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笑佳人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25-02-05 21:17:09

  可老二平时来了工部就闷在公房,离了工部就直接回府,半路遇见老大老三或其他官员也不会闲聊,他如何听说的狄献?

  忽地,永昌帝想到了周皇后的家常,说老二媳妇打算在新科进士里选个表妹夫,打听到不少才子的消息,帮她选驸马省了好多事。

  再想到老二媳妇那张百灵鸟似的一张开就能说上一大串的嘴,永昌帝登时明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二确实有这个好记性!

  而且老二不光记性好,他是真想为朝廷百姓做实事,做了还不想邀功,不想跟大哥三弟抢风头。

  永昌帝再次看向桌面上的渠道图。

  当然要修啊,修好了不光能让当地百姓吃饱肚子给朝廷增加田赋,将来西北再有战事,多了这么一处粮仓,朝廷就可以少从外地运送军粮过去了,一本万利,老二精通兵略,定是看透了这一层才决意推动此事。

  沉默许久,永昌帝对严纶道:“既然惠王让你出面,就当是你举荐的吧。”

  严纶:“臣遵旨。”

  三月二十一,帝王设闻喜宴,三位亲王也都随驾出现在了宴席之上。

  永昌帝临时拟题,让进士们以“春”为题作诗一首,待到评阅众人诗作时,永昌帝夸了几个,翻着翻着将狄献的诗作拿了出来,平平庸庸,永昌帝却还是点了狄献上前,按照严纶设想的那样一步步为狄献造起势来。

  当狄献挥笔在一众官员与三百多位同科面前画出清晰明了的丰延渠新渠、旧渠的渠道图,春风拂动他青色的细布衣袍,年轻的书生壮志满怀意气风发,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锋芒为其所压,就连两位宰相乃至三位亲王都在这一刻让了光华。

  永昌帝一改之前的欣赏,眉头紧锁,问康王:“你怎么看?”

  康王环视一圈,见刚刚纷纷点头的官员进士们都露出了凝重之色,康王思忖片刻,对着渠道图道:“修渠初衷甚好,但两百多里渠道翻修耗费的劳力物力极大,稳妥起见,还是请诸位大臣们共同商议的好。”

  永昌帝点点头,看向庆王。

  庆王:“儿臣以为此渠当修,不过旧渠渠首距离黄河岸边只有八里,儿臣以为,可派精通河道修建的能臣前往,先行勘测直接挖八里新渠连通旧渠是否可行,狄雍父子毕竟见识有限,他们眼中的难题,放在能臣那里未必是难题。”

  永昌帝还是点头,目光掠过坐在轮椅上的惠王,问严纶:“严卿便是治河能臣,你说说。”

  严纶恭声道:“六年前工部派人去核实过,旧渠渠首确实无法再直接连通黄河河岸,冒然挖掘定会引发决堤之祸,狄雍所选沙洲一带乃距离旧渠最近的一处渠首选择。”

  永昌帝:“既然如此,就把修渠一事交给狄献吧,你再从工部挑两个堪用的协助他。”

  严纶领旨,狄献跪地叩首谢恩。

  永昌帝摆摆手,继续这场宴席。

  康王、庆王互相看了一眼,康王自认没有答错,庆王则觉得他考虑地也算周全,倒是父皇,光听狄献一番慷慨陈词就把几十万两的工事交给一个恐怕连三百两银子都没经手过的寒门同进士,是不是欠妥了?

第115章

  永昌帝当着一众官员以及新科进士们的面定了狄献去修丰延渠,那么这事便不会再更改,工部这边只需要再挑选两个合适的辅官并筹备劳役征召、木料等采伐运输、银两核算事宜,户部那边更简单,直接按照工部提供的账目给银子就行,毕竟工部已经得了永昌帝的旨意。

  吏部倒是可以再举荐几个官员参与此事。

  当日黄昏,庆王就去探望他的外祖父吏部尚书沈世彦了。

  “父皇是不是喝多了,怎么那么轻信一个老知县的儿子。”

  左右无人,庆王低声抱怨起来。

  年近六旬的沈世彦眼皮一跳,放下茶碗,劝谏道:“王爷不能说这话,哪怕只有王爷一人,王爷也只能把这样的牢骚放在心里。”

  庆王淡笑,早已习惯了外祖父的谨慎,只说狄献这个人:“他真有才,就不会才考个同进士。”

  沈世彦叹口气:“皇上在宴上询问两位王爷对修渠的看法,康王那话说了等于没说,王爷倒是肯定了要修渠,提议派人去勘察也是对的,可王爷不该轻视狄家父子,尤其是当着那么多才刚刚金榜题名的进士们的面,要知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从知县做起,外面更有五六千落选的举人们,此事一旦传出去,让天下学子如何看王爷?”

