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正是大周出征的最佳时机。
上一世,秦陌便是抓着这个时机重启了北伐之战,一举收复了所有沦丧的国土。
这一世,金銮殿上,整个殿堂听了密报,沉静了会, 仍有各方不同的观点冒了出来。
李乾端坐在龙椅之上,朝着最前排掠去一眼。
秦陌似有所感, 不动声色与李乾飞快地交换了下视线,两人达成了某种默契。
一向在早朝上游神装死的洛川王突然躬身出列, 直言他要出征, 他要打仗。
犹记得上回出战, 少年尚未及冠。
一经数年, 秦陌凌厉的五官完全长开,身上那股子意气风发,与过世的秦葑, 仿若一个模子刻了出来, 往那一站,玉树临风, 目下无尘,清贵犹如降世的神兵。
自沈家倒台之后,主和派早已是一盘散沙,翰林院的大学面色铁青,死撑着最后一点儒生的清高做派,颤声道出当年北伐战败的前车之鉴。
秦陌的眉头一压,杀伐之气便露了出来。
这位刚刚还在讲道理的俊美男儿,瞬间成了一尊不讲情面的杀神。
他不过拂了下袖,就叫旁边好几个文官吓得小腿一阵抽麻,头顶上的直翅官帽都歪了。
连三朝元老沈太师,秦陌都是说掀就掀下了马,眼下,还有几人敢惹他。
指不准四五条小辫子在他手上揪着,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呢。
一群新生的主战派,顺势站了出来发声。
秦陌废话也不多说,直接立下了军令状。
要换作当年那个少年的他,李乾的心口大抵要被他吓得晃上一大晃,如今,他对他深信不疑。
李乾只暗暗吐了口气,望了眼四周阒静的氛围,不由感叹这小子唬人的气势,越发炉火纯青。
森严皇宫的飞檐下,宫灯上,腾云祥雾,龙飞凤舞。
秦陌一出殿门,仰头看向了天空西北方向,眼底是不可退避的坚韧,似如一道闪电,终将劈向那沦落故土的天穹,拨云见日。
--
秦陌准备出征夺回沦丧故土的消息,不日便插翅一般,在京城的街头巷尾传了开来。
兰殊知晓那迟来的一战,终将是要来了。
好在,此时的时机,要比上一世内忧外患的情形,成熟稳定得多。
可兰殊的心里,却蓦然在得知秦陌将要出征的片刻,猛地一抽,有一瞬间的空落。
秦陌一忙完朝堂上的纷争,将北伐之战板上钉钉下来,便想着同兰殊说一声,走到赵府,赵桓晋却说她已经回了杭州。
她早已不是那个无论他忙到多晚,都会在家中等他回家的姑娘。
秦陌没见到心心念念的人,一双眼晦暗了瞬,失望之余,也欣慰她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有自己的生活。
他微微勾起唇角,宽慰自我地想,这样挺好的。
总比以前提心吊胆地等他回来好。
--
待得七月,灼日高悬于长空之上。
突厥内部之乱达到了顶峰,出征前的一应事宜,也皆以基本具备完全。
今日,秦陌入宫同章肃长公主请安,信誓旦旦许诺一定一雪前耻,把当年玄策军失败的那一仗,重新打回来。
章肃长公主嘴上不说,心里一壁忧心,一壁宽慰。
没有哪位母亲会期盼孩子以身犯险。
可秦家的孩子,当是顶天立地的好儿郎。
就在出征的前夕,军机处再三复盘各项的开支与战前的一些初步策略,秦陌在旁边谨慎听着汇报,门口一位内官躬身走来,道是外头来了一名女子,愿为出征捐献物资。
秦陌正坐在沙盘前,听着文长青分析的北部局势,打发王参军出去接待。
王参军掀帘而出,随后,又弯腰回了来,觑向秦陌,“王爷,这一位,我觉得您亲自接待,会更好一些。”
“对方捐的数额很大吗?”秦陌一壁询问,一壁依言起身。
这几月筹划以来,民间也有不少富绅主动前来捐赠粮草物资。
这份未雨绸缪的效应,还是崔墨白放粮救民的事件沉冤昭雪,激发了百姓的共鸣。
数额大些的,军部为了表示感激,一般都会请上司出面亲自答谢。
秦陌走了出去,四目相对,只见兰殊对他微微笑了笑,指了指身后长长的车队,托运而来的大批粮食。
“当年爹爹欠下的三十二万六千八百石粮草,十六年过去,连本带利,我替他还给朝廷。”
--
边疆战事将起的消息一出,兰殊便第一时间赶往了江南,从扬州一路往下征集,从散户手上购置了大批的粮食。
一次性想买那么多粮食,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兰殊去年在临安灾情中的作为,令许多佃户对她心生敬意,纷纷帮着她走邻宣传,介绍储粮充足的富户富农,让她得已在数月之内,赶在出征之前,筹集到了数额足够的粮草。
兰殊前不久刚散了家当,得到户部的支持后,归回不少,这会儿,又尽数撒了出去。
得知兰殊一回京,先跑去了北大营捐赠物资,兰姈忍不住笑骂道:“小没良心,当年你卷了那么多盘缠出门,挣钱回来不先孝敬我,全往别人那处贴。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兰殊摸了摸自己的良心,“不痛。”
兰姈捏起她的脸。
兰殊吃吃笑着,同她细细分析起当今局势,认可朝廷夺回故土的主张。
兰姈叹道:“看来王爷当年送你去读书,真是没送亏。”慨叹过后,她握住了她的手,“可我只盼你无忧无虑。”
兰殊笑道:“我也不怎么忧,多的是人挡在前头。”
但这些愿意挡在前头的人,总也要得到支持。
她只是想要支持他们。
兰姈当然知道她口中指的是谁,勾起唇角道:“王爷见你如此慷慨解囊,可有感动得痛哭流涕?”
