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风站起身,这一刻,不再是那个嬉皮笑脸的药铺掌柜。
而是与李二有过五次“求死”之战的郑大风,那个曾经在小镇门外,打死过数十位来到骊珠洞天寻找机缘的看门人。
女子微微一笑,“我现在打不过你。”
但是她很快补充道:“暂时的。”
她整个人化为丝丝缕缕的墨绿色雾气,然后瞬间冲向云霄,与那片云海融为一体。
下一刻,她坐在云海边缘,双脚悬空,轻轻晃荡起来,以至于整座云海都随之微微起伏,就像市井少女荡着秋千,她喝着酒,望向大海。
海上生明月。
观景女子的明亮眼眸之中,亦是此景。
————
拂晓时分,陈平安就已经在小院练习走桩,天地寂寥,唯有晨曦懒洋洋躺在少年的肩头。
等到金丹剑修马致推门而出,陈平安已经走桩完毕,坐在石桌旁翻看那本《剑术正经》,陈平安在练拳间隙,读书其实没有停过,既有自己沿途购买的杂书,也有当初从彩衣国郡守府邸书房“偷来”的山水游记,当然还有老秀才赠送的那本儒家入门典籍,加上跟弟子崔东山那一路相伴游历,早已知道正经二字,不是俗语所谓正儿八经的正经,而是极大的一个说法,一本书能够称为经,已是世俗立言之巅,若是再加上一个正字,更是了不得。
郑大风虽然看上去吊儿郎当,但是在某些事情上,其实并不含糊。
郑大风不喜欢陈平安,陈平安何尝就喜欢这个小镇看门人了?
但是两看相厌,不等于可以只看对方惹人厌的地方。两看欢喜,则一样不可以只看到好的地方。
就像顾粲,小小年纪,性子阴沉,陈平安就很怕他在书简湖跟随截江真君刘志茂,朝夕相处,最后顾粲变成自己年幼时最讨厌的那种人。李槐,刚离开家乡的时候,典型的窝里横,不知道如今变得如何了?敢不敢在朋友受人欺辱的时候,挺身而出,而不是像之前远游大隋,次次只敢躲在他陈平安身后?林守一,虽然早熟沉稳,是修道的良材美玉,一路潜心问道,陈平安就会担心潜心问道是好事,可若只是一心问道,连患难与共的李宝瓶李槐他们,在大道之前,林守一会不会觉得只是挂碍,从而不念旧情,双方愈行愈远,如何是好?
还有那最好的朋友,刘羡阳,很早就扬言要去看家乡之外最高的山,最大的江河,他这辈子绝不能死在小镇这么个小地方,那么刘羡阳会不会看惯了雄山峻岭和山上风光后,干脆就连家乡也不愿回了?
陈平安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所以他才会由衷羡慕范二的无忧无虑。
陈平安跟邻居宋集薪和杏花巷马苦玄不太一样,两位注定要一飞冲天的天之骄子,一个若是看到求而不得的好东西,宋集薪多半会冷嘲热讽,马苦玄一个心情不好的话,可能就会干脆一拳将其打碎,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要了。
陈平安略微收起思绪,继续翻开那本被郑大风临时取名为《剑术正经》的剑谱。
若说正经很大,剑术则就很小了,因为剑术是武夫剑客所学技击之法,往往只有练气士当中的剑修,才能言说剑道二字。被马苦玄活活打死的彩衣国剑神,梳水国剑圣宋雨烧,古榆国剑尊林孤山,松溪国剑仙苏琅,就都是山下武夫,大体上还是在混迹江湖,不被山上视为同道。
那个头戴斗笠腰挂竹刀的家伙,是一个例外,明明是天底下最牛气的剑修,仍然喜欢自称剑客,喜欢浪荡四方。
这部剑谱上只记载了六招剑术,攻守各二式,攻为雪崩式和镇神头,守为山岳式和披甲式,之外两招,是用来淬炼剑客体魄神魂的剑术,不在杀敌而在养身,一为炼化,二为入神,炼化有点类似撼山拳谱的六步走桩,入神类似剑炉立桩,一动一静。
六招剑术之中,陈平安尤其喜欢雪崩式,剑势极快,人随剑走,就像一团乱雪,让人眼花缭乱。
