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517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顺顺利利,登上了那艘不大不小的仙家渡船后。

  裴钱好像便有些兴致不高,心情不好,在陈平安屋子抄完书,就默默返回自己房间,跟以往的裴钱,判若两人。

  陈平安便去问朱敛,朱敛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得去问石柔,石柔便说了自己的见解。

  所以这天裴钱抄完书,就要离开。

  陈平安喊住了她,带着她一起离开屋子,去船头欣赏云海风景。

  一大一小在渡船栏杆那边,陈平安摘下养剑葫,准备喝酒。

  裴钱掏出那只手捻小葫芦,高高举过头顶,左看右看。

  陈平安还是没有喝,别好酒葫芦在腰间,转头笑问道:“有心事?”

  裴钱使劲踮起脚跟,趴在栏杆上,轻声问道:“师父,会不会到了山崖书院,你就只喜欢那个喊你小师叔的小宝瓶,不喜欢我了啊?”

  陈平安眺望远方,摇摇头,“不会啊。”

  裴钱一屁股坐在地上,双臂环胸,“我不信唉!”

  陈平安坐在她身边,抬了抬脚,给裴钱使眼色。

  裴钱一看到他脚上那双靴子,立即笑眯起眼,双指捻住黄皮小葫芦,晃了晃,“师父,我们喝酒!”

  陈平安大笑着重新摘下养剑葫,跟那只小葫芦轻轻碰了一下,喝了口酒。

  裴钱假装自己小葫芦里也有酒,做了个仰头喝酒的样子,然后站起身,后退几步,貌似晕晕乎乎,跟醉醺醺的小酒鬼似的,晃来晃去,“哎呦,师父,喝多啦喝多啦……”

  陈平安看着这一幕,忍俊不禁。

  陈平安刚要出声提醒。

  裴钱就轻轻撞在了从那边走过的一名魁梧男子,那人腰佩长刀,嗤笑一声,“不长眼睛的小东西,给老子滚远点!”

  那男子一巴掌按住裴钱的脑袋,手腕一拧,就要将裴钱摔出去。

  只是不等他加重力道,手腕就被先前只看到一个负剑背影的年轻人握住。

  裴钱赶紧对那人说道:“对不起,我刚才没看到你们走过,对不起啊。”

  男子皱了皱眉头,约莫是觉得出手被阻,丢了脸面,不信邪了,他骤然间加重力道,就要以罡气弹开不知死活的这个绣花枕头,再将那碍事的小黑炭摔出去。

  只是一瞬间,手腕处传来剧痛,以至于悬佩长刀的魁梧壮汉竟是扑通一声,直接跪地,大汗淋漓。

  陈平安对裴钱微微一笑,示意她站在自己身后。

  陈平安一手握葫芦,搁在身后,一手从握住那名纯粹武夫的手腕,变成五指抓住他的天灵盖,弯腰俯身,面无表情问道:“你找死?”

  五指如钩。

  那名魁梧壮汉脸色惨白,咬牙不求饶。

  实在吃痛难忍,这汉子厉色出声道:“梁子结下了,这事情没完!”

  与他结伴游历乘坐渡船的七八人,一拥而来,就要仗着人多势众,找点乐子,刚好打残这一大一小当做解闷。

  结果两柄飞剑,恰好悬停在冲在最前边的男子眉心处。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如坠冰窟,盛夏时分,遍体生寒。

  天底下就数剑修杀人,最理直气壮!

  只是那伙人应该不知道,不提什么剑修不剑修,只就结梁子这件事而言,陈平安真没少做,而是那些死对头的来头,都不小。

  所以陈平安最不怕的就是这件事。

  陈平安一手提拽起那跪地的魁梧壮汉,然后一脚踹在那人胸口,倒飞出去,撞倒好几个同伴,鸡飞狗跳,然后难兄难弟一起拼命逃窜。

  陈平安回头对裴钱微笑道:“别怕,以后你行走江湖,给人欺负了,就回家,找师父。”

第399章 礼物

  船头一场闹剧,雷声大雨点小。

  因为剑修祭出了本命飞剑,而且还是反常的两把,到最后竟然不见血?

  看客们觉得不太过瘾。

  渡船载了小两百号人,一时间议论纷纷,对于青鸾国人氏而言,无论是下山游历的谱牒仙师、为利奔波的山泽野修,还是携带家眷拓展视野的达官显贵,乘坐仙家渡船,并不稀奇,云海滚滚、仙鹤翱翔之类的如画美景,看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反而不如亲眼目睹这种冲突来得让人精神一振,各持己见,相较于当事双方的一个云淡风轻,一个藏头露尾,他们聊得十分起劲,看法杂乱,到最后大致达成一致,都觉得那名年轻剑修,行事太霸道了,这么点小事,何至于出手伤人,摆明了剑修身份就能解决,非要一脚踹得那名汉子倒地不起,不是仗势凌人是什么?

