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悠然,床榻之上,弄墨的脸色有些惨淡,一旁的地上还有被她打翻的药碗。
弄墨要强,这些时日园子里本就忙碌,她便自己抓了些药拖着,今日忽而开始高热。待阿笙到的时候,弄墨已经病的有些迷糊了。
“我去找大夫!”
上阳园内本有族医驻守,但这几日老大夫回家省亲,因此须得去城中寻人。
但现在这个时辰,等人到了城中该是夜深了,也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愿意前来的大夫。
但阿笙并未犹豫,立刻叫上了今日守院子的一名侍从,驾车往城中去寻。
上阳园所在的安阳并非商城,入夜之后城中便少人走动,阿笙好不容易找到一间医馆,却已然是大门紧闭。她敲门许久却不见有人应门。
阿笙转身正欲离开,却似乎听得内里有动静,她贴着门逢下细地听着,似有人往正门处赶,却又被谁给唤了回去。
“不过挣那点碎银,这大半夜的理那些作甚。”
阿笙听了半响,却只听清这一句女声,而后馆内又没得动静。
她自知如今夜色已晚,这般打扰的确不该,但弄墨那样子若是等到天明再医,怕人会被烧坏。
小时候,苏府隔壁院子便有一个女娃,因耽误了治疗,被烧成了痴傻。
阿笙看了看医馆一旁的小巷子,转身便跑了进去。
这类小医馆多半是前后院相连的结构,后院便该是大夫自己居住之处。
阿笙看着灯火早灭的院子,院旁还放着晚间送来的柴火,看样子还未来得及搬进去。
屋内,原本已经安寝了的邵大夫忽而闻得一股浓郁而刺鼻的味道,原本就浅眠的他立刻翻身下地,又闻有人高呼“走水”和人群跑动的声音,他赶紧摇醒了妻子,披上衣服往后院赶去。
两人衣衫不整,十分狼狈地冲往后院,却见阿笙捂着口鼻,而她身旁便是一堆燃起来的柴火,其上浓烟滚滚。
见人出来,一旁的侍从立刻将手中备好的水浇了上去,浇灭了那团柴火。
邵大夫不可置信地看着那个半大不大的丫头,这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他夫人正要大骂,却被他制止了,既然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他也不是个心硬的人。
再来,后院的围栏也被这火气给点着了,还得找人修缮,这钱总要找人赔才是。
车马一路疾驰,邵大夫几乎是连拖带拽被人带去给弄墨诊病。
等到大夫向上阳园告斥阿笙差点烧了他的院子时,弄墨才意外地发现,这个平日看着庸钝的女娃,没想到却是个胆大机灵的。
接下来几日,阿笙依旧忙得瞌睡,被罚之后每日拿着抄写的书本去弄墨房里转一圈。
弄墨如何不知她的心思,园里忙碌,根本分不出人来照顾自己,她这是借着理由每日来看看,唯怕那日的事再发生。
若换了旁人,在这个时候多说两句讨巧的话,认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恩情,日后在园内岂不是能更舒坦些?
但这丫头就是一句好话不会说,每日就是例行地来看看她,然后便离开了。
念及此,弄墨不由摇了摇头,终究还是年纪太小,不善人情事故。
第六章 才能初显
又是半个月连绵的细雨,弄墨休养了这些时日才算好利索。青山苑因要接待外客,这几日在移景,正午的时候,嬷嬷亲自来问,说是到这个时候了都不见几个小的出现,今日莫不是都去偷懒去了?
弄墨这才派人去问,一问才知,前日里三清书堂考核,今日先生留堂了好几个人,现在还在书堂那训话。
弄墨这才亲自去看看。还未走近便见那教书先生手里拿着戒尺,一边晃着作势要打,一边嘴里还在教训着。
吓得几人不断缩脖子后退,但又碍于先生在前,不敢挪步子,模样几分滑稽。
几人的末尾还站着一个最小的,她就那么低着头,也看不清神色,乍一看倒是一幅受了教训的模样,低眉敛目的。
“谦德乃是央国学子立德之本,你们学了三月,足足三个月,考核居然还要靠作弊。”
说着胡先生又将手里的戒尺晃了晃,终究还是没打下去。
“好,就算你们要抄,你们全指着一个人抄是怎么回事?”
抄都抄得这般愚钝,想到这里胡先生手中的板子晃得更加厉害。
说着又指了指站在最末尾的阿笙,“还有你,他们要抄,你就不会避着点,你也是从犯!”
让胡先生最生气的地方是这本书是裴府立学中最基础的,府内同年纪的已经开始学农书了。
而他们这几个学了几个月,还要去抄一个只入学一个月的,况且被抄的这个,上学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堂上打瞌睡。这让他这张老脸往哪搁?
见阿笙只是低着头也不说话,看似是个闷葫芦,但胡先生知道,这丫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主,精着呢。
“说话!”