六招剑术,相对应有六幅图。
绘有图画的那一页颇为神异,纸张异于相邻的雪白书页,淡银色,所绘之人,在不停练剑,从起手到收剑,反复循环,一丝不苟,而且图画上的剑客,体内会有一股金色丝线沿着特定轨迹,缓缓流转。
天底下再繁琐复杂的剑招,归根结底还是死的,武道天才多看几遍,总能学个八九分形似,关键还是在出招时的真气运转路径,这就是一门上乘武学往往成为一姓家学的关键所在,那一口武夫真气,起始于何处气府,路过哪几座窍穴,最终停于何处,在这期间,是一鼓作气逛遍所有气府,还是快慢有变,都是讲究,都是大学问,为何有亲传弟子的说法?就因为往往不会记录在秘笈纸张上,而是师徒之间,代代承袭,亲口相传。
封面四字,《剑术正经》。
序言数十字,大致讲述剑谱来源。
正文,详细讲解六招剑术的运气方式。
注解,是郑大风自己的感悟心得。
四块内容,郑大风竟然用上了四种书法风格,妩媚秀气,端庄文雅,雄迈奔放,以及病恹恹的纤细如柳条。
有浓墨腴笔,就像灰尘药铺的成熟妇人,有枯墨涩笔,有浓淡适中。
毋庸置疑,这是郑大风在炫耀他的书法-功底。
但是不可否认,郑大风这一手,让陈平安大为佩服,心想不愧是整天游手好闲的看门人,每天在地上用树枝划来画去,都能练出这么一手功底扎实的书法。
金丹老人在陈平安合上剑谱之后,才缓缓坐在少年对面,“此处已经被山顶那株祖宗桂的树荫遮蔽气象,只要动静不要太多,外边渡船客人都不会察觉。陈平安,之前已经与你说过我的境界,今天是试剑第一天,在此之前,我多说一些,若是说到你已经听过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告知于我,我跳过便是。”
陈平安点点头,端正坐姿。
老人缓缓道:“山上有个说法,甲子老练气,百岁小剑修。说的就是六十岁才跻身中五境的练气士,已经算不得什么修道天才,但是第六境洞府境的剑修,哪怕破境之时已经百岁高龄,仍是一位年轻有为、前程似锦的练气士。为何?”
不用陈平安开口说话,老人已经自问自答:“很简单,我们剑修,杀力之大,冠绝天下。成为练气士已属不易,成为剑修更加需要天赋,最后能否温养出一把本命飞剑,又是大门槛,好不容易养出飞剑之后,能否养活得起这位吃金山吞银山的小祖宗,又是难上加难。我马致,两百七十岁,在八十年前就已经跻身金丹境,当时在老龙城还惹出不小的动静,五大姓氏有四个,同时重金邀请我担任供奉……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了,只说我在破境之初,就明白一件事,这辈子都不用去想什么陆地神仙元婴境了,为何?”
老人再次自问自答,“一是天资不够,二是实在没钱。”
老人说到这里,自嘲笑道:“如果范家愿意倾尽家族半数的钱财,帮助我淬炼那把本命飞剑,四处购买天材地宝,铸造剑炉,说不定能够让我顺势突破九境瓶颈。但是范家再好,也不可能如此作为,毕竟我不姓范。”
老人虽然十分理解,可仍是满怀失落,沧桑脸庞上有些遮掩不住的落寞神色。
范家如此,合情合理。
金丹老人好像是在说服自己,好让自己宽心,自言自语道:“就像那与道家三教比肩而立的龙虎山,还要分出一个天师府黄紫贵人和外姓天师,历代诸多外姓天师,不乏惊才绝艳的上五境神仙,甚至历史上还有过外姓天师道法压过天师府大天师的情况,可是那一方天师印,一把仙剑,从来不会落入外姓天师之手。”
陈平安对此不难理解,点头道:“兵者,国之凶器也。那些个大的仙家豪阀,其实势力跟一个国家已经相差不大。单说一个家族或者国家,若是半点规矩不讲,哪怕得到当下的一时兴盛,却只会埋下祸根,后世子孙,恐怕就要花费数倍的力气才能正本清源。”
“然也!”
