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笑佳人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25-02-05 21:17:09

  赵璲放下书,将轮椅往后挪挪,方便王妃绕过桌子坐到他腿上。

  “放心了?”抱住王妃,赵璲问。

  姚黄:“是啊,李姑娘一看就是不在乎门第虚名之人,少了身份家世的顾虑,就看我哥哥本人能不能讨得人家欢心吧。对了,等会儿你见到我哥哥,就这么跟他说……”

  王妃这一教,就教了长长的一大段话。

  赵璲:“……我在湖边设席,没有外人,你可以同去。”

  王妃说这些很好听,但赵璲想象不出自己原话转述给姚麟的场景。

  姚黄:“也行,湖边设席,吃什么?”

  女眷还能进后殿,哥哥那种外男就不合适了,为了自家的喜事不值得去惊动永昌帝。

  惠王爷又不可能去哥哥下榻的营房,湖边确实是个好地方。

  赵璲:“烤肉,方便。”

  姚黄爱吃烤肉,但光吃肉容易腻,她让曹公公去趟御膳房,点了三道凉拌菜以及解腻的瓜果。

  刚要黄昏,夫妻俩便出发了,没想到出行宫的时候撞上了骑马归来的永昌帝,随行的是几位公侯,其中就包括镇国公李虔。

  永昌帝扫眼阿吉手里的食盒、飞泉提着的酒坛,意外道:“你们要去外面吃?”

  老二心情这么好吗,居然还要喝酒?

  赵璲解释道:“上午儿臣才将王妃的喜讯告知姚麟,姚麟喜不自胜,欲与儿臣共饮几杯庆贺。”

  永昌帝笑了,看向镇国公。

  他知道上午老二媳妇叫过姚麟,还听说姚麟离开时高兴得跟疯马一样狂奔,永昌帝还以为是为了赐婚之事,原来竟是为了要当舅舅的喜事。

  李虔附和地笑了笑,心里对准女婿的城府更添了一分了解。

  永昌帝没有多耽误小两口,径自进去了。

  湖边,姚麟已经提前在此等候了,见王爷妹婿真的准备了酒,越发开怀。

  御膳房派了一位大师傅过来为惠王、王妃烤制半只新宰的黄羊,随行的侍卫张岳在旁边帮忙。

  烤羊的篝火离席面有些距离,姚黄趁机跟哥哥讲了李扶危的那些话。

  姚麟:“好,她不嫌弃我就行,我这边肯定尽可能地都让着她,不会主动讨她嫌的。”

  说着,姚麟瞄了眼坐在妹妹身边只管默默品茶的王爷妹婿。

  妹妹嫁的是皇家王爷,他娶的是国公府贵女,处境倒是相仿。

  妹妹靠温柔体贴得了惠王爷的欢心,他也会努力用温柔体贴哄得李姑娘不嫌弃他。

  赵璲:“……”

  吃完这顿简单的席面,夕阳正盛,在湖面上洒了一片粼粼光辉。

  御膳房的大师傅收拾东西告退了,姚麟也吃饱喝足地离去。

  姚黄推着惠王爷沿着湖岸往行宫的方向走。

  夕阳从后面照过来,拉长夫妻俩与惠王爷身下轮椅的影子。

  赵璲回想上午王妃对姚麟说的话,回想刚刚姚麟看他的眼神,问王妃:“你我大婚之初,我可有常给你脸色看?”

  姚黄:“没有啊,王爷怎么突然这么说?”

  惠王爷没答。

  姚黄:“……因为我哥哥娶高门之女,王爷想到你我那时候了?”

  惠王爷默认。

  姚黄边走边道:“王爷这样的身份,不用你主动给我脸色看,只要你板着脸,我就得猜猜王爷是不是不高兴了,猜猜王爷为何不高兴,与王爷无关,是我要确保自己不能得罪了王爷。不过只是刚开始这样,后来跟王爷熟了,知道王爷是最最好脾气的人,我早没那么怕王爷了。”

  赵璲想起了只能在竹院外面等他开门的王妃,想起了因为他拒绝外出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的王妃。

