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628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老秀才说道:“我的学生,比起其余几支大的文脉,算很少很少了。没办法,我眼光挑剔,谁都比不得……”

  金甲神人嗤笑道:“这种屁话,就说给我一个听,有意思吗?”

  老秀才点头道:“总比说给我自个儿一个人听,有意思些了。”

  金甲神人闭嘴不言。

  老秀才见这个家伙没跟自己拌嘴,便有些失望,只得继续道:“老大,崔瀺最有才情,喜欢钻牛角尖,这本是做学问最好的态度。但是崔瀺太聪明了,他对待这个世界,是悲观的,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先说老三,齐静春学问最好,还不止是最高那么简单,便是我这个当先生的,都要称赞一句,‘包罗万象,蔚为大观’。如果不是摊上我这么个先生,而是在礼圣或是亚圣一脉,说不定成就会更高。齐静春对待这个世界,则是乐观的。’

  ‘说回老二,左右性子最犟,其实人很好,特别好。还在陋巷过穷日子的时候,我都让他管钱,比我这个搂不住钱袋子的先生管钱,有用多了。崔瀺说要买棋谱,齐静春说要买书,阿良说要喝酒,我能不给钱?就我这瘦竹竿儿,肯定是要打肿脸充胖子的。左右管钱,我才放心。左右的资质、才学、天赋、秉性,都不是弟子当中最好的,却是最均衡的一个,而且天生就有定力,所以他学剑,哪怕很晚,可实在是太快了,对,就是太快了,快到我当年都有些心慌。生怕他成为浩然天下几千年以来,第一个十四境剑修。到时候怎么办?别看这家伙远离人间,恰恰左右才是最怕寂寞的那个人,他虽然百余年来,一直远离人间,在海上逛荡,可左右真正的心思呢?还是在我这个先生身上,在他师弟身上……这样的弟子,哪个先生,会不喜欢呢?”

  “还记得当年有个大儒骂我骂得……确实有些阴损缺德了,我哪里好跟他计较,一个小小的书院圣人而已,连陪祀的资格都么得有,我要是跑去跟这么个晚辈吵架,太跌份了。左右就偷偷摸摸过去了,打得人家那叫一个哭爹喊娘,左右也实在,竟然傻乎乎认了,还跑回来我跟前认错,认错认错,认个你娘的错哦,就不知道蒙个面揍人?事后脚底抹油,就不认,能咋的?来打我啊,你打得过我左右嘛?就算打得过,你左右不认账,那一脉的副教主能打死你啊?他能打死你,我就不能打死他啦?唉,所以说左右还是缺心眼,我这个苦兮兮当先生的,还能怎么办,毕竟小齐他们都还瞧着呢,那就罚呗,屁颠屁颠带着左右去给人赔礼道歉,还要做这做那,补偿来补偿去,烦啊。”

  金甲神人疑惑道:“左右愿意跟你认错,岂会愿意跟别人道歉?”

  老秀才白眼道:“我当然是私底下跟左右讲清楚道理啊,打人打得那么轻,怎么当的文圣弟子?怎么给你师父出的这一口恶气?这么一讲,左右默默点头,觉得对,说以后会注意。”

  金甲神人笑呵呵道:“我服气了。”

  老秀才喟叹一声,“老四呢,就比较复杂了,只能算是半个弟子吧,不是我不认,是他觉得出身不好,不愿意给我惹麻烦,所以是他不认我,这一点,原因不同,结果嘛,还是跟我那个闭关弟子,很像的。此外,记名弟子,其余人等,各有千秋。”

  “其中茅小冬,在传道授业解惑当先生这件事上,是最像我的,当然了,学问还是不如我这个先生高。做什么事情都规矩,就是离着老头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还是有些距离。可惜这种事情,旁人不能咋咋呼呼去点破,只能自己想通、自己勘破。佛家自了汉的说法,就极好。在这件事情上,道家就不够善喽……”

  老秀才没有细说下去,没有往高处说去,换了话题,“我啊,跟人吵架,从来不觉得自己都对、都好,别人的好与不好,都得知道。不然吵架图什么?自己说是说痛快了,一肚子学问,到底落在何处?学问最怕成为无根之水,从天而降,高高在上,瞧着厉害,除了读书人自家吹捧几句,意义何在?不沾地,不反哺土地,不真正惠泽老百姓,不给他们‘人生苦难千千万、我自有安心之地来搁放’的那么个大箩筐、小背篓,反正只是往里头塞些纸上文章、让人误以为只有圣贤才配讲的道理,是会累死人的,又何谈奢望教化之功?”

