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宋神探志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兴霸天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16 MB   上传时间:2024-12-24 19:21:27

  ……

  元月十八日。

  钟鼓声遥遥传来,才四更天刚过,天色还黑,脚步声已经由各方向贡院汇聚。

  这个年代的贡院,还不像明清那么完备,而四千多名士子,即便到了后世,都是一个不小的考试规模,所以自然不会安排在同一个考场。

  狄进和公孙策、包拯就分开了,并不在一处大考场中,倒是见到了并州的杨文才和讲学卫元,也看到了王尧臣和文彦博,互相颔首招呼。

  实际上,还有一位他之前在太一宫梅园擦肩而过,但并没有完全认得的士子,正是大才子欧阳修。

  欧阳修同样通过旁人的招呼,确实了这位正是之前想要见而见不到的国子监解元。

  当然,现在是没有上前的必要了,倒是憋着一口气,在榜单上争個高下吧!

  不仅是他这样的想法,相比起第一轮的紧张,第二轮的气氛则是肃杀。

  一群举人都紧绷着脸,好似赶赴沙场的战士,随时会拔出武器砍杀。

  确实有武器。

  手中的笔,就是他们的武器。

  天下四百州,共四千两百三十四名举人,就要用这件武器,劈波斩浪,攻坚克难,为自己争出一条青云之路,堂皇大道!

  五更鼓响。

  国子监前先放三个炮,把栅栏子开,又放三个炮,大门开,最后放三个炮,把最后一道龙门开了。

  这门的名字是考生起的,期盼不言而喻,众考生也持着名状,鱼贯入内,开始接受搜查。

  相比起第一轮解试,这回的搜查要严格十倍。

  考生要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禁带木框、木盒、双层板凳、厚褥棉被、卷袋、装裹,毡毯无里,皮衣无面,考箱是格眼竹制,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水注要用瓷质,蜡台单盘空心通底,糕饼悖悖要切开露馅……

  反正一切可能夹带的地方,都给你搜一遍,可即便如此,当狄进坦荡地接受完搜查后,远处隐约传来尖叫声,然后就是一阵嘈杂和哭号,显然是有人被搜出了什么。

  许多士子往那边看去,眼神十分异样,有些是嘲弄,有些则带着几分怜悯。

  这不仅是此次考试被抓,接下来三届都不能参加科举,而且说实话,参加了也没用,是肯定不会录取的。

  可以说沾上科举作弊,个人的名声,这辈子的前程,基本就统统毁了。

  如此下场,居然还有人敢铤而走险,图的是什么,还不是过关么,即便不会去做的人,又隐隐有些理解。

  这场考试,太重要了!

  狄进则理都不理,不紧不慢往考场里面走。

  王尧臣和欧阳修的视线都下意识跟着他,然后发现或许是上天安排,他们仨居然在一个小考场。

  当然,王尧臣这真是有缘分了,解试省试都安排在一起,欧阳修则是第一次同考场,下意识紧了紧衣衫,不给对方看扁了。

  狄进根本不认识欧阳修长啥样,甚至连王尧臣这位历史上的本届状元都抛之脑后,晋入一种心无旁骛的状态中。

  眼里只有这场考试,再容不下其他。

  这种状态是与包拯学习的,同样也是他这段时间努力备考后,所能企及的最佳状态。

  王尧臣微微一震,他原本自忖绝对不会像解试那样,进退失措,发挥失常,可此时居然再度紧张起来,赶忙调整呼吸。

  欧阳修也觉得一股压力莫名地笼罩心头,深吸一口气,眼神里则露出锋芒,反倒涌起浓浓的斗志。

  狄进已经看向题目。

  进士科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论语》十帖,对《春秋》《礼记》墨义十条。

  范围扩大,难度飙升。

  以经义为例,解试的经义大部分是送分题,只有两三题比较困难,用以区分考生的水平,但到了省试,冷门的经义就频频出现,甚至占了大半。

  这些经义想要完美的答出,已经不是熟记硬背能够搞定,需要考生融会贯通。

  更别提还有五道策,还有最重要的诗赋,破题答题的难度都大涨。

  狄进在解试答出了无可挑剔的满分试卷,但到了省试里,就不可能实现了,必须要将精力分配,有所取舍。

  所以连片刻迟疑都没有,他就将诗赋放在第一,经义放在第二,策论排到最后。

  这似乎不太对,后面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很多大儒都认为,诗赋是无病呻吟,清谈空洞,策论才能看出一个学子真正的水平,展现才华该琢磨策论才是。

  但狄进很清楚,诗赋可以清谈,空洞无物,策论也是可以清谈,空洞无物的……

  参加科举的考生,大部分都是没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或者考了小半辈子的中年人,埋首案牍,让这些人写策论,要么就是模仿先人的成功之作,要么就是眼高手低的泛泛之谈。

  实际例子嘛,可以参考后世一道题目,如何解决退休人员再就业难,出题人也不想想,需要削尖脑袋往里面挤的人,真能切合实际地回答出这种问题来?已经挤进去的都答不出来……

  同样的道理,古代科举优先诗赋,确实有其历史局限性,但真要以为全靠策论,就能看出考生的才华,那同样是想当然。

  科举考试本来就是以评测考生的知识储备和智力为优先的,官场磨砺和社会毒打自然是到做官时候来经历,两者不能颠倒。

  所以狄进看了一遍策论的题目,脑海中构思好大致的思路,就将主要精力放在诗赋和经义上面。

  经义代表基本功,能够提升考官的好感度,诗赋更是重中之重,让考官对自己青睐有加。

  有了重点后,这段时间研究主考官风格的用处就发挥出来了。

  根据狄进的分析,作为西昆体的开创者之一,刘筠近几年来似乎也意识到,这种文风越来越朝华而不实的路上前行,正在寻求突破与改变,一味跟风的西昆体已经入不得对方法眼了。

  实际上对于其他考官来说也一样,文笔和观点,总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才能脱颖而出。