听得胡先生这一声,阿笙方才伸了伸自己的胳膊,道:“回先生,那案几我这胳膊也遮不严实。”
三清书堂的案几是统一定制,对于此时的阿笙来说倒是大了些,她找这个理由不过是寻了个歪理避重就轻,谁都不得罪。
阿笙外来,这园子里的人情世故须得维护,胡先生也是明白这一点,但今日若是不一同罚了,这堂上的规矩可就没了。
弄墨走近,对那先生行文士礼,而后道:“辛苦胡先生了,你们劳先生费神至此,还不快谢过先生指导。”
众人闻此,低身见礼,齐声道谢。
胡先生这气就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之上,左右闹心,最后罚了众人抄写书本,复才放人。
待众人离开,弄墨方才浅笑道:“动气伤身,还是要紧着自己身子。”
闻此,胡先生长舒了口气,才觉自己此前甚为失态,“让你见笑了。”
弄墨笑而不语,她自然知晓,族内的先生都大有本事,但与本府对子弟要求不同,园子里的这些丫头小子多不是从文的料,被派来这里讲学自然是有些屈才的,难免会让人心中愤然。
但生气归生气,胡先生看着弄墨正色道:“新来的这个丫头是个有头脑的,这谦德虽不算难,但她学得过于游刃有余,许多东西看一眼就不会忘。放在园子里,倒是可惜了。”
“先生的意思是……”
“华清斋才适合她。”
三清书堂这样的地方裴氏有许多,但华清斋只有一个,那里是裴氏培养文士与谋士的地方,从那里走出来的大多会是闻名各国的大才。
裴氏惜才,因此裴氏之中无论主仆,只要有尚学之人皆能获得族内的栽培,裴氏各个旁支每年都会往本府送去拔尖的人才。
“我知她并非裴世族人,但若是这园子里能走出一个精明的来,本府那边也能想起你我的好。”
上阳园内之人大多图这里的清闲,少有上进之人。
弄墨自被派来此处管事之后,便再未有调动,早年也有屈才之感,只是日子久了,她自己反倒习惯了龟缩在一隅的日子。
今日得胡先生提起,弄墨心中倒是起了些波澜,毕竟自己着实还欠这个丫头一份情。
晚些时候,待阿笙等人赶到青山苑的时候正见到一辆辆牛车拉来的花簇,都是要布置在东边的几个院落内,园内是想将去年养到现在不成样子的都替换下去,省得误了贵人们的眼。
阿笙看着那些颜色绚烂的花簇,问阿暖,“这些全都要种上?”
“自然。”阿暖道:“此次上阳园宴请的是八方来客,不止央国世族文士,所以府内特别交代,要用上各国时兴的鲜植。这些可废了老大的劲才弄来。”
阿笙闻此,默默不语,便顺着嬷嬷的指示开始干活。
夜间,阿笙将准备休息的阿暖扯了起来,正色道:“有些话可否代我说与弄墨姑姑?”
阿暖有些困乏,道:“为何不自己去?”
阿笙摇了摇头,“她怕是不会信我。”
阿笙乖巧,自入园以来虽然众人对她还算和气,但也难免会有被为难的时候,她都默默忍着,这些阿暖都看在眼里,今日听她这话,又叹了口气。
“明日替你去。”
次日一早,阿暖便去了弄墨的院子,将阿笙说与她的话说与弄墨。
此次上阳园宴请的多是文人墨客,因此园内须得留意来客的一些习性。越是文人大家,脾气越是刁钻。
例如先越的祝鲜,曾大斥时人沾花弄性,沉溺皮色相貌,又唾名花张扬,同为粪土浇灌,却借名士之口广搏赞誉,借以讽刺沽名钓誉之辈,还曾让人将自家后山桃林铲了个干净,从此家中不见任何花色。
若是上阳园以花色迎他,怕是不妥。
弄墨看着阿暖磕磕巴巴将这些话说完,默了默,而后道:“此事我会安排,你下去吧。”
得了这话,阿暖低身见礼,正要离去,却听弄墨道:“去将阿笙叫来。”
阿暖心下咯噔,以为是此话当真逾举,正要开口分辨,却对上弄墨沉静的眼,让人不容拒绝,复低首退下。
未久,弄墨便见阿笙低敛着眉目前来。
“那些话是你教阿暖讲的?”
弄墨自然是熟悉手下这些丫头的,阿暖这人规矩守得,但他国名士之事她断然不会知晓,因此这话只能是与她同屋的阿笙说的。
既然能将自己叫来这里,阿笙便知弄墨已然知晓,因此并未否认,“回姑姑,是我告诉她的。”
“你的这番话无过有功,为何不亲自来说与我听?”
阿笙依旧低敛着眉目,她知道弄墨不比阿暖她们,瞧人很准,因此并未隐瞒,“姑姑不会信我。”
“我如何不信你?”
闻此,阿笙抿了抿唇,开口道:“我身份不明。”
今日的风有些清凉,吹皱了桌上覆着的几张薄纸。
弄墨看着阿笙低垂着眉目,甚是乖顺的模样。
她忽而想起裴氏亦有与她岁数相仿的姑娘,但都还在父母膝下承欢。
弄墨看得出阿笙自小家教不错,应当也不是苦出身,但她此时却要谨小慎微在他人手中讨活。
她不由叹了口气,“我识人靠的是自己的眼睛,而非随人杜撰的背景。裴氏既然收留于你,便不会多生疑虑。你亦不该自轻。”
闻此,阿笙抬眼看向弄墨,问道:“姑姑信我?”
“我不完全信你,但我知道凭你为人,断不会杜撰双亲亡故这般大逆不道的话。”
阿笙听闻这话,眸光闪烁,而后又敛了眉目。
怕惹她伤神,弄墨便再未谈此话,而是道:“我会将你今日所提之事上报给本府,若得采纳便是你的功劳。”
“谢姑姑。”
阿笙乖顺地行了行礼,弄墨问道:“你如何得知他国文士的习性?”
阿笙如实道:“小时候,父亲也曾请过先生教习,是那时的先生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