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架子极大的随军修士,是近期进入这支军队的高手,传闻曾是某位宫中大人物的嫡系心腹,因为那位大人物失势了,才不得不离开京城捞点军功,此人见惯了京城权贵,对于一个外放边关多年的宋氏宗亲,并不算如何尊敬。
魁梧汉子视线转移,望向那个宋丰旁边的一人一骑,“姓曹的小白脸,只要你洗干净屁股去找我,我就将接下来到手的这份军功白送你,如何?”
那个被如此羞辱的年轻修士,只是眯眼笑着,还不忘对着汉子挥挥手掌,示意他赶紧赶赴战场,不要耽搁时间了。
壮汉哈哈大笑,在马背上高高抬起屁股,伸手绕后,狠狠一拍,摇晃了几下,这才落回马鞍,向那些剑光起始之地策马狂奔。
宋丰身边的精锐骑军,人人恼火不已。
唯独宋丰和棉衣男子,都没放在心上。
这支骑队缓缓向城中那座大将军府而去。
靠近城门的一处简陋铺子内,有三人在这场大战中选择从头到尾隐匿气息,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战事,任由城门被破,任由大骊王朝那帮王八蛋杀入城中,杀死一切胆敢手持兵器之人。
其中一位,是这座北边巨镇的修士第一人,在大骊率军围城之前,守城大将就早早对外宣称,去往京城跟皇帝求援。其余两人,一位是西河国山上仙家门派的执牛耳者,另外一人,是邻国一位皇家供奉,金丹修为!
一位金丹神仙,两位龙门境,秘密隐藏在此,此局,不为救下军镇,事实上也挽救不了。
西河国在内,附近六座小国,此番秘密筹划,为的就是刺杀宋丰!
要在战场上斩杀一位大骊宋氏的王族子弟!
一旦成功,哪怕国破,但是能够极大鼓舞人心,能够让六国疆土之上,哪怕被大骊铁骑碾压而过,依然会有无数义士奋然挺身,一定可以让大骊这帮畜生疲于应付,片刻不得安宁,短时间内无法顺利消化掉六国底蕴,转为南下之资。
至于他们的设想,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预期,在座三人,以及六国君主,恐怕都不愿意深思。
事已至此,顾不得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总要做点什么!
一旦事成,扬名立万,舍了北方基业,直接逃亡南方,就会身价暴涨,成为大王朝的座上宾,有何难?
破境无望,寿命将尽,在山上畏缩三百年,死前总该做一次壮举了。
在场三位山上人,各有心思。
队伍之中,宋丰看似闲散随意,其实攥紧马鞭的手心,都是汗水。
那个长了一张狐狸脸的英俊男子,对宋丰微笑道:“有我曹峻在,你死不了。”
自称“曹峻”的男子突然问道:“帮了你这次,你宋丰也得帮我一次,不难,就是上报朝廷的战损名单里,添加一个练气士就行了,如何?很简单,就说死于那些躲起来的敌方修士手中,忠心护主,英勇捐躯。”
宋丰点点头。
曹峻双手从袖中抽出,分别按住长短双剑的剑柄上,缓缓推剑出鞘。
砰然一声。
坐骑背脊断裂,当场暴毙。
曹峻已经一掠而去,身形瞬间消逝不见。
空中犹然挂着两条流彩不散的长虹。
一刻钟后。
当最后一名断手断脚的金丹修士,不得不选择悲愤炸碎那颗金丹,那名战力强大到变态的剑修,棉衣长褂之上,竟是一点血迹都不曾沾染,在金丹练气士自尽之时,就潇洒御剑而去,脚下方圆百丈的屋舍,瞬间夷为平地,飞扬的尘土,遮天蔽日。
宋丰抬头望去,如释重负。
这才放心纵马前冲。
犹豫了一下,他没有径直去往大将军府邸,而是去了先前剑光冲天的战场。
等他到了那边,废墟之中,发现那个使一对摧城锤的大骊仙家,尸体倒在血泊中,臀部附近被一杆长枪刺透钉入,一袭棉衣长袍的英俊剑修,站在那杆长枪的顶部,正打着哈欠,见着了宋丰,笑着招了招手。
在这天之后,名叫曹峻的剑修,就主动投身于一支寻常的斥候队伍,不再待在宋丰身边耗着。
一位四处游曳、战功微小却连绵不断的龙门境天才修士,在邻国另外一处大骊兵马南下的战场上,用这种阴险方式,不断悄然收割着大骊边军斥候的性命,每次出手都点到为止,并不泄露自己的身份,短短半年,就杀掉了大骊精锐斥候一百六十人。