  “那段时间,委屈你了。”他看着王妃的影子道。

  轮椅忽地停下,王妃绕到了他面前。

  赵璲抬头。

  王妃弯下腰,笑着对他道:“要是王爷对我不好,或是一点都不讨人喜欢,我肯定委屈,可是嫁了一个特别好又特别俊的王爷,我就一点都不觉得委屈。”

  特别俊的惠王爷一下子又被王妃看得偏了头。

第140章

  过完中秋,永昌帝在处理政事之余正式下了他给姚麟、李扶危赐婚的圣旨。

  赐婚圣旨分为两道,一道给男方父母,一道给女方父母。

  镇国公夫妻都在北苑,旨意送达的很简单,给姚家的那道就得宣旨公公专门跑回京城的长寿巷了。

  姚黄虽然没有接到圣旨,却从惠王爷这里知晓了赐婚圣旨的内容,除了分别夸赞男女双方一番,永昌帝还特意赐了姚麟一座五进的大宅。

  京城寸土寸金,民间若有私宅要出手很快就会被顺便卖掉,但京城也会时不时地出些罪恶滔天被抄家的官员,这些官员的宅子便会被查封充公,等帝王要赏赐新臣时,便会从抄来的宅子里面挑选合适的。

  查封充公的宅子都会有些年久失修的问题,帝王赏赐时会顺便让工部给翻新修缮一下,所以在工部当差的惠王爷才会知晓消息。

  姚黄替娘家以及准嫂子松了口气:“父皇真是太体贴了,王爷见过我们家那座小院,我爹我娘住在上房,哥哥成亲后夫妻俩只能住在东厢房,我哥哥就够大老粗的,我爹比他更粗,我受得了他们,李姑娘肯定不习惯。”

  “五进的大宅子,到时候我爹我娘住一进,兄嫂单独住一进,以后逢年过节一起吃几顿饭,平时各过各的,两边都不用互相迁就。”

  以姚黄对爹娘的了解,他们甚至更愿意继续住在长寿巷,把御赐的新宅完全交给小两口住,只是这样就像分家了,对哥哥嫂子的名声都不好。

  从来不需要为银钱房产等外物操心的惠王爷只是默默听着王妃的碎碎念叨,再看着王妃因为高兴变得越发生动的眉眼。

  姚黄也不需要惠王爷回应,继续问他:“王爷知道父皇赏赐的宅子在哪吗?”

  赵璲:“城西,与我们隔了三条街。”

  惊喜涌进王妃的眼睛:“这么近?”

  赵璲点头,看着王妃激动地在屋子里走了起来:“父皇肯定是故意选在咱们王府附近的,哎,父皇这么好,我得好好谢谢他!”

  若说永昌帝赐宅是不想委屈了镇国公府的贵女,毕竟是他给人家选了个穷小子,那么永昌帝赐宅的位置就是照顾儿媳妇了。

  趁着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姚黄丢下劝她明早再去的惠王爷,自己带着丫鬟去了西宫。

  姚黄是想托周皇后向永昌帝表达她的感激,未料永昌帝竟然就在周皇后这边,大公主也在,一家三口正共享天伦。

  姚黄望着周皇后,很是不好意思地道:“早知父皇在,儿媳就不过来了。”

  永昌帝接话道:“你这话听着,更像怪朕今日来得不是时候。”

  姚黄忙道:“儿媳才不敢。”

  调侃结束,永昌帝好奇问:“这时来找你们母后,有什么事吗?”

  姚黄笑道:“那就跟父皇有关了,儿媳才从王爷那边得知父皇赏了我娘家一座五进的大宅子,我心想,我能嫁进皇家给父皇做儿媳已经够有福气了,现在父皇又赐了我哥哥同样的福气,父皇这么好,我可得过来道谢,却怕打扰父皇,所以想托母后帮忙传话。”

  自打老二媳妇进来,永昌帝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此时被拍了这么一个大龙屁,永昌帝反倒收起笑意,嫌弃道:“都做王妃了,还为一座五进宅子高兴成这样,也不怕传出去让人笑话。”

  姚黄:“看起来只是一座宅子,其实是父皇浩荡的隆恩,别人羡慕儿媳一家都来不及,笑话的都是吃不到葡萄便嫌葡萄酸。”

  永昌帝没崩住,又笑了出来,索性留儿媳妇在这边共用晚膳。

  姚黄自然愿意,叫阿吉回去跟惠王爷说一声,免得他等。

  永昌帝:“老二怎么没陪你一起来?”

