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272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而那个身穿儒衫、头戴文巾的年轻男子,腰间悬挂有一枚玉佩,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步伐和节奏,不急不缓地走入剑水山庄群雄会聚的大堂内,他跨过门槛之后,环顾四周后,再一次自报身份,“观湖书院,贤人周矩。”

  大堂之内,几乎所有人都哗啦啦站起身,向此人作揖。

  年轻人作揖还礼,然后向前走出两三步,望向主位上的剑水山庄少庄主。

  宋凤山脸色阴沉,坐在附近的年轻妇人以眼神示意,不可轻举妄动。

  观湖书院的年轻贤人语气平淡道:“小重山韩氏子弟韩元善,可在山庄?”

  宋凤山压下心中的那股怒气,扯了扯嘴角,缓缓道:“不凑巧,韩元善昨天还在山庄,今天却已经不在了,他说是临时起意,要去游历大好河山。不知这位书院先生,找他有何事?如果不急的话,我可以转告韩元善。”

  年轻贤人笑了笑,“韩元善身为梳水国进士,已是我儒家门生,却修习魔道功夫,居心叵测,祸害一国社稷,我要带他去观湖书院接受责罚,至于如何处置,到了书院,自有定论。宋凤山,我不以书院贤人身份,只是我周矩想要劝你一句,悬崖勒马犹未晚,亡羊补牢不算迟。”

  宋凤山手肘抵在椅把手上,拖住腮帮,就这么歪着脑袋,笑望向这位观湖书院的贤人,好整以暇地打量起来。

  传闻这些贵不可言的夫子先生们,每次离开书院,奉命行事,腰间都会悬挂上那枚书院圣人赐下的玉佩,能够记录一路见闻和自身修养,以示言行之光明磊落。玉佩样式是世间最简单素雅的平安牌,但是不同的贤人君子,上边篆刻的文字,内容不同,但是无一例外,大有深意,往往蕴含着书院圣人对此人的期许和提点。

  宋凤山无礼至极,没有答话的意思,年轻妇人当然就要圆场,站起身向那位书院贤人行礼之后,微笑道:“若韩元善真是如此,我剑水山庄自当秉公行事,义之所在,一定全力帮助书院擒拿此人。”

  周矩望向妇人,沉声道:“若非早早断了长生桥,你才能站在这里大言不惭,否则你的下场,不比韩元善好到哪里去。魔道中人,在江湖兴风作浪,自有侠义之士除魔卫道,可如果胆敢侵扰一国之山河社稷,我书院决不轻饶!”

  宋凤山坐直身体,死死盯住周矩,“跟我妻子说话,你最好客气一点。”

  “凤山!”

  年轻妇人转过头,轻轻低呼一声,宋凤山看到她的焦急眼神,心中叹息一声,身体后仰靠着椅背,不再说话。

  这个时候,自封魔教教主的窦阳灌了口酒,将酒杯重重拍在桌上,冷笑出声。

  年轻贤人转头望向这位练气士,道:“等我办完书院正事,就会摘下腰间玉佩,希望到时候你窦阳还能笑得出来。”

  窦阳斜眼瞥向应该还不到三十岁的书院夫子,呵呵道:“别人怕你观湖书院的名头,怕得要死,我窦阳也怕,但因为知道你们书院的规矩,倒也不至于战战兢兢,儒家贤人的门槛如何,瓶颈又是如何,与君子差距大致有多大,我一清二楚,所以你周矩不用拿话压我。说句难听的,你摘了玉牌,我还是会忌惮你们书院,哪敢放开手脚与你交手,但如果你周矩有本事连儒衫文巾一并摘了,以江湖人行事,那我窦阳不把你打出屎来,我随你姓!”

  魔头窦阳这番话,说得霸气且解气,哪怕是一些白道大佬,都觉得此人虽然作恶多端,是江湖上掀起过一场场血雨腥风,可能够当着一位观湖书院贤人的面,说出这样的言语,实在是无愧江湖二字!梳水国能有这样一尊魔道巨擘,算不算也压过过彩衣国古榆国的江湖一头?