  毕竟省试的考生,都是从地方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成功者,差距已经大大缩小,而省试的考官,比起各州的考官数目要多,但试卷也更多,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先声夺人的路子绝对好使。

  这其实也是后来太学体为什么会大行其道。

  太学体可太新奇了,怎么古怪怎么来,怎么生僻怎么来,最初考官一看,哎呦,这个没瞧过,一股清流啊!录了!然后全是“清流”涌了过来……

  所以太学体的名声比起西昆体更差,被淘汰后连作品都没留下来。

  狄进其实也考虑过,是否要采纳太学体的特点,权衡利弊后,还是放弃。

  刘筠固然求变,但上了年纪的人,某种固执是改不掉的,不能自作聪明,反倒踏入雷区。

  同样的,刘筠不是那种一味清谈的文人,他每每的批注都是言之有物,自然也喜欢言之有物的文人。

  不仅是这位知贡举,还有四位同知贡举,这些都是全国精英,阅历丰富,天南地北,火眼金睛,绝不好糊弄。

  如鼎鼎大名的科举故事,苏轼在科举考试里杜撰典故,结果主考官欧阳修怎么都想不明白出自哪部古籍,还去请教,这才知道是苏轼杜撰的,反倒予以夸赞,这种听听就行。

  绝大多数情况下,文章中夸大其词,会给考官留下极其糟糕的恶感,偏偏士子自忖才高八斗,写到最酣畅淋漓的关头,极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必须压抑住这种冲动。

  综上所述,既要新奇特别,于现有的西昆体上别出机杼,但又不能创新太过,引发年迈大儒的恶感,同时得言之有物,分寸拿捏,恰到好处。

  这就难怪许多人即便研究了考官的喜好,还是难以满足对方的喜好,入得眼缘了,确实困难……

  狄进则成竹在胸,按照这个拟定好的思路,把题目审完后,基本就知道该如何答题了,从容不迫地提笔。

  别说下意识观察这位对手的王尧臣,就连欧阳修都不自觉地被其吸引,不是小隔间的考场,就是这点不好,压力都是互通的。

  而即便骄傲如欧阳大才子,都不得不承认,这位国子监解元,在考场上的气势,好生可怕!

  他勉强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也提起笔来。

  哼!

  就不信,自己的才气会比别人差!

  答卷便是,看榜论高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刘筠:老夫自己来答,也不过如此了!

  国子监外。

  候考的学子家人们,安静地等待,说是鸦雀无声夸张了,但也小心翼翼,好似在外面声音稍大些了,都会影响里面的发挥。

  可实际上,相比起秋闱,春闱可是在元月考,这个大冬天的日子,有的地方还在飘着雪呢,等在外面的家人仆佣们往往也是裹着厚厚的衣物,哆哆嗦嗦的。

  估计很多人不想等,但这场考试终究太重要,又不得不等。

  狄湘灵则没有来。

  前一场解试时,她确实是紧张的,现在则十分放心,觉得六哥儿绝对镇压全场,何必在考场外浪费时间?不如去多做做自己的事,以后还能多帮些忙~

  在外面的,只有林小乙、穆老道、铁牛和迁哥儿。

  林小乙和穆道人站在一起,这位老道士的气色已经好了不少,此时正双目微闭,喃喃低语。

  林小乙跟这位十分和善的老人家也熟悉了,等他停下,才低声问道:“穆老是不是在卜卦?”

  穆道人低声道:“老道在向天尊祷告,保佑公子高中,如公子这样的官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他祷告的。”

  林小乙诚恳地道:“我也想学。”

  穆道人笑了笑:“回去教你,还有许多道教的窍门,以后你分辨游方道士,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可以用上!”

  林小乙连连点头:“多谢穆老。”

  话说自从有了铁牛哥哥四人,他在家中的活就少了许多,毕竟公子本来就不是什么苛责之人,以前忙碌主要还是下人太少,现在当然就轻松了。

  不过林小乙没有被安逸消磨了上进之心,将平日里的时间好好分配,一部分用来读书习字,争取做一位合格的书童,一部分用来习武打基础,不辜负那位车夫的指点,最后一部分则聆听这位老人家讲当年的趣事,现在还能多听一听佛道的知识,增长见闻。

  “出来了!”

  正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锣鼓声响,林小乙眼睛瞪大,兴奋地看到国子监的大门缓缓开启。

  大约等了一刻钟,脚步声传来,士子们终于走了出来。

  狄进没有刻意加快脚步,依旧是第一批出现的。

  一场省试,好似耗尽了许多人的心力劲,不少人手脚麻木,慢吞吞地往外移,眼神里都带着几分空洞。

  并州的杨文才便是如此,相比起考前的信心满满,一州解元总能在礼部榜上混一个名字,现在的他则失魂落魄,满是怀疑人生。

  就连几名久负盛名的才子,都回忆着方才的答卷,眉宇间难免带着几分懊恼,其中就包括欧阳修在内。

  他是不惯着西昆体的,用的是韩愈的文风,但相比起解试,总觉得这次自己的才华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由地有些丧气。

  王尧臣看了眼欧阳修,就仿佛看解试的自己,再看腰杆挺得笔直,闲庭信步往外走的狄进,暗暗苦笑。

  他有种感觉,此届的省元,应该没有悬念了。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67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5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宋神探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