  庆王抿了抿唇,意识到自己失言了。

  可他一个亲王,从小被宰相尚书们敬着,让他如何高看民间才刚刚考上来尚未展现过真才实学的同进士?

  沈世彦:“虚怀若谷是美德,恃才傲物便是不足了,王爷当记住今日的失言,多效仿皇上的礼贤下士。”

  庆王听劝的,喝口茶,问:“几十万两的工事,您老要不要为父皇举荐几个副官?”

  沈世彦看着自己的外孙,摸着胡子提点道:“王爷,皇上年迈,这几年正是挑选储君的关键时刻,康王才能平庸且无主见,王爷只要做好分内之事便得了七成胜算,说得太多做得太多,反倒容易变成画蛇添足。”

  庆王:“……外祖父的意思是,我只管等着就行?”

  沈世彦:“是,一边等,一边多看多学,学大臣们如何处理公务,学皇上如何统御文武百官。您与康王的才干性情皇上早就了然于胸,迟迟不定太子,说明皇上对你们二人都不够满意,王爷还年轻,只要改了曾经的浮躁稳重下来,皇上会看见的。”

  庆王若有所思。

  三月二十二,吏部这边铨选二三甲进士时,兵部对一千八百多个武举人的外场武试也结束了。

  本朝的武科举春闱分为外场武试、内场文试,先考武试,评为优等、上等、中等的武举人方可参加后面的文试,次等、末等的武举人则直接落榜,可回所在的州府由当地武将安排适合的低阶军职。

  三月二十三下午,兵部发榜,公布通过武试的举子名单。

  姚黄有一个哥哥三个表哥都参加了今年的武科举,发榜这样的大日子她可没有耐心在家里等,一早就坐马车来到专门用来贴榜的贡墙附近,让两个人高马大、布衣打扮的王府侍卫去贡墙底下守着,张岳、王栋要负责王妃的安危,一左一右地站在马车两侧。

  姚麟、罗家三兄弟也被罗金花、罗月拉了过来等榜。

  姚黄透过帘缝瞧见了,让张岳去把娘几个请过来。

  罗金花、罗月上了马车,姚麟四兄弟在车窗外排成一排。

  姚麟看着还光秃秃的贡墙,胸有成竹地道:“骑射、步射、马枪、负重、刀枪兵械这些,考完当场就报每个人的结果了,我们四个最差的一项也是中等,肯定全都在榜,要我说根本都不用过来等,直接在家准备文试得了。”

  他嗓门不小,不远处同样来等发榜的几个武举人目光复杂地看了过来。

  大表哥罗鲲提醒姚麟小声说话。

  窗帘半挑,姚黄看着自家哥哥毫无城府的傻样,很怀疑哥哥能否通过后面的文试,大表哥罗鲲兵法、武艺都很不错,是最有把握考上进士的,二表哥罗鹏、三表哥罗泽属于武艺不如哥哥但兵法都胜过哥哥,只要武试能过,中进士的希望就也比哥哥大。

  罗鲲忽然朝表妹递个眼色。

  姚黄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看到了带着一个小厮走过来的李廷望,便立即坐正,虽然没有完全放下窗帘,但李廷望也绝对看不到她。

  李廷望知道姚黄坐在车上,也猜到车前张岳的侍卫身份,他没想给姚黄添麻烦,只是装作不认识更叫人怀疑,所以过来与姚麟四兄弟打声招呼,便往贡墙那边去了。

  姚麟羡慕道:“廷望就排在我前面,几场考核都是优等。”

  姚麟也拿了几个优等,但他的骑射、步射只是上等,罗鲲的步射优等,骑射也是上等。

  罗鲲跟着羡慕两句,便把话题引开了。

  兵部的人要来贴榜了,人头攒动,刚刚还很有信心的姚麟突然也变得激动起来,与罗鹏、罗泽推开人群往里挤去。

  罗月脑袋探出车窗,兴奋地望着涌动的武举人人群。

  姚黄靠过去,调侃表妹:“看到俊的了吗?”

  罗月:“全是后脑勺,再说现在看又没用,得上文试榜的才有留京希望。”

  一千八百多武举人,武试榜上有名的只有五百多人。

  姚麟四兄弟全部在榜!