  只有一个被父母带着游历山河的小姑娘,懵懵懂懂说了句不是那个被打的家伙有错在先吗?

  附近看热闹说热闹的大人们,连同她那在青鸾国世族当中极为门当户对的父母在内,都只当没听到这个孩子的天真言语。继续猜测那位年轻剑修的来历,是出了个李抟景的风雷园?还是剑气冲霄的正阳山?要不就是冷嘲热讽,说这传说中的剑修就是了不起,年纪轻轻,脾气真不小,说不定哪天碰上了更不讲道理的地仙,迟早要吃苦头。

  小姑娘又怯生生说,如果那个背剑穿白袍的大哥哥,没有本事傍身,不就已经被那一大帮人欺负了吗?

  大人们依旧没理睬一个孩子的幼稚看法,屁大孩子,能懂什么。

  没人搭理她,小姑娘有些气愤,跑到一处人少的船头栏杆附近,踮着脚尖使劲向外眺望,那些云朵,跟天底下最大的棉花糖似的,看得她眼馋,伸出手去,做了几个抓取的手势,然后往嘴里塞,拍了拍肚子,心满意足,就不跟那些大人生闷气了。她其实挺想找那个长得仿佛小黑炭的同龄人玩的,只是那会儿她不太好意思,而且爹娘叮嘱过她,上了这艘船就不能像在自家那样随意,后来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她就更不敢凑过去。

  小姑娘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栏杆旁边,那人长得特别好看,比之前护着黑炭丫头的那个大哥哥,还要符合书上说的玉树临风。

  那人约莫而立之年,只是整个人依然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印象,年轻,朝气。

  他转头与她对视一眼,小姑娘赶紧转过头,假装赏景。

  那人笑了笑,学着小姑娘向渡船附近的形若山峰的一朵悬浮白云,伸手一探,然后那座雪白山峦微微晃动,之后有一条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白线,游到了那人手中,给他双手揉捏成一团线球,他笑着伸向小姑娘,像是在询问要不要尝尝看,小姑娘使劲摇头,那人便丢入自己嘴中。

  小姑娘大为赞叹,张大嘴巴,佩服不已。

  是个长得好看的神仙唉。

  那人趴在栏杆上,无所事事。

  此次告假出门,他既是散心,也是想要近观那位极有可能是法出同门的年轻人。

  他正是青鸾国大都督韦谅。

  既是当初设局围剿黄牛、诱杀野修的地仙修士,也是本次青鸾国佛道之辩的京城看门人。

  佛道之辩尚未真正落幕,所以韦谅这位岁数比青鸾国祚还要大的大都督,青鸾国开国皇帝的左膀右臂,昔年的头号谋士,这次跟现任皇帝陛下请辞,唐黎哪怕再不情愿,毕竟没有韦谅坐镇京城,如今青鸾国形势复杂至极,卧榻之侧皆虎狼,可这位唐氏皇帝仍是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青鸾国太祖皇帝立国后,为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造阁楼、悬挂画像,“韦潜”排名其实不高,但是其余二十三位文臣武将孙子的孙子都死了,而韦潜不过是将名字换成了韦谅而已。

  这艘名为“青衣”的仙家渡船,与世俗王朝在那些巨湖大江上的战船,模样相仿,速度不快,还会绕路,为的就是让半数渡船乘客去往那些仙家名山找乐子,在高出云海之上的某座钓鱼台,以奇木小炼特制而成鱼竿,去垂钓价值千金的鸟雀、飞鱼;去客栈林立的某座高山之巅欣赏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象;去某座仙家门派收取重金购买种子、然后交由农家修士培育种植的一盆盆奇花异草,取回之后,是放在自家门庭欣赏,还是官场雅贿,都行。还有一些山头,故意饲养一些山泽仙禽猛兽,会有修士负责带着喜好狩猎之事的有钱人,全程随侍陪同,上山下水,“涉险”捕获它们。

  韦谅在青鸾国花团锦簇的岁月里,其实一直孑然一身。

  大都督府,每次明媒正娶的妻子,只是个幌子,故而也无子嗣。

  恍恍惚惚,这么多年了。

  韦谅蹲下身,笑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姑娘犹豫了一下,“我叫元言序。”

  韦谅点头道:“言必有物、序,这么看来,你家中有长辈是当年桐城派‘义法说’的推崇者,这一脉学问已经沉寂好些年,那么我猜应该不是你爹取的名字,是你爷爷吧?”

  小姑娘瞪大眼睛,对这个人更加佩服了,这都猜得到?

  韦谅笑问道:“咱们聊聊?”

