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宋神探志_分节阅读_第255节
小说作者:兴霸天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16 MB   上传时间:2024-12-24 19:21:27

  ……

  “仕林,朝安!”

  “伯庸,朝安!”

  狄进却没有盗首想象中那般急切,恰恰相反,他把任务布置下去后,施施然地回馆阁修《唐书》了。

  活捉了宝神奴后,“金刚会”其他成员的重要性,其实是完全不能与之相比的,哪怕是宝神奴亲自选定的两个传人,分别继承他的“宿住”和“无漏”称号,与这位师父一比,威胁性都差远了。

  既如此,狄进当然不会费尽心思,满京师地去搜索貌若孩童的侏儒,那样机宜司的人手分散,反而会被敌人寻到可趁之机。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回京灭口的贼人是不是只有“无漏”传人一位,万一他还有着帮凶,难免顾此失彼。

  劣势拼,优势稳,占据主动的是他们,只要机宜司严加看管,将牢狱守卫的细节完善,保证宝神奴不是死在敌人手中,“金刚会”的压力会与日俱增,到时候内乱一起,自然会分崩离析!

  所以盗首认为,救喻家人的难度要远远小于抓捕“无漏”传人,狄进却觉得反过来。

  现阶段机宜司的目标是整肃京师,还顾不上京师之外,而盗门眼线通过鬼市,却能散出去追踪,在营救喻家人上更有优势。

  一攻一守,无形中倒是打了一个配合!

  将心态放平稳后,狄进的注意力回归本职,同样也关注着朝堂的变化。

  毕竟吕夷简回来了,依旧坚定不移地向着宰相的位置迈步,这位手段过于老辣,当宰相是完全合格的,甚至能调解很多矛盾,但绝不能像历史上的发展,成为权相,那就难以遏制了。

  不过想要制衡吕夷简,以狄进目前的情况,只能巧借官家之势,双方差距还是很大的,倒不光是资历,主要是门生故吏方面,吕夷简依仗的可不仅是吕家,还有几代人培养起来的庞大人脉网络,反观自己这边,知交故友基本还是起步阶段,于朝堂上并无影响力。

  正考虑着这方面如何稳健地弥补劣势,王尧臣品了品早茶,开口道:“仕林,你之前不是关心,谁第一个举荐你入御史台么?”

  “是啊!”狄进点了点头:“伯庸打听到了?”

  王尧臣笑道:“这事本也不难,只是夏参政没有声张,不过从我所知的情况来看,他对仕林的欣赏,更甚宋氏双状元啊,大力举荐你入御史台!”

  “参知政事夏竦么……”

  狄进眼睛微微一眯。

  天圣二年的进士宋庠和宋祁,就是被夏竦提前看重,颇多赞誉,所以此番夏竦举荐狄进,也没有引起王尧臣的疑惑,高官赏识后辈贤才,本就是应有之举。

  狄进却觉得不太一样,对方真的是好意么,当然他也不能肯定,毕竟自己与夏竦毫无交集,或许这位参知政事真的是出于赏识,倒不用什么都往坏处想。

  无论如何,他都是不受御史之位的,并且态度坚定不移。

  于是乎,此前认为他是假装推辞的官员,也发现这位是真的不求捷径,踏踏实实,顿时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交口称赞。

  这其实也是一种养望。

  国朝需要时挺身而出,任馆伴使揭破辽人阴谋,消弭宋辽争端,国朝安定时回到馆阁,一心修史。

  如此堪称文人典范,自是广为传颂,将来为狄进立传,都是肯定会记录进生平,着重强调的。

  而得知了夏竦举荐自己,狄进念头一动,再度问道:“御史台是不是有空缺?”

  王尧臣左右看看,凑近了道:“何止是空缺,太后有意设监察御史里行两位,还有殿中侍御史里行两位,共四位新职呢!”

  监察御史里行是前唐时期就有的官位,宋初不立,历史上正是仁宗朝开始设立,这个名字听起来古怪,其实是担任监察御史的官员,如果资历不够,就要在官名后面缀上里行二字,相当于试用期,任职二年转正。

  如今刘娥似乎有感于御史失责,毕竟之前曹利用的专政跋扈,提拔亲友,几乎听不见言官的责问与发难,反倒要同为枢密使的张耆和为枢密副使的陈尧咨出面对峙,这种政治生态无疑是不利于平衡的。

  所以太后准备设立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两种监察官职务,殿中侍御史里行两人,监察御史里行两人,总共四人。

  两府的变动,监察言官的官职设立,让朝中开始暗流涌动。

  “初立么?”狄进沉吟着道:“伯庸可有兴趣?”

