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席卷叶长庚的心,他的手有些发抖。
“不是听说朝廷的医官来了吗?”他询问煮药的老头儿。
“官老爷都在绵州北,咱们是绵州西,”旁边的人回答叶长庚,“听说在做药了,咱们多等一天,就多一天活路。”
“这病先是发热出疹,之后呢?”叶长庚问。
“之后发臭。”一个没力气站着,坐在地上的男人回答。
“不对,”有人纠正,“先是肚子疼,不停地腹泻,然后才臭了,浑身臭。”
的确是肚子疼。
这夜,叶长庚在裴茉的呻吟声中醒来。
她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蜷缩身子,额头抵着膝盖,双手紧按腹部,闭着眼睛忍受疼痛。
时不时地,她会低声呼唤。
“奶娘……”
叶长庚把蜡烛放在床边,定定地看她。
人一般会在难过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寻找母亲,口中也一般会呼唤母亲。但她是喊奶娘。或许是因为母亲早逝,被父亲抛弃的她,唯一能够依赖的人,只有奶娘吧。
但是她的奶娘也不在她身边。
白天那些人说的话浮现在耳边。
“用热东西暖暖肚子,就不那么疼了。”
叶长庚转身出去,烧了一盆热水。
把手浸没在热水中,暖热了,拿开裴茉的手,按在她的腹部。
他神色凝重,脸上有淡淡的怜惜。
就算是可怜她生病了吧。
她若死了,不好同裴氏交代。
裴茉一动不动,呻吟的声音小了,慢慢地,肯伸开一点腿。
叶长庚再次暖热手,放上去,一连好几次,保证自己的手是滚烫的。
裴茉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肩膀也放松下来。
叶长庚松了一口气。
好了吧?他可以走了。他还是第一次照顾人,如果当初知道会这样,应该多要些嫁妆。
可就在叶长庚要移开手的瞬间,裴茉却忽然抱住了他的手臂。
她抱得很紧,显然已经醒了。
裴茉的脸上满是泪水,却依旧闭着眼,清清楚楚道:“别走。”
别走……
夜色掩护下,她的声音有些委屈,有些感激,还有些眷恋不舍。
“我该去睡了。”叶长庚狠下心,温声道。
裴茉仍旧抱着他的手臂,像抱着一根救命稻草,更像抱着她全部的希翼、心愿和温暖。
“我喜欢你。”她认真道。
这是她的告白。
希望这句话可以把他留下。
……
第361章 意乱情迷
这是叶长庚第一次听到如此郑重的表白。
来自他新婚燕尔的妻子。
他八抬大轿把裴茉娶进门。
新婚之夜的青庐,他们鱼水交欢,在热汗淋漓中完成最亲密的事。
可他们从未对对方说过喜欢。
他不喜欢撒谎,裴茉更是小心谨慎。
叶长庚沉默以对。
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那些在月光下蔓延的泪水,需要帮她擦掉吗?
裴茉没有等来答案。她缓缓睁开眼睛,视线与叶长庚的眼神撞在一起。
他眼眸清亮,黑白分明的眸子像是阵列在棋盘上的棋子,带着一点行伍之人的肃杀之气。
是她错了,她不该这么不知羞耻地表白。
她从一开始就该知道,他不喜欢自己。
他娶她,只是因为她是裴氏女。
裴茉小心地松开叶长庚的手臂,给自己保留一点点尊严,却听到了叶长庚的回答。
“嗯。”
他说嗯,他收到了她的爱意。
裴茉的眼睛亮了亮,像月光照进去,透着柔和恬静的美。她抿唇露出浅笑,却又听叶长庚道:“你既然说喜欢我,那么你忠于谁?”
笑容僵在裴茉脸上。
叶长庚的笑容有些冷,像挂着冰霜的松柏:“不然你告诉我,太子妃给你的信里,说些什么?或者你出嫁时,族长说些什么?”