  贤人周矩微微一笑。

  他低头对那块玉牌小声嘀咕道:“先生,你听听,这我还能忍?忍住不打那些个书院贤人,也就罢了,难道出门在外,离着书院千万里,还要忍一个魔道练气士?好吧,你肯定会说一忍再忍,忍着忍着就能重新当回君子了,但是……我真忍不了啊……啥,先生你要说啥……喂喂喂,听得到我说话吗?哎呦,玉牌咋出问题了呢,先生,你回头一定要好好管管书院制造局那些家伙……那就这样啊,不聊了啊,回到书院先生你帮我换一块玉佩啊……”

  到最后,众人只见那个满嘴胡说八道的书院年轻夫子,伸手死死攥紧了好似自行颤抖起来的玉牌,将其使劲摇晃起来,到最后,就双指掐诀,轻轻转动,有清风萦绕罩住那块玉牌,将其包裹得如一颗蚕茧,年轻贤人这才笑着将玉佩摘下,收入袖中。

  年轻妇人趁人不注意,走到宋凤山身边,苦笑道:“凤山,我记起来了,此人是观湖书院那位圣人的嫡传弟子之一。在弟子当中,此人年纪最小,脾气最差,本事……哪怕没有最高,但肯定能排第二,他在弱冠之龄就获得了君子身份,当时极为轰动,被誉为崔明皇之后的又一位‘正人’君子最佳人选,很有可能会让学宫圣人亲自勘验考核,所以观湖书院对他保护得很好,我们谍报上一直记载为周巨然,而不是周矩。”

  窦阳呆呆坐在原地,咽了口唾沫。

  他虽然不知道周矩就是周巨然,但是“殴打贤人”“重回君子”这些内容,窦阳还是抓住了蛛丝马迹。

  所以窦阳站起身,就要赔罪道歉。

  向一位儒家君子服软认输,绝不丢人。

  只是暂时以贤人身份离开书院的周矩,伸出一手,双指指向在梳水国不可一世的魔头窦阳,微笑道:“我儒家先贤曾有雄奇诗篇,问于后人,君不见,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后世周矩在此答曰,我已见!”

  魁梧身躯的窦阳,以他为圆心的一丈内,罡风席卷,凌厉劲风如一道陆地龙卷,疯狂环绕这位魔道巨擘。

  窦阳的下场,是名副其实的形销骨立。

  罡风消散,枯骨倒地。

  年轻贤人看也不看只剩一架白骨的窦阳,微微仰头,望向宋凤山,问道:“现在是不是知道,我先前与你妻子说话,已经算很客气了?”

  宋凤山气得手背青筋暴露,但是被站在身边的年轻妇人,伸手一把使劲按住他的手背,她微笑道:“我们夫妇二人,当然清楚周夫子给予的善意。”

  周矩笑了笑,“既然韩元善不在场,那我就不打搅你们的盟主大典了,我去找他,你们继续。”

  书院贤人潇洒转身,就这么走向大门,刚巧外边有一老一少返回剑水山庄,往大堂这边并肩走来,好像经历过连番凶险大战,身上都沾染了血迹。

  双方都没有停步,也没有出声,刚好在各自跨过门槛的时候,擦肩而过。

  年轻贤人一直盯着那位背剑少年看,后者有些奇怪,便回望向他,两者视线交汇。

  哪怕少年已经进入大堂,也不再与他对视,曾是观湖书院君子的年轻贤人,还是一直转头望向少年。

第247章 就此一别,山高水长

  (晚上还有一章。)

  书院贤人周矩走出山庄大堂,梳水国剑圣走入大堂,这一去一来,略微弥补了山庄坠入谷底的气势,毕竟观湖书院远在天边,一位贤人走了就走了,何况没有对剑水山庄兴师问罪,那就意味着庄子的百年经营,不会伤筋动骨,而且宋雨烧却还在梳水国江湖上,哪怕他不出剑,不在山庄,只要还在十数国江湖的某个角落游历,那么宋凤山的武林盟主,就能坐得安稳。

  但是一瞬间,宋雨烧猛然转头望去,跨出数步,先有意无意将陈平安拦在身后,然后笔直大步跨出门槛,正了正衣襟,老人弯下腰,对着周矩那边的空中拱手抱拳。

  直到这个时候,大堂众人才惊骇发现,大门之外的高空,涟漪荡漾,出现了一位身高三丈的儒衫老者,身影缥缈,仙气弥漫。

  圣人驾到,亲临山庄。

  煌煌巍哉,泱泱深远。

  周矩在宋雨烧察觉到玄机之前,就赶紧从背剑少年身上收回视线,抖了抖袖子,撤去对那块书院平安玉牌的术法禁制,抽丝剥茧,露出真容,篆刻有“制怒”二字的玉佩,不动声色地重新别在腰间,在宋雨烧行江湖大礼之际,几乎同时,作揖低头道:“学生拜见先生。”

  老人如朝野祠庙供奉的一尊高大神像,俯视着自己的弟子周矩,喜怒不露于色,缓缓道:“梳水国儒生韩元善修习魔道功法一事,我会交由别人处理,你立即返回书院。”

  周矩叹息一声,直起腰后无奈道:“先生,不能打个商量?”