金丹老人附和点头,一直将眼前少年误认为是高门子弟,所以陈平安这番见解,老人没有感到任何意外。
金丹老人随即喟叹道:“话虽如此,可是这个仙师辈出、妖魔作祟的复杂世道,还是有很多只凭自己喜好、只想一拳一剑打碎一切的人物,也不是说他们做得全然不对,说句心里话,那等无法无天的痛快惬意,旁观之人,内心难免都会有些艳羡,只是这种人可以有,但是绝不可以人人推崇,尤其看久了热闹,真当那一拳那一剑莫名其妙砸在自己头上的那天,真心苦也。”
显而易见,老人肯定遭受过这类祸从天降的无妄之灾。
老人叹息一声,金丹境,尤其是剑修,哪怕在中土神洲也会有一席之地,无非是从宝瓶洲的一国状元郎变成了一位进士,可到底还是做不得真正的逍遥神仙。
马致压下心境涟漪,微笑道:“陈公子是武道中人,可既然要练剑,以我作为假想敌,就该知道练气士的底细……”
马致突然停下言语,“想来这些公子都已清楚,我就不唠叨了?”
陈平安摇头道:“马先生只管说,好话不嫌多。”
马致微微一笑,“练气士中五境,洞府,观海,龙门,金丹,元婴。我所在的金丹境,能够将整座气海凝聚为一颗金色丹丸,至于金丹的品相、大小和意象,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通过龙门境时期的丹室,就能大致推算出金丹的优劣,我正是当初丹室粗糙,侥幸结丹,金丹品相便好不到哪里去,便知道自己无望元婴了,若非如此,我马致一位金丹剑修,为何仍是敌不过登龙台结茅的楚阳?这些年老龙城,背地里不知道多少金丹同辈,和那些个中五境的小家伙,以此取笑我马致。久而久之,便流传起了一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马致是也……”
马致说起这桩糗事,哈哈大笑起来,显然全无心结。
陈平安突然问道:“马先生,能不能问一句关于你的修为境界?”
马致点头道:“自无不可。”
陈平安小心问道:“马先生什么岁数跻身龙门境,丹室有几幅图画、几种场景?”
马致心中恍然。
果然是山上第一等的仙家子弟,否则绝对问不出如此问题。
那些个撞大运跻身中五境的山泽散修,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龙门境的丹室,可以不止一幅画卷,真正的修道天才,可以有两幅丹室“壁画”,马致这一生接触过的前辈修士,有数位元婴地仙,就都是两幅,一位玉璞境神仙,则是三幅之多,惊世骇俗。
马致抚须而笑,并不藏掖,坦诚相告,“先前提过一嘴,我马致是在一百九十岁的时候跻身九境金丹,龙门境嘛,那就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一百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我修道较晚,否则百岁之前鲤鱼跳龙门,问题不大。”
陈平安一脸震惊,咽了咽唾沫。
马致以为是少年惊讶于自己的修道天资,老人笑意多了几分。
殊不知陈平安之所以有此疑问,是记起了当初在泥瓶巷祖宅,一位姑娘充满懊恼和不满的自言自语,被当时竖起耳朵的陈平安给一字不差听了去,“我只达到龙门境”,“丹室之内六幅图案”,“尚未画龙点睛,尚未天女飞天”……
陈平安默默摘下养剑葫,喝了口香醇的桂花小酿,压压惊,多喝两口,赶紧压压惊。
马致被蒙在鼓里,反而笑着安慰少年,“陈公子,以你的出众资质,哪怕走的是武道一途,未来成就,只会比我只高不低,只要脚踏实地,大道可期!不妨就从今日开始,适应我的剑气做起。”
陈平安脸色尴尬,点点头,“好!”
