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411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陈平安说要再待会儿。

  到最后只剩下捞尸人老汉,陈平安裴钱和朱敛,其余所有人都返回驿馆。

  朱敛继续往下游走去。

  陈平安坐在老汉身边,笑着递过酒葫芦,“老伯能喝酒?”

  老汉赶紧摆手,“公子可别糟践好东西了,自己留着喝。”

  陈平安伸了伸手臂,“那就是能喝了。”

  老汉还是不敢接过酒壶,陈平安轻声笑道:“老伯可能不信,我也是穷苦出身,当过好些年的窑工。”

  老汉见这位公子没有收回酒壶的意思,只得小心翼翼接过,高高举起,仰头喝了一口,就赶紧还给陈平安。

  一口咽下酒水,估计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老汉却也已是红光满面,很是高兴了。

  陈平安自己喝了口青梅酒,问道:“老伯今儿在这边是看有没有尸体漂过?”

  老汉摇头道:“这会儿河里水枯着呢,不太容易见着尸体。”

  说到这里,老人仿佛觉得说错了话,有些难为情,“见不着才好。”

  陈平安嗯了一声,默默喝着酒。

  老汉本就是个闷葫芦,今天与姚镇唠叨了那么多,可能比往常一年的话语加起来,都不少了。

  陈平安看着眼前这条埋河之水,便想起了家乡的龙须河和铁符江。

  老汉突然转头笑道:“公子算是熬出头了,有了大出息。”

  陈平安挠挠头,竟是不知如何接话,说自己没钱,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承认自己有了大出息吧,又差了点意思。

  裴钱就纳了闷了,奇了怪哉,不知道陈平安跟这么个老汉有什么好聊的,心想你跟姚老头那么个当大将军的,话也不多啊。

  三人一起沉默许久,蹲在岸边的老汉突然叹了口气,望向埋河水面,“说些不中听的晦气话,公子别生气啊。”

  陈平安点头道:“老伯只管说。”

  老汉轻声道:“我那娃儿跟公子差不多岁数的时候,遇上了不该捞的可怜人,不听劝,捞上了岸,没过几天,他人就没了,我该拦着的。”

  说起这些的时候,老汉脸上没有太多哀伤。

  最后老汉离去的时候,跟陈平安道了一声谢,说酒好喝,这辈子没喝过这么好的酒。

  陈平安起身目送老汉愈行愈远。

  裴钱还是不敢看埋河水面。

  朱敛已经原路折返而回,裴钱这才胆子大了一些。

  陈平安盘腿而坐,遥望江水和对岸,要朱敛带着裴钱先回驿馆,只是裴钱不愿意,死活要待在陈平安身边,朱敛就只好陪着她一起留在岸边。

  陈平安闭上眼睛,像是睡着了。

  裴钱百无聊赖地捡起一颗颗石子,可是不敢往埋河里丢,生怕不小心砸出一具站在水中的尸体来,她一想到有位女尸头发-漂荡在水面上的画面,就一身鸡皮疙瘩。裴钱下意识往陈平安那边挪了挪,握紧手中的行山杖,开始在心中默默背诵那本书籍的篇章,给自己壮胆。

  朱敛身形佝偻,眯眼远眺。

  什么山水神灵,鬼怪精魅。

  武疯子朱敛自然不当回事。

  许久之后,夜色深沉,裴钱惊讶出声道:“怎么河上有座桥?”

  朱敛愣了一下,顺着裴钱的视线望去,哪来什么桥,江水滔滔,仅此而已。

  裴钱一双使劲瞪圆了的眼眸,熠熠生辉,“哇,金色的桥!”