  书院圣人直白无误道:“不能。”

  周矩哭丧着脸道:“苦也。”

  圣人望向门槛那边的梳水国老剑圣,抱拳还礼后,双手负后微笑道:“宋庄主破境在即,可喜可贺。听闻宋庄主每次游历江湖,都会拜访各地文庙敬香,此心可鉴,若有闲暇,宋庄主在破境之后,可以来我们书院修行一段时间,稳固金身境。”

  宋雨烧愈发心悦诚服,始终没有撤去拱手抱拳的手势,“先行谢过圣人恩典。”

  虽然不知这位观湖书院的山长,使用了儒家何种浩然神通,可如此之快就能够从书院来到梳水国,千万里山水,好像只是书院圣人脚下的几步之遥。

  负责坐镇观湖书院的这位儒家圣人,笑了笑,因为他此刻身形高大,悬停空中,门槛内的梳水国江湖人氏,几乎一览无余,气质儒雅的老者深深望了一眼宋雨烧身后的背剑少年,复杂深邃的眼神一闪而逝,好像既有激赏认可,又有遗憾,还有几分缅怀,最终老人没有说什么,收回视线,再次对周矩提醒道:“不得故意延误行程,速速返回书院,另有重任交付与你。”

  周矩眼前一亮,“是北边的事儿?”

  对于这位闭门弟子无心之言的泄露天机,儒家圣人置若罔闻,不愿在书院外人这边多说什么,只是对满堂江湖豪客微笑道:“大道殊途同归,武学一样贵在养心,方可洞彻天道之妙,反哺武道根基,希望在座各位莫要忘却侠义之心,我观湖书院也愿意对各位敞开大门,用以自省悟道,尽心知性。”

  圣人一番点拨言语,如春风化雨,却又点到即止,让人油然而生出一股妙不可言的感觉。

  大堂众人顿时为之折服,这才是真正的圣人气度,书院高风。于是早已站起身的梳水国黑白两道豪杰枭雄,不约而同地作揖拜礼。比起先前震慑于周矩的书院身份,这一次作揖,要更加心悦诚服,仰慕非凡。

  这位观湖书院山长的身影在空中消散,随之摇晃出一阵阵金色的光线涟漪。

  在离去之前,圣人又以心眼神通看了一眼背剑少年,感慨万千,山崖齐静春,果真选择了这位暂时才武道四境门槛上的大骊少年,做那些嫡传弟子的护道人。

  此事,观湖书院除了寥寥数人,无人知晓,这位圣人也是此刻亲眼所见,才循着蛛丝马迹,推衍演化出一些道路远处的风光。

  与此同时,圣人以心声告诫周矩:“巨然,不管你在少年身上看到了什么,都不可妄言妄动,切记慎言慎行!”

  周矩以心声笑着回复道:“先生,见贤思齐焉,这点道理,弟子岂会不知?”

  圣人已去,周矩发现自己腰间的那枚玉佩已经消失,原来是被自己先生取走了。

  周矩不再回头望向大堂,只是唏嘘不已。

  一直到他走出剑水山庄的大门后,才回头望去,笑道:“大开眼界。”

  他周矩,或者说周巨然,虽然如今只是观湖书院的贤人,但是哪怕是崔明皇这般的宝瓶洲大君子,一样不敢轻视周矩分毫。不单单是周矩的儒家修为,不容小觑,也不仅仅是贤人跻身君子又被打回贤人的那场经历,而是周矩能够看到他那位圣人先生都看不到的某些景象,关于这份天赋异禀,学宫圣人都曾亲自嘱咐过观湖书院的山长,要小心呵护周矩,绝不可让周矩误入歧途。

  在周矩眼中的世人,是真正名副其实是的“众生百态”,所有修行中人,尤其是儒家门生,都会将一些蕴含特殊意义的精神气,具象化成某些奇异景象,多是一位位米粒大的小人儿,指甲盖大小,待在周矩眼前之人的身上,或是气府之中。

  比如一个看似朝气勃勃的书院贤人,他的小人儿,却是佝偻蹒跚,如同在负重登山,汗流浃背。

  一位以古板著称、治学严谨的夫子,脑袋附近却有浓妆艳抹的飞天女子,盘桓不去。

  一位死气沉沉、暮气深深的书院学子,内心却有一位大髯剑客的小人儿,在气府之间豪迈游历。

  周矩曾经一顿饱揍过的那位贤人,满嘴仁义道德,在书院向来以作风严谨、妙笔生花著称于世,但是周矩却看得到那位贤人的书页之间,满是彩蝶、蜜蜂萦绕,充满了脂粉气,以及有一柄沾满蜂蜜的锋利飞剑,胡乱飞掠。

