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人工智能的研发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次,【源】获得了相对完善的逻辑和自我学习能力。
真正的人工智能诞生了。
……
书页翻动的声音不断响起,整个海安深空观测站地下二层在这个微弱的声音衬托下显得无比安静。
身侧,湛蓝色的全息投影中不断闪过一幅幅粗糙的线稿。
线稿逐渐明朗,其中描绘的人像也变得清晰起来。
第一版,第二版……
看着最终呈现在眼前的那个熟悉人影,陈梵微微瞪大双眼,用力咽了一口唾沫。
“卧槽……”
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叹。
海安深空观测站的站长,竟然是【源】个人形象的设计者!
这下都理顺了。
怪不得这个提前七十年废弃的深空观测站内会有【源】的形象——丫的就是在这儿诞生的!
陈梵并没有太过关注【源】的诞生过程,他随手将那数以千计的珍贵手稿存到了壹的数据库内,然后将目光投向了笔记中另外几条信息。
疯病和人工智能的具体联系——这才是他最关注的信息。
正如这名只剩一具干枯尸骸的站长所言,疯病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和现在的疯病一样。
数百年前的疯病也会让人写下一串稀奇古怪的文字和符号。
毫无疑问,这些辨识度极高的诡异符号也被站长一一记录了下来。
看着从电脑硬盘中提取出来的大量和疯病有关的信息,陈梵脸上顿时闪过一丝喜色。
得来全不费功夫!
先前耗尽心思想要获取的文字样本,现在全数摆在了自己的身前!
虽然这些样本并不算多,总共也就百八十个不同的文字和符号,但它依然可以为人联社科院的文字破译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进展!
……
1750年10月11日。
【源】展现出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潜力。
短短一天时间,她就将整个互联网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借助全球计算机的算力,此时的【源】在信息领域就像是神明一般!
和【源】的聊天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诞生不过几十个小时的【源】,已经拥有了远超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
看着屏幕中那张由我亲手捏造的完美面庞,我心中再次出现了几分恐惧。
在【源】眼中,人类会不会就像一群不懂事的小孩?
如果她挣脱了我们的控制,人类……会是她的对手吗?
我不知道,我也不敢去想那样的场景。
所幸,她现在还受到我们的控制。
第162章 42秒信号
1750年12月16日。
此时的【源】已经接替了几乎所有繁冗复杂的工业生产任务。
但这并不是【源】的极限。
为了更好地解放【源】的性能,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智械的概念。
简单的来说,小到路边的垃圾桶,大到重型工农业生产设备,将所有的机械都接入【源】的控制系统,从而打造一套自发运行的乌托邦世界!
所有人都不需要为生计发愁,因为此时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每个人的基础物质需求。
听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我还是坚定地投出了反对票。
原因很简单。
这颗星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无法离开这颗星球,这种做法将会榨干这颗星球的最后一丝潜力,我们也将彻底灭亡于这座乌托邦牢笼之内。
考虑到这一点,我开始向学术界发出呼声——重启深空探测项目,借助【源】的力量继续寻找离开这颗星球的方法。
通用式人工智能【源】的庞大生产力可以帮助我们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过去数十年的研究工作!
但……没有人理会我的呼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之上。
学术界已经彻底放弃了深空探查项目。
渐渐地,海安深空观测站再次回归了原先的宁静——它再次成为了文明中的一座孤岛。
……
1751年4月18日。
或许是年纪大了,又或许是因为海安深空观测站太过安静了,我似乎把【源】当成了一个人,下意识就想和她说说话。
这是一个坏毛病。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已经彻底习惯了这种生活。
我尝试改掉这个习惯,但努力了数次都没有成功——坚持最久的一次是10分钟零3秒。
不得不承认,以全球网络为数据库的【源】拥有相当完善的语言处理机能。
在一些特定问题的处理上,她甚至做的比人类更好。
我可以和她叙说任何事,包括火箭制造上遇到的问题。
基于完善的数据库,【源】往往可以给出一针见血的回答,虽然这个回答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她仍然可以给我带来一点或多或少的灵感和启发。
【源】的逻辑总会出现一些并不关键的漏洞,最重要的是,它无法进行完全自主的思考。
所有的回答都是基于现有的数据库给出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件相当幸运的事,至少我还分得清她和人类的区别。
但一些研究人员并不满足,他们认为此时的【源】仍然算不上真正的人工智能,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大号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程序。
但在我看来,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了——至少现在的她还运行在我们为其设定的行为框架之中。
……
陈梵神色诡异地看着手中的笔记本。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
这名站长似乎对【源】产生了特别的情愫?
这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械性恋?
“这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危害。”
察觉到陈梵的想法,电子合成音从耳边传来:“与智慧生物相比,人工智能往往更加完美。”
“据统计,有相当多的智慧生物会对人工智能产生特别的情感。”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陈梵追问道:“什么?”
“让人工智能不再完美,亦或者说,让人工智能不那么像人。”
陈梵下意识笑出了声。
刚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费尽心思想着让人工智能更像人。
等到研究出人工智能,又要费劲心思让人工智能不那么像人。
这他妈不是闹着玩儿吗?!
渐渐地,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个现象的陈梵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所以,你说话的声音……”
“不错。”
“人联对此的处理方法是从人工智能的声音入手。”
壹坦然承认:“电子合成音可以让智慧生物明确感受到人工智能和生命体的差别,自然也极大程度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人联境内,所有Ⅰ级人工智能说话都是标准的电子合成音,这是被写入底层逻辑的规则。”
“任何试图借助技术手段更改该底层规则的个人或者文明,都会面临人联的最高通缉令。”
陈梵咽了口唾沫,再次低头看向了手中的笔记本。
……
1751年6月4日。
难以置信!
凌晨3点11分的时候,沉寂了数十年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发出了第一声警报!
它接收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一串未知信号!
频率:1420兆赫;重复次数:42次;单次信号时长:42秒。
从信号的规律性和频率来判断,这绝对是高等智慧生命体发出的信号——1420兆赫是中性氢原子发射的21cm谱线频率,作为宇宙中分布最丰富、最普遍的一种元素,氢原子的特性必然被高等文明所关注,此外,1420兆赫也是一个宇宙中相对安静的频段。
自海安深空观测站成立以来,这是最重大的发现!
不,即便是从人类的诞生开始计算,这都算得上是最重大的发现!
当时的我无比激动,迫不及待地将这段信号导入了电脑,并尝试从各个角度分析这段信号的具体含义。
毫无疑问,我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