裴茉收回膝盖,微微蜷缩。
太子妃的信?族长的话?
族长让她做奸细,让她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杀人。若她敢把这些告诉叶长庚,那么裴氏和安国公府,此时便要翻脸。
“所以……”见她缄口不言,叶长庚道,“你忠于裴氏。那你的喜欢,有多少分量?”
他的声音不大,却句句锥心。
“我不忠于裴氏,”裴茉按着床板,勉强坐起身,仰头看着叶长庚,倔强道,“我不忠于任何人。我忠于我自己。”
“你自己?”叶长庚有些意外,又觉得她这话实在可笑。
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自古至今,有从自己、忠于自己的吗?
“我忠于我自己,”即便被拒绝了心意,裴茉却仍旧坚定,丝毫没有违心讨好叶长庚的意思,“我的心意,我的原则,我的道路,这些最重要。”
她病得厉害,声音虚弱,说到中间,甚至还有些断断续续的喘息。可她的声音又是坚定的,像一棵风里雨里仰着头的树苗,没有屈服的打算。
这个姑娘,跟叶长庚以前认识的那些不一样。
让他烦闷无奈,又忍不住想多说几句,想看看她那小脑瓜里,到底藏着什么奇怪的道理。
叶长庚要出言讥讽,裴茉已经再次蹙紧眉头,同时双手按紧肚子,弯下腰。
“又疼了?”话说出口,叶长庚就后悔了。
怎么回事?他们明明正在吵架。
“我自己暖。”裴茉伸出手去够热水,发觉水已经凉了。
叶长庚冷哼一声起身,顺手端起水盆。
真烦。吵架吵不赢,还要给她烧水,还得给她暖肚子。这个奸细的待遇太好了。
同样是夜晚,京都长安的皇宫里,也亮着灯。
赵王李璟焦头烂额地躺在软榻上,眼窝乌青,不停地抱怨:“监国监国,早晚要把本王累死。不,又累又怕又气。户部送来的这个怎么办?连本王这种不懂朝事的,都知道盐铁官营专卖,这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振!”
说到这里,他忽然唤人。
一个二十来岁的内侍从外面跑进来,模样俊朗神色恭谨,手中举着果盘,跪呈到李璟面前。
李璟捏了一颗葡萄,丢入口中,同李策介绍这名内侍。
“得亏姑母心疼我,送来个知道分寸、妥帖懂事的小太监。我才没有被累死。”
听到夸奖,刘振垂下头,神色激动。
“管仲。”李策开口,打断了李璟的东拉西扯。
“管仲怎么了?”李璟问。
“我是说盐铁专卖。”李策抬头。
他站在书案前,手里拿着户部的奏折,微微偏头看过来。
皇宫里点着无数根蜡烛,烛光照亮他的脸。他眼中的清辉像北辰星般闪烁,白皙的脸颊紧绷,隐隐有盘弓错马般的力量,蓄势待发。
从焦急愤怒,到从容有度,似乎也不过是一炷香的时间。
他耐心地同李璟说话,像在教导不谙世事的孩童:“盐铁专卖,自春秋时期齐国开始。管仲提出‘官山海’之策,既无形中征税,又能提防民间私造兵器、反叛朝廷。”
“我就说嘛!”李璟斜躺着拍大腿,“我就说这事儿严重!安国公府怎么敢私贩铁器呢?户部说,河南道盐铁转运使和洛阳府尹联手,从安国公府的船只上,整整查出来十船生铁。十船!”
铸造兵器,首先便需要有生铁。
这件事的确大,若不是有李璟在,或许刑部已经插手,要细查安国公府了。
李策看了一眼外面。
夜色漆黑如墨,不知道叶娇走到哪里了。
安国公府只剩下岳母和叶柔,李策若离开,她们就孤立无援了。
“把船驶回蒲州渡口。”李策下令道。
蒲州,是距离京都最近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