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岱一跺脚,终于开始手忙脚乱,极有可能是一张子母回音符!即便不是,世间符箓千百种,多半是类似功效的符纸了。
那厮真真用心险恶!
果不其然,山水阵法之外的雨幕中,剑光破阵又至。
那个刚刚走回自家府邸大门的拐杖老人,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以表敬意。
洞府境妇人好不容易让弟子心神稳固,结果当那雷鸣与剑光重返朦胧山后,发现年轻弟子已经呼吸大乱,脸色比挨了一拳两飞剑的掌门还要难看。
佩剑妇人一咬牙,按住佩剑,掠回山巅,想着与那人拼了!
若是这位弟子坏了大道根本,从此剑心蒙尘,再无前程可言,她难道以后还真要给那吕听蕉当暖床小妾?!
朦胧山之顶。
青衫年轻人,再次落在山巅后,一拍养剑葫后,偷偷藏匿于山崖外的飞剑初一掠回葫芦中。
这一次长剑根本就懒得回鞘了,缓缓抬升位置,最终悬停在陈平安身侧,刚好可以轻松伸手握住,剑尖直指祖师堂之前的吕云岱。
陈平安微笑道:“马将军是吧?不如我与你们父子一同前往拜访?”
双袖鼓荡不已,言语说得和颜悦色,可是气势一点不轻巧,尤其是那把剑尖,竟有金色剑气凝聚出一颗水珠,滴在地上,迅速扩散,光晕耀眼。
没来由记起先前那句“不要耽误我修行”,吕听蕉腿一软。
吕云岱双手抱拳,作揖到底,“剑仙前辈,我们认输,心悦诚服!前辈若是不信,我吕云岱可以去祖师堂,以三滴心头血,点燃三炷香,以列祖列宗的名义对天发毒誓。”
陈平安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那也得有座祖师堂,才能烧香不是?”
吕云岱自从跻身中五境以来,第一次如此感到恐惧。
祖师堂可从来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存在,是所有山上仙家洞府的半条命!
吕听蕉更是神色变幻不定,想要破解当下这个死局。
陈平安突然死死盯住吕云岱,问道:“吕听蕉的一条命,跟朦胧山祖师堂的存亡,你选哪个?”
吕听蕉心焦如焚,跪在地上,满脸泪水,求饶道:“爹,这是恶毒的离间计!不要轻易听信啊……”
吕云岱与陈平安对视一眼,不去看儿子,缓缓抬起手。
动作如此明显,自然不会是什么破罐子破摔的举措,好跟那位剑仙撕破脸皮。
吕听蕉心头巨震,一个翻滚,向后疯狂掠去,竭力逃命,身上那件芦花法袍帮了不小的忙,速度之快,不输一位观海境修士。
哪怕逃出生天的机会极小,可吕听蕉总不能束手待毙,而且还是在祖师堂外,给父亲活活打死。
父亲的枭雄心性,他这个当儿子岂会不知,真的会通过杀他,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不济也要以此渡过眼前难关。
再者,吕听蕉心存一丝侥幸,只要逃出了那位剑仙的视野,那么他父亲吕云岱就有可能失去出手的机会了,到时候就轮到心狠手辣的父亲,去面对一位剑仙的秋后算账。
陈平安瞥了眼已经被吕云岱远远锁定气机的吕听蕉,面无表情道:“吕云岱,去祖师堂烧香吧,此事就此揭过。修道之人,还是要讲一讲阴德福报的,在事更在心。”
吕云岱赶紧缩手,转过身,大踏步走向祖师堂,忍下心中悲苦,撤去了山水阵法,面对那些灵牌和挂像,滴出三点心头血,默默点燃三炷秘制神香,以传闻能够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仙家秘术,按约行事,祭奠先祖,手持清香,朗声发下毒誓。
当那个洞府境妇人来到山巅。
刚好耳畔是那朦胧山祖师堂的发誓。
她眼中,则是看到那位头别玉簪、腰别葫芦的青衫剑仙,山雨阵阵,吹拂得年轻人发丝与衣袖飘摇不已。
那人向后倒掠而去,轻轻踩在如影随形的脚下剑仙之上,一抹金光,在朦胧山的上空划出一个大圈,往南而去。
如那远古仙人执笔在人间画了一个大圈。
不光是这位心神摇曳的妇人,几乎所有朦胧山修士,心中都有一个类似念头,激荡不已。
剑仙之姿,无以复加。
可是在远方,一人一剑迅猛破开整座雨幕和厚重云海,骤然间天地光明,大日高悬。
陈平安从站姿变成一个微微悬空的奇怪坐姿,与剑仙也有气机牵引,故而能够坐稳,但绝不是剑修御剑的那种心意相通,那种传说中剑仙仿佛“勾连洞天”的境界。
是撼山谱上的一个新拳桩,坐桩,名为尸坐。
因为拳谱上记载,上古神灵盘踞天庭如尸坐。
陈平安能够“御剑”远游,其实不过是站在剑仙之上而已,要饱受罡风吹拂之苦,除了体魄异常坚韧之外,也要归功这个不动如山的坐桩。
崔诚曾说拳桩是死的,不算高明,就看练拳之人的心境,能不能生出气魄来,养出气势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入门拳桩,也可直通武道尽头。
大日照耀之下。
青衫剑客坐在那把剑仙之上,人与剑,剑与心,清澈光明。
第470章 没见过半仙兵?