  这种人,周矩看不惯,只是恪守师训,一忍再忍,直到有一天,此人在山崖书院被摘掉七十二书院之一的头衔后,传言齐静春身死道消,山崖书院更是从大骊迁徙到大隋,门庭冷落,那一文脉的香火几近凋零,那位贤人便公然落井下石,大肆抨击齐静春的经世学问,以此作为沽名钓誉的养望手段,希冀着借此机会博取某些老夫子的欢心,成功跻身君子。周矩对那支敌对文脉,观感谈不上好恶,但是对这位口蜜腹剑的贤人,关键此人还假借自家先生的文章宗旨,用以攻讦山崖书院,那是真讨厌,最后周矩便出手打人了,打得那家伙半年时间没好意思出门。

  崔明皇是一幅山河社稷图,幅员辽阔,但是硝烟四起,支离破碎,在此人心相之中,绝无一粒小人儿。

  而那位宝瓶洲的首席大君子,风流儒雅,名动一洲,本相竟是一位质朴老农,守着庄稼地,勤勤恳恳。

  周矩自幼就拥有这份不见经传的古怪神通,且过目不忘,文思如泉涌。九岁秘密进入书院,跟随先生学习圣人教诲,十四岁成为贤人,之后依然待在先生亲手打造的一座学庐,深居简出,一年到头只与师兄师姐们打交道,二十岁跻身君子后,经过文庙一件礼器的鉴定,周矩很快又被发现了“正人”迹象,有望追上两位宝瓶洲的大君子。

  周矩走在剑水山庄通往小镇的大路上,叹息一声,“有点自惭形秽啊。”

  走在空落落的宽阔道路上,一道身影凭空出现在贤人周矩身侧,轻声问道:“巨然,可是看到了什么奇怪景象?”

  周矩笑道:“我的好先生,你能不能别这么吓唬弟子?如果给你吓傻了这么一棵好苗子,先生就哭去吧。”

  书院山长的缥缈身影与周矩并肩而行。

  周矩微笑道:“先生,这一次,我可不想与你说了,馋死你。”

  儒衫老人哈哈大笑,“也好,你就等着回书院吃板子吧。”

  圣人这才真的离去。

  周矩独自行在异乡路上,啧啧称奇,摇头晃脑。

  有一颗分明是别人赠送的金身文胆,却能够与神魂相容,毫无排斥,故而小小少年,一身儒家气象,有一丝正人君子的气象。

  少年行路之间,两袖有清风,两肩像是挑着向阳花木,草长莺飞,更是美丽动人。

  有小人儿坐在,打着酒嗝,晃荡着朱红色酒葫芦,有草鞋小人儿临水立桩,翻山走桩……

  有个翻书的小人儿,发髻别有簪子,低头看书,浏览一篇文章,像是处处都有拦路虎,所以眉头紧皱,直挠头,在犯愁呢。

  还有数钱的小人儿,盘腿而坐,眉开眼笑,时不时拎起一粒钱币,放在嘴里咬一咬,或是用袖子擦一擦。

  一个小人儿,满满的珠光宝气,四处奔跑,这里递出一样东西,在那边双手奉上另一件,像是在不停送给别人自己的心爱东西……

  明明奇思妙想那么多,种种执念根深蒂固,却仍是心思澄澈,天底下竟有这么奇怪的少年郎?

  周矩收敛笑意,喟叹一声,他嘴上说见贤思齐,可是却一点都不想成为那样的少年,因为做这种人,应该挺累的。

  但是如果能够跟这种人成为交心朋友,应该挺好的。

  周矩想着一件事情,骤然身形拔地而起,高入云霄,御风远游,脚下就是梳水国的山河大地,云海间隙,依稀可见山脉起伏,周矩自言自语道:“这趟见识过了俱芦洲的道教天君,要不然我听从那人的建议,挑一座大一点的福地,以谪仙人的身份,下去领略一下别处风光?否则我当下这境界,雷打不动好些年了,真是蹲着茅坑拉不出屎,半点动静也无啊。”

  ————

  陈平安当然不知道贤人周矩的那份神通,已经看到了自己那么多秘密。

  观湖书院圣人的大驾光临,可能对梳水国江湖人士来说,是百年一遇的奇景,可对于陈平安而言,其实谈不上如何震惊,不管是在家乡骊珠洞天,还是之后去往大隋,陈平安已经见过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了,甚至连那幅文圣老秀才的山河画卷之中,陈平安都见过了中土神洲的那尊穗山大神,自己甚至亲手递出了那开山一剑。

  在山庄大堂内,陈平安没有停留太久,因为宋雨烧在说了一句话后,很快就离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2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2/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