  王尧臣笑了笑:“我资历不足,也不适合言官,若是真有举荐,也要学仕林这般,辞让不受了!”

  狄进微微点头。

  这位虽然八卦了些,但还是谦谦君子,性情温和,确实不太适合如炮仗般的言官之职,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想起了一人:“有一位同科,倒很适合任御史言官,可惜也是资历不足,即便是监察御史里行,都是不够的,不然倒能为他争取一番!”

  王尧臣有些好奇:“谁?”

  狄进微笑:“公孙策!”

  王尧臣愣住,曾经被怼的下不了台的记忆突然疯狂地攻击自己,不禁面露古怪之色:“这个人选……当真妙极!”

第三百二十八章 吕夷简的助攻

  “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

  “官卑而任,才干为先!”

  吕府书房,吕夷简看着幕僚汇总上来的文书,也在琢磨新设的四个官职。

  在他看来,太后以曹利用获罪贬官,后被逼杀的这场风波为由,准备扩充御史言官,看似是广开言路,实则是要将言路握在自己手中。

  毕竟很多时候,御史言官都是一把好用的刀,即便不刺向政敌,也能成功将水搅浑。

  高明的是,太后根本不用亲自下场,只是简单的抛出个引子,朝臣就开始为各自的利益相争,无法一致对上了。

  吕夷简早就意识到这位的厉害,此前才会坚定地站在太后一边,但上次的大亏,也让他意识到官家同样不容小觑。

  官家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明年就是二十岁,这个年龄点很敏感,可太后显然没有半分还政的意思。

  这不难理解,没有人在享受过这等一言九鼎,执掌天下的权力后,还能轻飘飘的放下,尤其是太后这些年执政,比起天子更多了许多艰难险阻,比起天子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努力,那就愈发放不下!

  所以吕夷简此番回归两府,准备选一条难度最大的道路,他要站在中间,努力调和官家与太后之间的矛盾,以国朝平稳为己任。

  这样一旦成功,宰相之位会稳如泰山,并且日后太后驾崩,官家执掌大权,也不会清算自己,反倒有极大可能,继续任自己为相,平稳权势的交接。

  将基本的执政路线定下,吕夷简再看四個官位,做出了一个决定。

  放弃!

  拿下这几个前途大好的位置,看似是为吕氏门生故旧添砖加瓦,实则是提前下场站队,反倒难以维持自身的地位平衡,他不取也。

  将有关御史言官的职位放到一旁,吕夷简又看起了下一份奏劄,正在这时,外面的门轻轻敲了敲,宅老吕程走入,轻声道:“阿郎,小公子回来了!”

  吕夷简顿时放下笔,面露喜色:“快带公孺来!”

  不多时,吕公孺四平八稳地走进书房,躬身行礼:“爹爹!孩儿来了!”

  “过来!走近些!”

  吕夷简露出由衷的喜悦,上前抱住自己的小儿子:“长高了!又长壮了!”

  吕公孺将头埋在他怀里,眨巴眨巴眼睛,有些无奈:“爹爹,孩儿从应天府回京后,你已经抱过了,那时就长高长壮了!”

  “好!好!我儿长大了!长大了!”

  吕夷简笑着放开,将吕公孺带到桌边,考校了一番学问,不禁更加满意:“若非积累尚且不足,文章也不够老练,天圣八年的进士榜上,说不定就有我儿的一席之地了!”

  吕公孺道:“先生也是这样说的,让孩儿再等一届,多习经义典籍,多观士林文风,自可水到渠成!”

  吕夷简抚须:“不愧是三元魁首,你先生的考场之风要多多学习,不骄不躁,不矜不伐,谦逊踏实,绝不多作卖弄!”

  “孩儿记住了!”吕公孺点了点头:“范先生也是这般教导我的!”

  “不错!还有范希文!好!好啊!”

  吕夷简愈发认为,这个小儿子会有大出息,目光微动,再聊了片刻科举之事后,开始引导话题:“你先生近来可曾提过御史台之事?”

  吕公孺敏锐地看了看老爹,摇头道:“没有!先生一心修前朝史书,不理那些事情呢!”