天微微亮,彩衣国胭脂郡城门那边,一伙远游而来的江湖豪侠,骑马等待门禁开放,其中一位梳水国大名鼎鼎的武林名宿高坐马背,手心缓缓摩挲着一块羊脂玉手把件,闲来无事,环顾四周,瞧见远处走来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游侠,神色疲惫,但是眼神并不浑浊,老者心想年轻人应该是位练家子,不过看脚步深浅,身手不会太高。老人便继续视线游曳,看了些妇人少女,只可惜大多是村野女子,肌肤枯燥,姿色平平,便有些失望,希望入城之后,胭脂郡的女子,可别都是如此啊。
青衫年轻人看了眼人头攒动的城门外,便干脆走向一座早点摊子,已经没有椅凳可坐的落脚地儿,仍是跟摊主要了份白糖油糕,一碗白米粥,接过了糕点米粥,摊主本想提醒一声记得还碗筷,只是瞥见了客人背后的长剑,便将话语咽回肚子,江湖人,客气些。年轻游侠儿结账后就蹲在路边,油糕就粥,就算是解决了一顿早餐,只是吃喝极慢,等到背剑的年轻人将碗筷还给摊主,城门那边已经放行,便站在路边等着。
老人收起手中那块美玉不雕的手把件,忍不住又瞥了眼那个江湖晚辈,会心一笑,自己这般岁数的时候,已经混得不再如此落魄了。
陈平安没有理睬那个老人的审视视线,跟随着人流递交关牒入城,不是陈平安不想御剑返回那栋宅子,实在是精疲力竭,从胭脂郡到朦胧山往返一趟,再撑下去,就不是什么苦练尸坐拳桩,而是一具尸体从天而降了,虽然这个坐桩只要坐得住,就能够裨益魂魄,但是魂魄受益,体魄肉身受损,伤及元气,水满器碎裂,就成了过犹不及。
不过以后以尸坐之姿御剑远游,确实是个好法子。
但是在宝瓶洲可以如此作为,一旦到了剑修如云的北俱芦洲,则未必可行,毕竟在那边,一个看人不顺眼,就只需要这么个看似荒诞滑稽的理由,便可以让双方出手打得脑浆四溅。
陈平安没有直接去往渔翁先生的宅子,而是先去了趟城隍阁,但是一问才知道城隍老爷已经换了,不再是那位金城隍沈老爷。陈平安叹息一声,这不算彩衣国朝廷过河拆桥,胭脂郡是一国重地,沈温金身消亡后,必然需要新城隍继承神位,负责监察一郡山水。
陈平安便没有进去,而是循着当年走过的一条路线,来到一座依旧僻静的土地庙,庙太小,并无庙祝,即便来此烧香祈福,也是自带香火。当年就是在这里,自己与胭脂郡金城隍沈温作最后的道别。
陈平安一思量,跨过门槛,趁着四下无人,从咫尺物当中取出三炷香,香味清新,是真正的山上物,莫说是点香驱蚊,于市井坊间辟邪消煞,都可以。
当年青鸾国水神庙那边,去狮子园半路上,那位递香人追上自己一行人,转交了庙祝赠送的一只竹制香筒。事后清点,装了足足二十四支珍稀水香,这次下山,将大部分水香都留在了落魄山,但是带了香筒,只装了三炷香,以备不时之需,不曾想现在就用上了。敬香一事,山水神祇之间,有些犯忌讳,可是在城隍阁、文武庙这些地方,山香水香,都无妨。
陈平安轻轻捻动香头,无火自燃。
陈平安站定,举香过顶,心中默默言语。
最后将三炷香插入一只铜炉,又闭眼片刻,这才转身离去。
回到了那栋小巷宅子外,陈平安再次叩响门环。
这次开门的不是赵树下,而是赵鸾,见着了陈平安,小姑娘的眼神幽幽,好像会说话。
渔翁先生吴硕文和赵树下站在院内影壁那边。
陈平安与裴钱和粉裙女童相处久了,本想揉揉脑袋就对付过去,突然想起这个鸾鸾,到底是少女岁数和模样了,只好笑道:“没事了,朦胧山那边的修士,还算讲理。鸾鸾,以后就跟在师父身边安心修道。”
赵树下偷偷一握拳,表示庆贺。
果然,教了自己拳法的陈先生,无所不能!