马致站起身,正色道:“武道炼气三境,魂魄胆,其中三魂七魄,三魂为胎光、爽灵、幽精,我就以三种不同的剑气,先后帮你洗涮、冲荡和砥砺体内三魂。我自会拿捏好分寸,不会伤及你的元气,在此期间,你大可以同时练习那本剑谱上的攻守四招,前提是你做得到的话……”
老人笑容玩味。
虽然不知少年为何早早具备魂魄胆的雏形,可是被一名金丹剑修的剑气侵入气府,扫荡三魂,其中滋味,别说是咬牙练习剑术,能不能站稳脚跟还两说。话说回来,如果陈平安真能做到,哪怕只是支撑一时半刻,剑谱记载的那四招剑术,必定会进步神速。
“陈公子,小心了,我先以一分剑道真意,试探你三魂的厚薄程度。”
马致笑了笑,一柄本命飞剑从老人心口处飞掠而出,悬停在两人之间,“此剑被我取名为凉荫,诞生之初,是在一棵参天大树的树荫之下,已经与我相伴两百多年光阴,算不得如何锋利,可是与人对敌,悄无声息伤人神魂,还算不俗。”
陈平安别好养剑葫,使劲拍了两下,是要里头的初一、十五两把飞剑安静一点,不用出来跟同行抖搂威风。
然后陈平安微微皱眉,纹丝不动,就连气息吐纳都与往常一模一样。
老人则是心中倍感震撼。
第261章 有剑从云海来
郑大风抬头看了眼老龙城上空的那座云海,突然说道:“怎么不是穿裙子呢。”
那尊来自小庙的阴神在院中缓缓浮现,哭笑不得。
郑大风收回视线,笑问道:“老赵,是不是我问什么,你都不会说?”
阴神摇头道:“关于范峻茂此人,我并不比你知道更多。不过当初在小庙内,听一位陨落的外乡剑仙,说起过一个未必属实的小道传闻。”
郑大风来了兴致,“说说看,反正咱哥俩整天游手好闲……”
阴神冷笑道:“是你无所事事,我忙得很,穿针引线的活,不比打打杀杀。也不对,你每天其实也挺忙,忙着跟着一帮市井女子说荤话,君子动嘴不动手,你其实该去观湖书院的。”
郑大风笑道:“老赵啊,伤感情的话一定要少说,咱俩能够共事一场,多大的缘分。”
阴神顶回去一句,“孽缘罢了。”
郑大风摇摇头,伸手指了指云海,“她跟我才是孽缘,咱哥俩是善缘。”
之前范峻茂进入灰尘药铺后,阴神就自动退散,这既是礼数,也是规矩。所以并未听到两人之间的对话,但是看得出来,有点不欢而散。而且那位范家嫡长女的突飞猛进,从范郑二人第一次见面的洞府境,到一趟大骊往返,重回老龙城,站在小巷药铺门口的时候,就已经是金丹境,这种境界攀升的速度,已经不可以用什么不世出的修道天才来解释,太过骇人听闻,赵姓阴神难免想到了骊珠洞天内长大的某位少女,山上修行,所有惹人艳羡惊叹的天赋,可能都敌不过轻飘飘的四个字“生而知之”。
惊为天人?
这尊阴神心中微微叹息。
好在这种人,放眼五湖四海九大洲,也是屈指可数。
郑大风提醒道:“喂喂,老赵,醒醒,别发呆了,继续说那凄凄惨惨死在骊珠洞天里的外乡剑仙,关于苻家这件半仙兵的云海,到底讲了啥内幕?”
阴神说道:“不想说了,我还有事情要忙。”
就此消逝。
郑大风一脸呆滞,然后怒道:“你大爷啊!”
枉费我那么看好跟你同姓的赵繇。
竹帘掀起,露出一张稚嫩漂亮的少女容颜,正是那位喜欢坐在郑大风身边嗑瓜子的小丫头,她笑眯眯道:“掌柜的,你是要认我做长辈呀?”
郑大风收起老烟杆,起身搓手,屁颠屁颠跑向少女,“做啥长辈,显得多生分。”
少女眨眨眼,“做了亲戚还生分,那得做啥才不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