  小姑娘小跑几步,蹲在他身边,“先生你说,我听好了。”

  远处,小姑娘的娘亲面有忧色,就要去将自己女儿带回身边。

  妇人的夫君,一位儒雅中年文士,也是这般打算,仙家渡船之上,就没有谁是简单人物。

  只是他们身边那位随行的家族老客卿,却对中年儒士摇摇头,轻声说道:“说不定是一桩仙家机缘,我们最好静观其变。”

  夫妇二人这才稍稍放心,同时又有些期待。

  韦谅干脆盘腿而坐,双手撑膝盖上,这艘仙家渡船驶入一片云海上方,栏杆外如一条雪白长河,成了名副其实的渡船。

  韦谅先问了小姑娘元言序关于先前那场风波的看法,小姑娘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

  看到这位神仙先生点头,元言序就有些开心,终于有个认可自己看法的人了。

  韦谅缓缓道:“你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小孩子,都是……怎么讲呢,就像是一件最漂亮却又最脆弱的瓷器,未来是登大雅之堂,还是沦为井边破罐,就看教得好不好,教得好,形制就正,教不好,就长歪了。”

  “言传身教,又以后者更重要,言传为虚,身教为实,因为孩子未必听得懂大人的那些个道理,但是对世界最好奇,要孩子耳朵里听得进、装得下道理,很难,孩子眼睛里看见更多,更容易记住这个世道的大致模样,比较浅显,黑白分明,稚嫩却尤为可贵,这么潜移默化下去,自己都浑然不觉,点点滴滴,年年月月,心目中的世界就定型了,再难更改。”

  “所以好些个看似长大成人后,有违旁人印象的一些莫名其妙的举措,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在一个打磨器型的关键时刻,父母的言行,至关重要,一句做错了事却骂不到点子上的训斥,或是做错了,干脆就觉得自家孩子年纪太小,选择视而不见,最后可不就是害人害己害子女嘛。所以要赏罚分明,父母要学会给子女立规矩。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

  韦谅说得语速平稳,不急不缓。

  小姑娘听得认真,偶尔眨眨眼睛。

  韦谅继续道:“所以在小的时候,父母以身教子女仁义,稍大一些,学塾先生教弟子书本上的仁义。两者相辅相成,前者往实处教,后者往高处教,缺一不可,相互拆台更不行。”

  小姑娘始终默不作声,也不知道听不听得懂。

  但是别人说话时,竖耳聆听,不插话,小姑娘还是懂的。

  韦谅转头笑问道:“知道什么人相对比较愿意听人讲道理?”

  小姑娘摇摇头。

  韦谅便自问自答,“一开始,孩子听父母。随后学生听先生。长大后,弱者听强者,贫者听富者,臣子听君王,又比如山下听山上,山上听山顶。那么问题来了,强者若是说的不对,弱者却将强者的所有言语道理,死心塌地奉为圭臬,怎么办?道德仁义,已经很难有效了,就需要有法,世上得有一种东西,比山上的所有仙家术法,更让人感到敬畏,让所谓的强者都束手束脚,让这些人像犯错的孩子畏惧父母的训斥,像是教书先生的鸡毛掸子和戒尺,一犯错就会立即敲在手心,知道疼。”

  韦谅笑容灿烂,“听不太懂,对吧?”

  她当然听不懂,小脑袋瓜里一团浆糊呢,“嗯!”

  韦谅哈哈笑道:“你其实听进去了,只是暂时不懂而已,可都放在了你心上,比好多大人都要厉害,他们往往吃过亏后,只是学了些为人处世的小聪明。小姑娘,你虽然修行资质一般,可如今家境好,衣食无忧,不太会有心性大变的事情出现,以后再嫁给好男人,这辈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元言序有些害羞。

  嫁人这种事情,过家家的时候,倒是跟同龄人玩过,每次都会找出一块红缎子,给“新娘”盖在头上,如果“夫君”是隔壁刘府的那个小书呆子,她就会笑得多些,若是马府那个小胖墩,她可就不愿意笑了。

  韦谅伸出一根手指,“看在你这么聪明又懂事的份上,记住一件事。等你长大以后,如果遇上了你觉得家族无法应对的天大难关,记得去京城南边的那座大都督府,找一个叫韦谅的人。嗯,如果事情紧急,寄一封信去也可以。”

  元言序怯生生道:“先生,那是好多年以后的事情呢,还是算了吧?”

  韦谅摇头笑道:“可不能这么觉得,光阴如水哗啦啦,一眨眼功夫,你就长大了,再一眨眼……”

  可能就已经老死了。

  只是这种不合时宜的言语,韦谅没有说出口。

  韦谅微笑道:“人善被人欺,不做好人了吗?恶人唯有恶人磨,就去当坏人了吗?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就觉得欺负君子对吗?这样不对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5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7/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