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山巍巍_分节阅读_第250节
小说作者:一两春风穿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55 K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56:41

  那人说着便将手里的东西往孙嬷嬷跟前递。

  孙嬷嬷扫了一眼他们手里的东西,那是一个楠木精装的盒子,用玲珑锁上的扣,用这般金贵的盒子装的当是不菲之物,但她却并未伸手去接。

  “我窦氏家训严明,无功不受禄,不知贵府主人因何事要送此礼?”

  这话是明知故问。因何事?自然是为了来赔礼,但这话又不能说明了,否则便是坐实文氏之过,将把柄结结实实递给了窦氏。

  文府管事浅笑道:“我家主人听闻贵府姑娘与袁氏大公子系出同门,袁氏与我文氏乃是姻亲之家,袁大公子是我家主人的侄辈,这说来二姑娘与我们文府也沾着些关系,听闻二姑娘来了江淮,遂来打声招呼,免得两家因误会生分了。”

  这话说得倒是将文氏府上抬了个辈分,若阿笙不愿善了此事,便是晚辈拂了长辈的面子,同时也拂了袁氏的面子。

  孙嬷嬷抿着嘴听完文府管事厚颜无耻的话,气的面色微红。

  “这说起来,我倒是有一个师兄跟远嫁的大公主走得近,听闻新帝登位之后,袁府在文史阁的职位是一降再降,不知你说得可是这个袁氏?”

  文氏众人闻此心中一滞,抬眼便见中庭的方向,一位静怡的女娘款款走来,她抬步间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脸上端持着温和的笑意却给人不怒而威之感。

  帝位之争中,袁氏因选择错误,如今在朝中地位堪忧,袁成杰等袁氏族人凭着当年袁阁老的威望还能保留朝官的位子,但大体上是不好过的。

  而在这一局中,袁氏与窦氏并非同路之人,阿笙刻意将这一点提出来,便是在告诉那文府管事,袁氏的面子这一次没那么好使。

  文府之人似乎并未想到一个年轻的女娘尽然会那么难搞定,遂连连道歉。

  “是我言语不当,我家主人的本意并非如此,若无袁氏这层的关系,我们与窦氏也该是亲近的。”

  说则便将手里的盒子打了开,里面是一叠地契,孙嬷嬷见此不由微微蹙眉。

  这是真当窦氏满门的铜臭味了?

  见阿笙连个眼神都未抬,那文府管事颇有些尴尬地道:“我家主人道,若是姑娘对此礼并不中意,可随您提,文府定当满足。”

  这话听着高高在上,倒像是江淮世族说得出来的话。

  闻此,阿笙浅笑着扫了一眼那管事,唇边的笑意却进不去眼底。

  “我听闻文府有一副金缕衣,堪称天工造物,若是这东西,我倒是有些兴趣。”

  阿笙这话一出,文府管事的脸色便是肉眼可见地沉了下去。

  这金缕衣是文氏收藏多年的珍宝,有上万片玉片打造,每一片玉上都由当年墨家祖师亲自撰刻的《游神记》,不仅在珍玩当中属上乘之品,其上攥写的《游神记》更是这一典故出世的唯一手攥文本,其价值非钱财可估量。

  这东西若是送了出去,便是向世人公布,文氏向窦氏低头了。

  文府管事当即将手里的盒子合上,脸上满是冷峻的神色。

  今日这礼是送不成了。

  阿笙扫了一眼他不堪的脸色,随即理了理衣袖,对一旁候着的管事和小厮等人,道:

  “送客吧。”

  得了这话,文氏众人再无多的言语,当即带着东西离开了窦府。

  待人纷纷离开之后,孙嬷嬷倒是起了几分担忧。

  “姑娘,这样好么?”

  阿笙浅笑着安慰孙嬷嬷,“他们欲迫害祖母她们时可没想过‘这样好么’。”

  她看了看府门的方向,初夏的风吹落了一树的杨花,让阿笙的话也落得尽量温婉了些。

  “在这件事上,钱财与虚名是最不值当的,可惜,他们没能珍惜这个机会。”

  孙嬷嬷不懂阿笙这话到底有何意思,只跟着点了点头,遂继续做自己的事去了。

  数日之后,云生的航船再次启航,那浩浩荡荡的船队引得不少人前往江边遥望,乃至有匠人亲自去对比,云生的飞渡与裴氏的航渡引,究竟哪一个更有实力。

  江淮这一江暖水轻巧地放走了窦氏的船队,却不知这一次他们放过的究竟是什么。

第三百零六章 请旨

  江风浩荡,拂过百里树林,饶是这大风鼓动,束城的天色却还阴着,束城码头便是最靠近秦山的江岸。

  江岸旁,一队人马早已候在此处,他们身披银甲,腰带佩剑,在江岸旁站得端正,这一队是安南派来接迎帝京来人的护卫。

  未久,江面之上的浪大了起来,码头的吏官敲响了避让的钟声,这是有大船靠岸,众人纷纷避让开。

  “那是什么……”

  不知是谁一声惊呼,众人抬首便可远远地见到数十艘玄黑的船疾驰而来,外围船只身形如梭,较寻常商船灵便许多,尤其是船身周围的大型弩架让人一眼便能认出这并非一般船只,这几十艘搭载着强弓重弩的飞渡刻意收敛着航行速度,共同护持着中间的大船,而那大船之上飞扬的便是云生的旗帜。