  姚黄哼了哼:“王爷可是从小长在皇宫里的,父皇又赐了他那么一座大王府,一座五进宅子就让王爷跟儿媳一样心花怒放特意跑来道谢,父皇与母后才真要笑话他不够端重。”

  大公主:“二嫂不用解释这么多,父皇就是想二哥了。”

  姚黄恍然大悟:“这样啊,那下次父皇再赏儿媳什么好东西,儿媳硬推也要把王爷推到您面前。”

  永昌帝:“……”

  赐婚一事看起来不大,但自打那天之后,从贤妃到柔妃、福成长公主包括同住东所的郑元贞都在暗暗地盯着姚黄,然后她们就发现,姚黄过得还是跟永昌帝赐婚之前一样,要么跟两个公主一起游园游湖,要么多叫上康王的妻妾孩子捶丸,要么单独陪着惠王散步赏景,最多偶尔也会邀请准嫂子李扶危同游。

  贤妃比柔妃那边多了一个儿媳妇陈萤,从陈萤那里贤妃了解到,姚黄单独与她相处时眼里多了一种情绪,似是很为陈萤感到高兴。

  这下子,贤妃也高兴了,推测姚黄从惠王或是李家那边得到了暗示,确定皇上属意康王了!

  连惠王夫妻都这么想,这事还能有假?

  贤妃一喜,柔妃、福成长公主也将敌意更多地投向了康王,只待时机再出手。

  八月底,永昌帝从大齐四个京营、十六处地方都营随机勾选的共二十万大军陆续抵达了北苑城墙之外。

  凉州有两个都营,选兵两万,姚黄问惠王爷可否见过这两万兵的名单。

  赵璲:“不曾,不过你的三个表哥都是今年才派过去的武进士,父皇应该不会勾他们的名字。”

  选不认识的,才叫随机。

  姚黄倒也没有太失望,顺势同惠王爷聊起了大阅武:“四大京营离得近,他们那四万人来北苑很方便,各地都营的一万兵马千里迢迢地赶过来,一路跋山涉水,人与战马都有可能生病,如此就要特意预备一批药材,包括路上损耗的粮草、军械等等,国库岂不是每隔三年都要为大阅武多出一大笔银饷?”

  赵璲:“确实会损耗银饷,但如果没有三年一次的大阅武,地方都营极易出现操练懈怠之弊,兵废国弱,邻国便有了可乘之机。”

  他仔细给王妃讲了大阅武的好处,譬如朝廷在决定实施大阅武的国策前便先在各都营派兵进京的一路上修建了几处粮仓,如此避免了粮草转运之难,将来边关遇到战事需要调兵,地方都营、沿途供应粮仓的州府都能及时策应。

  更重要的是兵,各地参加大阅武的一万士兵是皇帝随机勾选的,他们的阅武表现直接与各都营将领的升迁有关,将领们为了自己的前程不能懈怠操练,要操练就得保证士兵们的体格,也就不能再明目张胆地克扣军饷、棉衣等军需。

  士兵们的体格、操练得到了保证,三年一次的长途跋涉则成了调兵实战演练,演练得多了经验足了,整体兵力便会得到显著提升。

  兵强才能保证边疆安稳,边疆安稳了,朝廷才能集中精力安民富国。

  姚黄不爱看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或兵法韬略,但她喜欢听父兄们聊军营的军务或琐事,也喜欢听惠王爷这么浅显易懂地给她讲出来。

  “最先想出大阅武的法子的人是谁?”姚黄问。

  赵璲道:“前任威远侯岑老侯爷提出来的,先皇采纳不久便病逝了,父皇登基后正式落实了这项国策。”

  镇国公府李家是大齐朝开国时便延续下来的名将之家,威远侯府岑家则发家于前任老侯爷,乃是两朝将族新贵。

  姚黄钦佩道:“老侯爷厉害,父皇也很厉害。”

  早三十年国库还很紧张呢,永昌帝就敢拨银子用在大阅武一事上,不知担负了多少压力,就怕银子流水似的花出去了,兵还没练成。

  赵璲颔首,父皇与先皇完全当得起本朝的两代中兴之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1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残疾王爷站起来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