  老秀才站起身,身形佝偻,眺望远方,喃喃道:“性本善,错吗?大善。可是这里边会有个很尴尬的问题,既然人性本善,为何世道如此复杂?儒家的教化之功,到底教化了什么?教人向恶吗?那么怎么办,老头子和礼圣都在等,然后,终于等到了我,我说了,人性恶,在一教之内,相互砥砺、切磋和修缮,关键是我还站得住,道理讲得好,所以我成了文圣,但是又有一个更尴尬的问题出现了,换成你这么个局外人来看,你觉得性本恶学说,可以成为儒家文脉之一,这没关系,可是真的能够成为我们儒家的主脉吗?”

  老秀才自问自答道:“万万不能的。”

  老秀才竖起大拇指,指向自己心口,“我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

  沉默许久。

  金甲神人难得叹息一声,带着些惋惜。

  老秀才没有收起那根大拇指,突然唏嘘道:“这么一想,我真是圣贤豪杰兼具啊,厉害的厉害的。”

  金甲神人始终没有说一个字。

  老秀才转过头,无奈道:“你咋不反驳我几句,我才好以理服人啊。”

  金甲神人淡然道:“根本不给你这种机会。”

  老秀才哦了一声,欣慰道:“那看来是我已经以德服人了。”

  金甲神人深呼吸一口气。

  不然?

  老秀才突然正色道:“别着急撵我走,我也要学那白泽和那个最失意的读书人,再等等,我虽然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是我也想等等看。”

  金甲神人问道:“万一等到最后,错了呢,不后悔?”

  老秀才双手负后,眯眼冷笑:“后悔?从我这个先生,到这些入室弟子,不论各自大道取舍,后悔?没有的!”

  ————

  金色拱桥之上。

  剑被插入桥栏之中,剑尖与一小截剑身已经没入其中,火星四溅,无比绚烂。

  坐在一旁的女子,将桐叶伞横放在膝盖上,她站起身,撑开那把看似平平的油纸伞,抬头看了一眼,一闪而逝,唯有桐叶伞悬停原地。

  她一步来到一座福地中,就在一座水井口。

  那把“随手赠送”的桐叶伞,自然大有深意,只是原主人送了,新主人却未必能活着发现真相的那一天。

  可这与原主人有何关系?既是算计,又非算计,道可道,不可道也。

  几乎瞬间,就有一位身材高大的老道人来到她身旁,微笑道:“好久不见。”

  她没有理睬,环视四周,点头道:“放在当下,已经算是不错的大手笔。”

  老道人笑道:“不然如何去与道祖论道?”

  她瞥了他一眼。

  老道人神色自若。

  她凝视这座藕花福地的某一处,似有所悟,讥笑道:“你倒是不忘本。”

  老道人哈哈大笑,十分快意,“顺势而为,举手之劳,颠倒乾坤,一洲陆沉。”

  她皱了皱眉头。

  老道人感叹道:“如今终究不是当年了。”

  她摇摇头,“只是我换了主人而已。”

  老道人没有说话。

  此事,便是他也不好评论。

  她问道:“就这么小一块地盘而已?”

  老道人笑道:“真的不能再多了。”

  她似乎失去了兴致,失望而归,便身形消逝,重返自己的那座天地,收起那把桐叶伞。

  老道人站在水井旁,低头望去,凝视着幽幽井水。

  老道人收回视线,抬头望向天幕,“这就是我重返青冥天下的见面礼,如何?”