  这支船队浩浩荡荡,以绝对的压迫之感朝岸边压近,饶是那吏官见此都不由咽了咽口水,下意识又看了看手中的登记簿,确认是云生的船今日到岸,遂才安了心。

  不远处候着的兵士亦被眼前这景象所慑,重器之姿鼓动着人心。

  待到船体彻底靠岸,便见在嬷嬷的搀扶下,几名贵妇人自上缓缓而下,来迎接之人赶紧上前见礼,态度甚是恭敬。

  阿笙是最后一个下船的,她披了一件长袍,用兜帽挡一挡江风。

  束城过后便是秦山,那巍峨的山脉延绵不绝,也将山水气脉断在了秦山以北,一山之隔便是两个世界。

  阿笙抬头看了看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影,恍若横陈的巨兽,让人远观便生了敬畏之心。

  若无江淮这一场意外,她该是不会这么早来秦山的,她抬眼看了看远处的江面,这一条自束河而下的河流即将在前方分流,它充沛的江水将绕过秦山,留给山南一片贫瘠。

  而她这一次要做的便是将魏徵的军队带出秦山……

  念及此,她拢了拢兜帽,遂抬步下了船。

  夜幕之下,一队掌灯的宫侍低垂着头走过冗长的宫道,忽闻身后快速的脚步声,遂躬身往旁侧又行了几步,给来人让开了道路。

  这个时辰敢在这长续道疾驰的便当是给皇帝送信的。

  紫薇殿内灯火未歇,自新帝登位以来便十分勤政,每至深夜才会休息,而今日正值定海督军静严回京,二人相谈甚久,现下殿内已经传了第三盏茶。

  此刻殿外传话,江淮来了急信。

  殿内二人闻此面面相觑,遂想起阿笙此刻当是在江淮,于是传人入殿。

  “她连封赏都还未讨便跑去了江淮,也不知情况如何。”

  新帝嘴上说得轻松,打开那薄薄的一张纸看了一眼,却是越看眉头蹙得越紧。

  静严见他神色不对,遂问原由,新帝便直接将手里的信递给了静严。

  夜风撩动着灯火,饶是静严看完那封信也是沉默了良久。

  “让镇南军北巡震慑江淮,这不是胡闹么?”

  听新帝这般问,静严微微蹙眉道:

  “此事并非世族仇恨那么简单。”

  静严将手里的纸张又工整地折叠好,置于一旁的案上。

  “窦氏手中的朱雀楼掌的是央国粮脉,若是谁人都敢动窦氏,圣上又如何稳民生之计?”

  “再者,就算阿笙选择退让,此刻将朱雀楼让出来,我们手中还有谁能接下来?若是这民生之计当真落入了江淮的掌控……”

  “所以窦氏的反击必须强烈。”

  静严的话未说尽,但意已明,这件事上帝京须容得窦氏手段强硬,才能压下来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

  但新帝亦有自己的担忧,轩帝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与江淮动手还远不是时候。

  静严听闻他的担忧,罢了罢手。

  “这与那时不一样,如今是窦氏因老夫人之事与江淮有恩怨要了,关帝京何事?”

  “我们只需做好面子功夫,容她窦二姑娘当一个依仗皇权而跋扈之人就好。”

  新帝倒也听懂了静严的意思,换言之,无论江淮那边发生了什么,都非天家的意愿,更何况这里面还夹杂着一个魏徵,朝廷如今对于轩帝放权于魏徵也颇为头疼,他稳坐安南,揽尽一方权势,他所行之事也算不到帝京的头上。

  静严起身,走向殿侧的江山图旁,那是以沙盘堆叠的南方地势,上面山林地貌,一览无余。三代皇帝都将此沙盘放在紫薇殿内,足见江淮这一方天地始终是天家的一块心病。

  “你确定此举不会激起战火?”

  面对新帝的质疑,静严抬手指了指江淮西北的方向。

  “魏徵跟夏利川不同,他的兵最多行至淮南,断江淮往西南的道路,这个距离不远不近,不会引发直接的对抗,却能让人无限遐想。”

  “毕竟最令人恐惧的不是正在发生的事,而是还未发生的事。”

  况且,若魏徵越界,自有人出手,也无须他们担忧。

  “阿笙此举在于替窦氏立威,不会走到鱼死网破的地步。”

  新帝看着灯火将那沙丘堆砌的城郭照出一道道阴影,眸光沉静。

  “若是魏徵当真借此做大势力又该如何?”

  听闻这话,静严伸手将江淮往南的沙石上挖出了一条道路,穿山而过,以最近的距离连通江淮与秦山以北,遂道:“那丫头早想好了。”

  “让江淮以利与安南相连,主动将安南的把柄递给江淮。”

  他拍了拍手里的沙土,缓声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

  “若是单纯的对抗便可随时扬起战火,但只要还有利益在,他们之间便是牵制而非不死不休的对抗。”

  “她这一招看似让魏徵进,实则也是给他上了枷锁,借江淮抑制他,一旦她这一条茶马道打通,魏徵为了江淮肥沃的资源也会让步。”

  “我猜,那丫头大概是算着茶马道的修建时间来行事。”

  静严不由长叹了口气,道:“这二者一旦相互牵制,倒是让我们暂时不用为了魏徵或者江淮头疼了。”

  新帝听他这话似全然在旁观此事,不由失笑道,“你倒是一点都不担心你这个学生。”

  闻此,静严笑道:“她是个泥鳅,出不了事。”

  “我们不妨陪她演这一出戏。”

  夜阑珊,星火耀耀,揭过这一夜的安宁,待到天明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近一个月后,安南传来消息,安南北的怀城府打通了泰山南北的山道,这条道路北至淮南常台,南至安南朔州,可供车马走商。为护民商安全,镇南军请旨北巡。

第三百零七章 意欲何为

  流光转过青瓷,落在纸上一行行的小字之上,案几前,那人低垂着眉眼览阅着手中的典籍,陪伴他的是一室的静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页  当前第2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2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山巍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