  “那倒是辜负了夏参政的一番‘好意’啊……”

  吕夷简嘴角微扬,语气莫测地道。

  夏竦为何要举荐狄进入御史台,吕夷简一眼就看得明白。

  夏竦生活奢靡,喜好排场,家中蓄养歌姬数十,又爱好收集古文,研究奇字,如此花销当然得大量的钱财供养,族中多有一些不可言说的生财之道,据吕氏了解,甚至与夏人那边都有些交易往来,从中赚取暴利。

  这类官员无疑是最不喜御史言官壮大的,因为一旦真的广开言路,第一批受到攻击的就是行为不检点的他们,但夏竦看出太后心意已决,所用的理由又是冠冕堂皇,唯有先下手为强。

  举荐狄进,恰恰是一招妙手,安排一个最年轻最刺眼的御史,不仅对后进之辈有知遇之恩,还能让群臣的注意转移,为自己避难。

  吕夷简换位思考,倘若自己布局朝堂,或许都会用这一招,明面上还无可挑剔,毕竟举荐的御史之位,可是进士都羡慕的,正常情况下,狄进入了御史台,还要登门拜访,感谢恩情,哪知道后面会有多少坑在等着。

  但夏竦没想到,狄进辞让不受,待在馆阁里面修史,施恩的手段顿时落了空,吕夷简还不放过,不经意间将话递了过去:“听说夏参政准备编撰一部古文典籍,家中多古鼎、钟、盘、敦之器,你先生若对古文奇字感兴趣,该多多去夏府拜访!”

  吕公孺抬起脑袋,严肃地道:“孩儿会转告的,但爹爹别害先生!”

  吕夷简无奈地揉了揉胳膊肘往外拐的儿子:“当官不是为了树敌,而是要一展抱负,老夫不会害你的先生,他都在馆阁修《唐书》了,立于不败之地,现在谁都害不了他,只是提个醒罢了!”

  ……

  “当官不是为了树敌,而是要一展抱负,令尊说的真好!”

  狄进仔细听完吕公孺的转达,末了微微一笑,颔首表示赞同。

  政治求的是团结,而非斗争,似自己这般入仕途未久的年轻后辈,吕夷简能放下身段,消弭过往的矛盾,如夏竦这等比吕夷简还要年轻几岁,同样走到了宰执之位的同僚,吕夷简自然也不会轻视。

  所以借刀杀人,让他与夏竦交恶。

  依旧是阳谋,用的很熟练。

  因为夏竦的举荐,基本可以认定是不怀好意,准备来日将自己树一个靶子,遭受群臣的敌视,说不定那个时候夏竦还要出手保护他,以收自己之心。

  可这份算计没成功,表面上夏竦当然不会有任何表示,心底里恐怕就要生出提防和怨恨来。

  这种事情很没道理,但官场就是如此,每往上走一步,就会凭白遭受许多敌视,而敌人与敌人还不相同:有的能化敌为友;有的由于互相忌惮,能井水不犯河水;有的则是和而不同,偶尔结盟;最糟糕的无疑是心胸狭窄之辈,一直怀恨在心。

  夏竦就是此类人,他在史书中有许多评价,简单概括的话,就八个字:才智过人,人品卑劣。

  由于才智过人,夏竦能入两府,由于人品卑劣,心胸狭窄,夏竦很难走到宰相之位,但被他嫉恨上的人,往往也会很难受。

  想到这里,狄进又问道:“令尊还说了什么?”

  吕公孺努力记下:“爹爹说了不少关于殿中侍御史里行和监察御史里行的事情,说此番太后有意整肃朝纲,才会要求官卑而任,才干为先!”

  狄进稍作沉吟,眼睛亮起:“令尊看得清楚,这是一次机会,错过了确实可惜!”

  既然夏竦出招,他也就不客气了,原本想到公孙策只是想想,但现在他要尝试一番,将这位好友运作到这个官位上。

  公孙策确实是言官的好人选,缺陷是资历实在不足。

  过年前后,包拯、公孙策、韩琦等人都有书信送来,讲述了地方上的所见所闻,狄进便能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在地方上的功绩,做得无疑都很出色。

  尤其是公孙策,任地方主簿,本是县令的副手,然那县令却被衙门押司所拿捏,公孙策不同流合污,将押司所犯的陈年旧案纷纷揪出,证据确凿,定罪论处,一扫邪风,以正民氛,可谓大快人心。

  可这依旧不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67页  当前第2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5/5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宋神探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