  与藕花福地相接连的那座莲花小洞天,有位老人,依旧在看一粒水珠,看着它在一张张高低不平的荷叶上摔落,水珠大小如寻常雨滴,可是许多荷叶却会大如山岳峰峦,更大的,更是大如天下王朝的一州之地,故而一张荷叶的脉络,可能就会长达数十里数百里,所以一粒渺小水珠的走势,最终落在何处,等待那个结果的出现,必然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老人丝毫不着急。

  岁月悠悠,光阴流逝。

  只是作为天地间最大的规矩存在,哪怕是那条浩浩荡荡的光阴长河,在流经老人身边的时候,都要自行绕路。

第451章 过桥

  (这个月事情极多,茫茫多的那种,只能争取更新在12到15万字之间。)

  城春草木深,只是整个石毫国北境,几乎再也见不着一个踏春郊游的王孙公子。

  走走停停的那三骑,一路北上,不知不觉,已经入夏。

  这天位于石毫国边境关隘的一座山脊小路上,三骑停马歇息,曾掖忙碌着煮饭,马笃宜在对镜梳妆,哼着小曲儿,心情不错,她手中那把绿漆小铜镜,是捡漏而来的压胜灵器,是一把比较罕见的日光月辉连弧镜,是她用了不足二两银子,从当铺那边眼拙的掌柜手中砍价来的,搁在仙家渡口,按照负责掌眼的老修士鬼将的说法,少说能卖出四五十颗雪花钱。

  陈平安坐在一旁,翻看账本,绝大多数名字下边,都已经轻轻画上一抹朱笔,这些属于夙愿得偿,以偿夙愿。可是有些阴物鬼魅的遗愿,就只能暂时搁置,事实上,陈平安与他们双方心知肚明,那些心愿,极有可能会沦为佛家语的宿愿,今生此世,无论阴阳,都很难达成了。有些阴物心结成死结,悲愤之中,情难自禁,戾气暴涨,差点直接转为一头头厉鬼,只能靠着下狱阎王殿中张贴的那几张清心符,维持仅剩的灵智。

  “勤俭持家”的马笃宜,在这件事上没有埋怨陈先生一次次书写清心符,灵气散尽,就再补上,不断耗费神仙钱,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这一路,遇上了不少石毫国溃散的残败兵马,散落在山野密林各处,成为一股股流寇,聚散不定,疯狂劫掠大骊后方粮草,其中有为了支撑下去,为了心中那股凛然大义,不得不将矛头指向石毫国当地郡县百姓,去年末接连三场大雪,加上战乱纷飞,石毫国北部疆域,民生凋敝,哪怕这些至多不过三四百骑的兵马所求,只是少量的粮食,可是边境线上那些个零散的贫瘠县城,家家户户就指望着那点存粮熬到下一场庄稼收成,仍是支撑不起石毫国武卒的这点胃口,于是不可避免就有了冲突,一来二去,一个为了不饿死,一个为了家国大义而活,冲突变得越来越激烈。

  陈平安三骑遇到了一场差点演变成血腥厮杀的冲突,其中一位身披破碎甲胄的年轻武卒,差点一刀砍在了一位消瘦老者的肩头,陈平安突入其中,握住了那把石毫国制式马刀,瞬间数十骑石毫国溃兵蜂拥而至,陈平安一跺脚,人仰马翻,陈平安丢回手中马刀,插回到那名年轻武卒的刀鞘,整个人被巨大的劲道冲击得踉跄后退。

  陈平安此后没有说什么,就是牵马站在小镇街道上,那些饥肠辘辘的武卒默默退出县城。

  陈平安一行三骑也缓缓离开。

  背后,是当地百姓开始大声谩骂那些本国武卒,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什么打大骊蛮子的本事没有,欺负自家老百姓,倒是一个比一个威风,就该死在战场上一了百了,省得回过头来祸害自己人。甚至还有人提议,去给临近一座大县城的大骊铁骑通风报信,说不定还能拿到一笔悬赏金。