要知道每一位大骊边军斥候,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由于先前一次次短兵相接的接触战,并不集中在某一片战场,这位年轻兵家修士并未招来大骊修士的注意力和围剿,但是大骊方面逐渐有所警觉,不断加重随军修士的数量,隐藏其中,希望来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是当两位观海境随军修士都被斩杀后,大骊军方高层终于重视起这个家伙,但是这位兵家修士直接跑了,绕了一个大圈,转移到了宋丰领军的西河国战场上。
曹峻遇到他,是偶然。
他遇上曹峻,则是某种必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曹峻眼睁睁看着他杀掉身边七名斥候,然后宰了他。
擅长杀伐的修士投军,看似建功立业,封侯拜将,都是探囊取物,其实不然。
一山还有一山高。
曹峻学着那个手持摧城锤的壮汉,割了那位原本前途无量的龙门境修士脑袋,只是不挂腰间,而是悬在马鞍一侧,然后独自南下,要再学学此人,单枪匹马,去刺杀那些西河国的军中大将。
他没觉得自己的运气,会比马鞍旁边那颗脑袋的主人更好。
但是两人唯一的区别,是他曹峻有护道人,以身涉险,不用担心安危,只管痛快厮杀,不用想什么退路。
他笑着低头,用手拍了拍那颗死不瞑目的头颅,早已血迹干涸,毛发枯如茅草,曹峻笑眯眯道:“可惜你没有。”
一个嗓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满,“为何不救下那些斥候,身在沙场,即是袍泽。”
曹峻笑道:“我若不在其中,他们死了白死,有我在,好歹有人帮他报了仇,他们难道不该谢我吗?”
仙家无情。
山上修道,远离人世,时间太久,距离太远。
自然而然,久而久之,许多修士便会对人间无情,至多就是我不为难这个人间,但是莫要奢望我善待人间。
————
南苑国京城某处,有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站在肉包子铺前,流着口水盯着热气腾腾的笼屉,层层叠叠,泛着香味。
掌柜汉子嫌弃她碍眼,怒斥赶人,小女孩挺直腰杆,摊开手心,示意自己有钱。
五颗铜钱,五文钱。
汉子正眼也不瞧她,依旧让她滚蛋,见她还不愿意走,拎着一根板凳就要打她。
吓得小女孩赶紧跑开。
跑到了远处,小女孩眼神阴沉望着那家铺子,咧咧嘴,转身走向一家卖烙饼的摊贩,买了两张大饼,还余下一文钱。
她其实吃一张饼就能把今天对付过去,一开始她也确实只吃了一张。
可是走着走着,她就开始天人交战,最后便找了一处墙根,将原本是明天伙食的烙饼给吃掉了。
吃完之后,她似乎有些后悔,便狠狠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但是起身后,难得肚子饱饱的小女孩,就开始雀跃起来,一路撒腿飞奔,偶尔抬头,望向京城上空的点点纸鸢,充满了艳羡。
这一夜,她没有回“自家”那处小窝,夏夜清凉,睡哪儿不是睡,不会死人的,就是蚊子多,有些恼人罢了。
有一家境还算殷实的富人门户,门口摆着一对手艺拙劣的石狮子,而且形制古怪,不是蹲坐姿势,而是四脚着地,仰头远望,石狮子不高不低的,刚好让小女孩爬到背脊上,她先是坐在上边看了一会儿夏夜的星空,掏出那枚仅剩的铜钱。
透过那个小小的方孔,望着大大的星空。
那一刻,她满脸笑意。
之后她便藏好铜钱,趴下酣睡起来,很快就发出轻微的呼噜声。
隔壁那只石狮子上,陈平安盘腿而坐,转头看了眼沉沉熟睡的小女孩,他眉头紧皱,难以释怀。
陈平安不再多想什么,开始闭上眼睛,练习剑炉立桩。
小女孩趴在石狮背上,睡相香甜。
第306章 老僧不爱说佛法