  朱敛先看了眼陈平安的背影,并无丝毫异样。

  老人就有些哭笑不得,只当是这个鬼灵精怪的丫头片子,在胡说八道,你哪怕骗人说河上有具尸体,都比河上多出一座金色长桥来得可信。

  裴钱有些疑惑,神色茫然。

  因为她好似听到了陈平安的读书声,刚好陈平安所读内容,是他要裴钱死记硬背的一段,这是陈平安在那本儒家典籍之外,唯一要她记住的东西,甚至还专门用小雪锥写在了那本书籍的末尾,所以裴钱记忆深刻。

  他从不愿意跟她说任何道理,陈平安只对曹晴朗说那些书本之外的道理,裴钱觉得这些文字,大概就是她唯一比那个小书呆子强的地方了。

  此时此刻,一肚子委屈的她,便大声朗诵出来了。

  是那“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

  是那“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第342章 夜游水神庙

  裴钱盯着那座金色长桥,背诵圣贤教诲,朱敛在想心事。

  横跨埋河的长桥渐渐消失,裴钱有些口渴,便也没了读书的心气,她倒是想要学习拳法和剑术,只可惜陈平安不愿意教她,至于朱敛这些人,就算他们愿意教,裴钱她还不愿意学呢。

  陈平安依旧处于坐忘的玄妙状态中,更奇怪的是他发现自己飘荡而出,神魂离开了身躯,悬在空中,看着盘腿而坐的自己,心中感觉很是怪诞。不同于之前对峙丁婴和蟒服宦官的魂魄分离,一分为三,此次出窍离体的,有些像是传说中的阴神,就是客栈那晚君子钟魁的那种,只不过钟魁同时修成了阳神和阴神,“陈平安”此时随着埋河江风中蕴含灵气和罡风,身形不稳,飘忽不定,远远比不得钟魁两尊阴神阳神的凝练稳重。

  如果说这个“陈平安”只是个学步稚童,那么钟魁已是登山涉水、如履平地的青壮汉子。

  此等异象,裴钱和朱敛都未能有丝毫察觉。

  两个陈平安几乎同时心念微动,心头泛起一个想法,挥之不去,飘荡不已的陈平安转头望了一眼埋河下游,然后盘腿而坐的陈平安睁开眼睛,轻声道:“我需要在这里练习剑炉立桩,今晚情况不太一样,无法细说,裴钱,朱敛,你们可能需要帮我守夜几个时辰。”

  朱敛点头笑道:“老奴的本分事。”

  裴钱一跺脚,哀叹一声,“早说啊,我该拿些点心来当宵夜的。”

  出窍离身的那个陈平安,向埋河一步跨出,瞬间就掠出十数丈,直接来到了埋河水面上,像一截木头在“水中”浮浮沉沉,陈平安停下身形后,适应了这种高蹈虚空的诡异环境,脚尖一点,便会飘荡向前出极远,陈平安身体前倾,在埋河水面蜻蜓点水,仿佛是那御风凌空的山上神仙,或是纯粹武夫第八境的远游境。

  双袖飘摇,御风远游。

  陈平安当下还不清楚,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这是练气士的阴神雏形。

  脱胎换骨,神气凝合,身外有身,是为阳神,喜光明。

  一念清灵,出幽入冥,无拘无束,是为阴神,喜夜游。

  夜访水神庙。

  陈平安觉得哪怕只是看一眼都行,去去就回。

  至于河畔那个陈平安,闭上眼睛,双手掐剑炉诀。

  虽然一坐一神游,可是两者浑然一体。

  出窍阴神所见所感,修习剑炉立桩的闭眼陈平安,一清二楚,完全身临其境。

  大道之玄,玄之又玄。

  陈平安直到这一刻,才有些明白为何修行之人,为何会纷纷远离人间,潜心修道,登高望远,想来这些练气士眼中的风景,都已是世外高处了。

  此刻河畔陈平安看似在修习剑炉,实则继续闭眼观想心中那座长桥。

  比起藕花福地那两次,稳固了许多,虽然冥冥之中,依然觉得无法行走其中,渡河而过。

  但是登桥观河,应该已经做得到了,如果不是身边有朱敛,陈平安会走上去试试看。

  今夜有此观想,既是因为想到了君子救与不救,还想到了渡人与渡己的关系。

  将裴钱带在身边,陈平安只是要她读书背书,并未说过任何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可是只要看着裴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对镜自照,陈平安不由自主就会自省。许多书上内容,陈平安自己往往感触不深,不得真意,可裴钱在,陈平安就会想得更多一些,比如君子日三省乎己,克己复礼,慎独……