  那支骑卒离开县城后,年轻武卒突然嚎啕大哭。

  一名校尉模样的老武官停下马,怆然流泪,整支面黄肌瘦、几乎人人负伤的骑队,亦是停马不前,惶惶且茫然。

  陈平安让马笃宜和曾掖留在原地,一骑缓缓而去。

  鼎盛之时拥有两千余精骑的这支石毫国边境著名老字营骑军,如今已经打到不足八十骑,一个个如临大敌。

  陈平安丢出一只沉甸甸大袋子,用越来越娴熟的石毫国官话说道:“散了吧,脱了铠甲,摘掉马甲,用这笔钱作为返乡路费和安家费。”

  那名老武官接住袋子,打开一看,里边全是官制金锭,老人抬起头,满脸疑惑。

  陈平安说道:“如果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可以挑选几个心眼活络的兄弟,假扮商贾,去那些已经安稳下来的县城购买粮食,尽量绕开大骊谍子和斥候,每次少买一些粮食,不然容易让当地官府起疑心,如今到底谁才是自己人,我相信你们自己都分不清楚了。”

  老武官问道:“就只是这样?别有所求?”

  陈平安点头道:“你们当下没得选,既然已经是最糟糕的处境了,不如去试试看。再者我如果想要靠你们的几十颗头颅,去已经向大骊投诚的州郡官府邀功请赏,不用这么麻烦,这一点,你麾下武卒可能看不出来,你身为一名四境纯粹武夫,却应该很清楚。”

  老武官欲言又止。

  陈平安摆摆手,“就帮这么多,我也不是什么善财童子,别把我当冤大头。”

  老武官悻悻然,只得放弃那个确实不太厚道的念头,大大方方收起那袋子能够救命的金锭后,向那位青色棉袍的清瘦男子,抱拳致谢道:“先生高义!”

  陈平安抱拳还礼,就此离去,至于那支石毫国骑军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没有像先前州城当中的狗肉铺子那样,对于那个少年伙计的选择,从头看到尾。

  老武官有些吃瘪,他这名字还没问呢。

  马笃宜当时瞧见了策马返回的陈先生,调侃道:“嘴上说自己不是善财童子,其实呢?”

  陈平安笑道:“看破不说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顶好习惯。”

  马笃宜刚要再针尖麦芒说他几句,陈平安已经纵马而行,只得与曾掖匆忙跟上。

  三骑的马蹄,轻轻踩在春暖花开的苍茫大地上。

  这会儿,马笃宜放下铜镜,转头望向已经合上账本的陈平安,问道:“陈先生,入秋前咱们能返回书简湖吗?”

  陈平安点头道:“差不多可以。”

  马笃宜伸了个懒腰,一不小心撞到身后的大竹箱,赶紧伸手扶住,这里边,满满当当,都是最近三座城池里边低价入手的宝贝物件,就算裹了绸缎垫了棉布,还是担心磕碰坏了那些特别娇气的家伙,按照居住在仿琉璃阁那位掌眼老鬼物的说法,这些多是人间豪门喜好的珍玩,乱世当中,远远不如真金白银,可一旦等到了太平盛世,哪怕只是其中那么个小小的鸟食罐,就能值二三百两银子,遇上钟情于此道的有钱人,价格再往上翻一番,都不是难事。

  这些物件,其实一样可以放入陈先生的咫尺物当中,不过马笃宜喜欢每次停步,就打开箱子翻翻捡捡,就像那把爱不释手的小铜镜,拣出来过过眼瘾,就自讨苦吃,她自己背着了。

  曾掖如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四境修士,马笃宜悟性、资质更好,更是五境阴物了。

  只是真正的修行底子,还是曾掖更佳,这就是根骨的重要性。

  一个不嫌慢,一个不嫌快,如今曾掖和马笃宜相处起来,越来越融洽,有了些默契。

  吃着饭,陈平安还是习惯性细嚼慢咽,曾掖蹲在一旁,大口扒饭,随口问道:“陈先生,我那拳桩,走得咋样了?”

  陈平安微笑道:“稀稀拉拉。”

  曾掖哀叹一声,他自己原本觉得自己的六步走桩,不说啥得心应手,熟能生巧,是跑不掉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6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8/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