  姚黄高兴地带着母亲哥哥表哥表妹们去望仙楼吃席。

  进了雅间,姚麟凑到妹妹耳边,小声道:“廷望是武试第一。”

  姚黄笑道:“挺好的啊,怎么说他也算我半个哥哥了。”

  就哥哥这憨样,她直说自己不喜欢李廷望让哥哥不用再跟她说李廷望的任何事,哥哥反倒要误会成她喜欢李廷望只是做了王妃要避嫌。

  姚麟见妹妹笑得这么自然,果然放了心,原来妹妹是真的一点都没喜欢过李廷望啊。

  陪家人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席,散席后姚黄单独回了王府。

  天气越来越暖,王府后花园的梅花、桃花、海棠次第盛开,牡丹园里也有三成的早开品种绽开了花瓣。

  歇过晌,姚黄随便在后花园逛逛就到了黄昏,惠王爷该回来了。

  姚黄提前回明安堂等着。

  见了面,姚黄忍不住地笑,王妃的提示如此明显,赵璲也为她高兴:“四位兄长全过了武试?”

  姚黄:“是啊,不枉我爹早早就教他们蹲马步打基本功,也不枉我为这事牵挂了好几天。”

  平时觉得自家哥哥们个个武艺高强,真看到来自各地的健壮儿郎们,姚黄的信心就没那么足了,哥哥们考了多久,她就跟着紧张了多久。

  赵璲想到了往年考上武进士的人也多为武官家的子弟,平民百姓家的子弟更喜欢走文科举的路子,武科举既考兵法韬略又考骑射弓箭,学得越多越费银子,且武官上战场容易受伤,远不如文官安稳。

  姚震虎这个年纪还只是个百户,主要吃亏在他的脾气上,其武艺还是可以的,四个子侄从小跟他学基本功,又在京城的武学师从名师,自然比地方武学的学子有优势。

  姚黄给刚从外面回来的惠王爷倒了一碗茶。

  看着惠王爷身上的蟒袍,姚黄美滋滋地憧憬起来:“要是我的四个哥哥都能考上武进士,我的娘家一下子就能多四个武官,虽然还得慢慢升迁,但也算得上一个小小将门,旁人再议论惠王妃的家世时,便谈不上太寒酸?”

  康王的前王妃是国公府贵女,庆王的王妃直接是长公主府的郡主,只有惠王爷娶了个小户王妃。

  姚黄并不以自己的出身为耻,毕竟选秀也是皇家非要点她去选的,不是她上赶着非要参选,但姚黄一直都觉得,惠王爷当初选她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因为腿废了自己都死人一样,所以也懒得去计较王妃的家世。

  如今惠王爷活过来了,重新当差了,或许会在外面听到什么比较几位王妃家世的闲言碎语。

  赵璲看着王妃眼中捡了银子似的笑意,道:“我从未觉得你家世寒酸,你也不必介怀外人如何议论。”

  姚黄一怔。

  惠王爷垂眸,端起茶碗若无其事地浅尝起来。

  姚黄笑了,等惠王爷喝完,她绕过来坐到惠王爷的腿上,抱着他的脖子道:“王爷不介意就好,我这里你放心,心宽体胖说的就是我。”

  赵璲:“……”

  王妃是用了心宽体胖的正解,还是故意曲解来自嘲?后者的话,他该说些什么吗?

  过了两日,通过武试的武举人们进了礼部的贡院,开始文试。

  文试持续一日,黄昏众人便神色各异地出来了。

  姚黄回了一趟娘家,问哥哥有没有把握,姚麟摸摸脑袋,再没了之前的胸有成竹。

  四月初六,武科举的文试发榜,一共九十八人上榜。

  李廷望的名字依然高挂榜首,姚黄的四个哥哥,大表哥罗鲲排在第十,二表哥罗鹏排在三十七,三表哥罗泽排在五十六,亲哥姚麟排在八十三。

  这九十八人还要参加殿试,但殿试只是要评分三甲进士,也就是说,姚麟四个的武进士已经拿到手了!

  姚黄一高兴,晌午在望仙楼吃席时,答应四个哥哥可以敞开了喝他家的烈酒。

  工部。

  尚书大人严纶很清楚惠王爷有四个亲表大舅子参加了今科的武春闱,得知四人都榜上有名,严纶特意叫人誊抄一份榜单,笑眯眯地送到惠王爷面前道喜。

  坐在轮椅上的惠王爷,一眼就看到了排在榜首的那个名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6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1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残疾王爷站起来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