清晨时分,大门吱呀作响,枯瘦小女孩瞬间醒来,跳下石狮背脊,蹑手蹑脚,猫着腰,沿着墙根逃离此处。
陈平安当然比她更早“起床”,在远处看着小女孩离开后,便不再跟随她的行踪,返回自己的住处,陈平安在京城南边租了一栋宅子的偏屋,附近有条状元巷,名头很大,其实比起家乡杏花巷都不如,住着许多赴京赶考的寒酸士子,春闱落选,付不起返乡的盘缠路费,在京城又可与刚刚结识的朋友切磋学问,就这么定居下来。
陈平安只有屋子钥匙,而无院门钥匙,所以他是掐着点回到住处,院门已开,陈平安回到自己屋子,关上门,瞥了眼桌上的那叠书籍,以及床上的被褥,都被动过了,一点点蛛丝马迹,在陈平安眼中,十分突兀,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好在东西倒是没少。
陈平安之前不住这里,在一座客栈下榻,要了一间大屋子,可以随意练拳练剑,后来寻找道观无果,心境越来越烦躁,陈平安破天荒头一回,停了走桩和剑术,为了省钱,便搬来了这边,只会偶尔练习剑炉立桩。
陈平安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怔怔出神。
总这么像一只无头苍蝇乱撞,不是个事儿。
受益于在剑气长城上滴水穿石的打熬,后边又有飞鹰堡两场大战,尤其是邪道修士丹室自爆,灵气倾泻如洪水,陈平安那场逆流而行,收获颇丰,陈平安如今武道四境,有些瓶颈松动的迹象,但是总觉得还欠缺一点什么,陈平安有一种模糊的直觉,四五境的门槛,他只要愿意,可以很快就一步跨过,但是陈平安还是希望更扎实,实在不行,就像陆台当初所说,去武圣人庙碰碰运气,要不就是寻一处古战场遗址,寻找那些战死后魂魄不散的英灵、阴神。
总得找点事情做做,不然陈平安都怕自己发霉了。
陈平安决定在这南苑国京城待到夏末,再找不到那座观道观,就返回宝瓶洲,把精力全部放在武道七境上,崔瀺的爷爷,就在落魄山竹楼那边,陈平安对此信心很大,跟宁姚的十年之约,说不定可以提前几年。
不过陈平安还是有些发憷,怕就怕那个心比天高、拳法无敌的光脚老人,扬言要将他打磨成什么最强五境、六境。
当初三境已是那般大苦头,陈平安真怕自己给老人活活打死,还是疼死的那种。
陈平安双手抱着后脑勺,缓缓闭上眼睛。
不知道阿良在那天外天,跟那位传说中真无敌的道老二,有没有真正分出胜负。
不知道刘羡阳去往颍阴陈氏的遥远路途中,看过最高的山有多高,看过最大的水有多大。
不知道李宝瓶在山崖书院读书,开心不开心。
不知道顾璨在书简湖,有没有被人欺负,是不是记别人仇的小簿子,又多了一本。
不知道骑龙巷铺子的桃花糕,阮秀姑娘还喜不喜欢吃。
不知道张山峰和徐远霞,结伴游历,有没有认识新的朋友,可以一起出生入死,降妖除魔。
不知道范二在老龙城有没有遇上心仪的姑娘。
陈平安竟然想着心事,就这么睡着了。
有飞剑初一十五在养剑葫内,其实陈平安这一路风餐露宿,并不太过担忧。
这栋宅子的主人家,是三代同堂,五口人,老人喜欢出门找人下棋,棋力弱,棋品更差,喜欢咋咋呼呼。
老妪言语刻薄,成天脸色阴沉沉的,很容易让陈平安想起杏花巷的马婆婆。
年轻夫妇二人,妇人在家做些针线活,操持家务,每天给婆婆骂得脑袋就没抬起过。按照南苑国京城的老话,男人是个耍包袱斋的,就是背着个大包袱,四处购买破烂,腰系小鼓,走街窜巷大声吆喝,运气好的话,能捡漏到值钱的老物件,再卖给相熟的古董铺子,一倒手,就能挣好些银两。
夫妇相貌平平,倒是生了个相貌灵秀的崽儿,七八岁,唇红齿白的,不像是陋巷里的娃儿,反而像是大户人家里的小公子。上了学塾,听说很受教书先生的喜欢,经常看他爷爷跟人下棋,一蹲就能蹲大半个时辰,一言不发,观棋不语真君子,很有小夫子的模样了。
街坊邻里无论大小,都亲近这孩子,经常拿他打趣开玩笑,隔壁巷子的青梅丫头,学塾里的刘小姐,到底喜欢哪一个多些。这孩子往往只是腼腆笑着,继续默默观棋。
在陈平安睡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