中间的老二、老三差了三岁,永昌帝自然而然地先留心老二。

  然后永昌帝就发现,老二不光在读书上天分过人,什么史书兵书韬略科举卷宗他都读得进去且能融会贯通,老二的武艺竟然也不差几个将族精心培养出来的年轻俊杰,包括老二的字老二的画,这孩子平时不争不抢沉默寡言得像个哑巴,然而拎出来一看,样样他都拔尖!

  就在永昌帝担心老二虽然文武双全但性情过于文静不争可能只是个管不了事的文痴武痴时,南边出了战事,他文静俊美像个只能摆在橱柜上的瓷人的二儿子站了出来,言简意赅地说他想带兵。

  别说他了,满朝文武都惊掉了下巴。

  抱着一种试试的心态,永昌帝准了二儿子的毛遂自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残疾王爷站起来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