“他?痛哭流涕?”兰殊想想那画面,便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
足足两辈子,她连哭都不曾见他哭过一回,痛哭流涕,这个词基本是与秦陌绝缘的。
只是兰殊回想到昨儿在北大营看见秦陌的画面,他自然代表将士感激了她,可那副面容,却好似心事重重的。
这么多个月不见,也没像往常来找她。
她当然知道他很忙,可心里不知怎么,莫名有些空落。
今日正是中元节,一家人说好了来赵府团聚。
两个兰帮着厨房把晚宴安排妥当,玉裳特意从库房拿出了西域进贡的葡萄酒,好心想给大伙儿尝尝,噙笑捧着酒瓶询问二小姐可曾喝过。
兰姈点了点玉裳的额头,先笑回道:“她可曾是洛川王府的人,什么贡品没见过。”
兰殊却短促的沉默,虽说她自是见过,只是这样的贡品,秦陌从来不用,也从来不拿它们赏赐底下人。
当年玄策军横空出世,建下的第一件丰功伟绩,便是平定西域,一战成名。
将士原当最有资格享用这类贡品。
可这些贡品,于大周,是震慑四方的炫耀品,对于他们而言,回忆起那些沙场上亡故的同僚,心里,只会不是滋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兰姈听着她一声叹惜,也淡了兴致,命人将酒瓶放回了库房中,“外邦的东西也不见得好,还是喝我们自己的酒吧,更喝得惯。”
兰殊颔首,忽而想起以往的今日,秦陌都会在陪她吃完晚宴后,悄悄溜去江边自酌。
而她为了避免他醉在外头,总会去抓他回家。
如今,倒是没人再管着他了。
临近黄昏,大门远远传来了马车辘辘停下的声音。
兰殊走出厅门,打眼一望,弘儿眉心紧蹙,紧跟在赵桓晋身旁迈进了门,两人不知因什么原由,起着争执。
兰殊朝前迎了几步,只见弘儿拖着拽着赵桓晋不肯撒手,哭着嚷着着要求他去同二姐夫再说一下,带他一块出征。
崔弘不解嚷道:“我想去前线,我可以打仗!为什么他们都去了,偏把我留下?”
赵桓晋劝慰道:“你年纪尚小,还不是时候建功立业。”
弘儿愤愤道:“我哪还小了,二姐夫在我这个年龄,早已是声名远扬。”
赵桓晋道:“小小年纪不要总想着做英雄,英雄就是知道其中辛苦,才执意叫你留下。”
兰殊犹记得前世秦陌出征北伐,赵桓晋擅谋略,懂兵法,亦随行同他一并前往。
可这会儿,当兰姈关切询问起赵桓晋请缨的折子可得了批复,赵桓晋却摇头道:“洛川王要我留京陪陛下稳住朝堂。”
话音甫落,赵桓晋朝兰殊觑了一眼,只见她心不在焉地站在了长廊前,游神良久。
战场上凶险难料,他这是不想弘儿和姐夫出事,才将他们都留了下来。
他倒是还有心思保全她的家人,大战在即,可有想过他自己的安危?
往年,每逢七月十五,秦陌都会到曲江边缘的护城河口,流放白莲灯。
战场上马革裹尸,多少亡魂流离失所,逢节想要祭拜,都无坟可上。
秦陌素日杀伐果决,喜怒不形于色,唯独每年中元节,看着桌上热腾腾的晚宴,身边仍有亲人陪伴,他联想到沙场上亡故的同僚,面上不自觉流露出一些悲凉。
夜趋渐深沉。
兰殊饭后消食,漫步走出了后院的小门,不知不觉来到了江边,再度看见了那一道熟悉的身影。
流水上至云雾,下至地谷,通往世间各处。
秦陌躬着身子,垂手将白莲灯浮落水面,哀悼上万的将士亡魂。
兰殊止步岸边,忽而觉得,他越长大,身姿越挺拔,一道颀长的背影,落在水中,却显得孤独伶仃。
秦陌眉间的褶皱若有若无,似有所感,回眸朝她所在的方向望来,一双寒眸明显亮了亮,又侧了开来。
兰殊走近,帮着他将剩下的莲灯,尽数放入了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