  读书万卷始通神。

  妙哉。

  裴钱已经将第一本书背诵得滚瓜烂熟,看来今日夜游水神庙之后,大概可以让裴钱开始看第二本书了。

  读书不在多,只看读进自己肚子有几字。

  这个不是道理的道理,倒是可以与裴钱说上一说,不过估计她多半只会当做耳旁风吧。

  相传曾经有个僧人,识字不多,结果只读了一部经书,就读成了佛。

  ————

  埋河之畔,有两人长掠如虹,身影模糊,一闪而逝,往下游急急而去。

  他们看到了河边三人后,轻轻点头,就算是打过了招呼。

  等他们消逝于夜幕,朱敛才收回视线。

  原来是回了驿馆后,换上道袍的师徒二人,只与姚镇说今夜有事外出,天亮之前就能返回驿站。

  姚镇不会阻拦,事实上也拦不住。两位驻扎在边境的刘氏供奉,就连身为姚家铁骑家主的姚镇,都不清楚两人根脚背景、师门渊源,姚镇甚至怀疑,这对道门师徒,是不是直接听命于皇帝陛下,既防止北晋大修士刺杀自己,引发边军动乱,同时监督姚家边军的动向,毕竟他还有个刚刚卸任吏部尚书的亲家。

  为此姚镇私底下还询问过姚近之,是否要与那两位供奉刻意交好,不奢望他们庇护未来要在蜃景城开枝散叶的姚氏,好歹趁机结下一桩善缘。

  她并不赞同,说两人身份特殊,决不可擅自笼络。臣子服侍帝王,若是君主英明,为臣者的头等聪明,就是连揣摩帝心的念头都不要有,多想无益,不过这只是说姚家这类疆臣,天子身侧的近臣,另当别论。姚镇便有些不服气,家族两次命悬一线,若非陈平安两次相救,早就没了,说不得还要被按上一个私通敌国、谋逆篡位的名头,要是如今还想着洁身自好,到了蜃景城,身边已无边军压阵,岂不是更加凶险难测?

  姚镇想起了那位下了马背当文官的郡守门生,一时间心中别扭不已,难不成如孙女所说,以后要经常跟这类小王八蛋打交道?

  姚近之笑言恰好相反,小姑姑当年嫁入京城后,咱们姚家还想着自扫门前雪,事事恪守祖宗家法,是错了,到了蜃景城,在朝廷接纳爷爷的前提下,继续明哲保身,则是对的,若是与那些豪阀、勋贵比拼山头和手腕,姚家根本别想在京城站稳脚跟,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任人拿捏。

  姚近之说了一句名士禅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姚镇唏嘘不已。

  当初姚近之年纪尚小,对于小姑姑嫁给那个大雪天跪在姚家祠堂外边的李锡龄,就假借父亲之口,跟爷爷姚镇提过异议,大致意思是说姚氏遵守数百年的祖宗规矩,一旦破例,姚氏上下知道是两人真情可鉴,可外人不管这些,蜃景城不管,皇帝陛下也不会管,姚氏子女不可与豪阀联姻的祖训,既然破例一次,那么对刘氏忠心耿耿的姚氏边军,会不会再破例一次?

  没有一,便无二。可有了一,二三四便会接踵而来,这才是常理。

  爷爷,我姚近之若是外人,都要怀疑姚氏是不是觉得偏居一隅,太憋屈了。

  老将军听到这里,满脸恼火,心胸之间更多还是悲愤。

  姚近之神色自若,递给了爷爷一杯茶,笑道:“将军饮酒,能够助长豪气,可到了蜃景城,爷爷当了官,就改喝茶吧。”

  姚镇气呼呼接过茶杯,一饮而尽,仍是喝酒的路数。

  姚近之嫣然一笑。

  ————

  河畔两位道人身影,飘忽如两缕青烟,远远快于奔马的速度。

  这对道门师徒,老者出身道家一座旁门,名为金顶观,别觉得旁门二字不中听,其实已经很了不起,宗字头之外的道家洞府门派,有资格跻身旁门之列的,一洲之内都不算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4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