吴硕文虽然一肚子疑问,但是不好当着两个孩子的面询问什么,就只是对着陈平安笑着点头致意,然后一起走回后院厅堂。
不过这次赵树下和赵鸾依旧是喝茶,用以缓缓滋补魂魄。
而陈平安则主动拿出两壶乌啼酒,与渔翁先生一人一壶。
吴硕文遗憾道:“可惜鸾鸾和树下如今年纪还太小,不能喝酒。”
吴硕文只是喝了一口,就舍不得再喝,笑道:“留着,我先留着,以后两孩子大了些,喝酒成了合乎情理的事情,我再拿出来。”
陈平安赶紧又拿出一壶乌啼酒,起身放在吴硕文身前,无奈道:“吴先生骗酒喝的本事,真是不小,只管喝,酒水我还有。”
吴硕文半点不客气,喝着陈平安的酒,半点不嘴软,“陈公子,可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陈平安笑着举起酒壶,吴硕文亦是,算是碰杯了,各自饮酒。
陈平安没打算细说朦胧山之行的过程,但是望向那位心情大好的渔翁先生,轻声道:“吴先生,朦胧山一事,彻底了结,若是还不放心,那就先去远游各国山河,也不差。毕竟树下和鸾鸾如今也到了开阔眼界的时候,多看看外边的天地,哪怕是积攒些江湖经验,终归是好事。”
吴硕文点点头,“可以。”
陈平安小口喝着酒,脸上带着笑意,跟吴硕文拉家常,询问了一些彩衣国和梳水国的庙堂江湖形势,偶尔看一看似乎有些眼馋纯酿的少年,以及时不时偷瞄自己一眼的小姑娘,陈平安的心境,重归祥和,就像从一把尺子的两端,重新落回了中间位置。
其实第一次在屋内,赵树下对于喝茶一事,十分熟稔,并无半点拘谨陌生,显然是喝习惯了的。
这才是最让陈平安钦佩吴硕文之处。
赵鸾有修道资质,这就已经无形中与赵树下有了天壤之别,而且赵鸾修行天赋极好,这就意味着按照常理,当年那个需要赵树下拼命保护的赵鸾,根本不用几年,就可以让只会憨傻练拳的赵树下,修行路上,很快连她的背影都看不见了。吴硕文当然清楚这一点,但是这种消耗神仙钱的仙家茶水,依旧是赵鸾喝,赵树下就一样有的喝,绝无亲疏、高低之别。
这哪里是将兄妹二人当入室弟子栽培,分明是当自家儿女养育了,说句难听的,许多门户之中的父母,对待亲生子女,都未必能够如此毫无偏私。
陈平安觉得这位修为不高的老儒士,就是真正的仁人君子之风。
恰恰如此,乌啼酒也不敢多送。
原本想好了要做的一些事情,亦是思量再思量。
比如以后赵鸾修行路上的神仙钱,该不该给?怎么给?给多少?吴先生会不会收?怎样才会收?便是收了,如何让吴先生心里全无疙瘩?
这般兜兜转转,陈平安也觉得确实就像马笃宜所说,做事太不爽利,只是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
陈平安突然歉意道:“吴先生,有件事要告诉你们,我可能今天再教树下几个拳桩,最晚在夜禁之前,就要动身去往梳水国,会走得比较急,所以就算吴先生你们打算先去梳水国游历,我们还是无法一起同行。”
吴硕文嗯了一声,“修行路上,不可被红尘俗事耽搁过多,这非贬义说法,实在是至理。”
陈平安站起身,一边卷起袖管,一边对赵树下说道:“走,到院子,教你一门炼气的口诀,一个立桩和一个拳架,就这三样东西,别嫌少。”
吴硕文为了避嫌,毕竟无论是拳法口诀,还是修道口诀,便是同门之间,也不可以随便听取,他就想要拉着赵鸾离去,可是一向乖巧懂事的小姑娘却不愿意离开。
老先生有些懵。
陈平安也察觉到屋子里边的情况,犹豫了一下,笑道:“没事,旁听无碍,但是容我多嘴一句,千万不要外泄,只准我们四人知道。”
吴硕文叹了口气,摇摇头,独自离去。
赵鸾双手托着腮帮,坐在无门槛那边,轻声道:“陈先生,你只告诉我哥哥口诀好了,我不会偷听的,就是看你们打拳而已。”
陈平安确实担心那道剑气十八停的口诀,会与赵鸾当下修行的秘法相冲,所以就以聚音成线的武夫路数,将口诀说给赵树下,重复了三遍,直到赵树下点头说自己都记住了,陈平安这才开始传授少年一个剑炉立桩,以及一个种秋校大龙、杂糅朱敛猿形意后的新拳架,加上六步走桩,都是武学根本,不管如何勤学苦练都不过分,相信还有吴先生在旁盯着,赵树下不至于练武伤身。
陈平安不但亲自演练立桩与拳架,而且与赵树下讲解得极为耐心细致,一步步拆开,一句句讲明,再收拢起来,说清楚拳桩与拳架的各自宗旨大纲,最后才讲延伸出去的种种玄妙微意,娓娓道来,循序渐进。若有赵树下不懂的地方,就如拳法揉手切磋,反复阐述当下步骤。
赵树下自然不笨,怎么比起曾掖要好不少。
曾掖那个榆木疙瘩,都能够让陈平安耐心如此之好的人,都要忍不住挠头,恨不得学竹楼老人喂拳的路子,不懂?一拳开窍!不够?那就两拳!
赵鸾托着腮帮,望着院子里的两个人,嘴角挂满了笑意。
其实修行路上,自己也好,哥哥赵树下也罢,其实师父都一样,都会有好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