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2610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说好了主角是陈平安,护道人姓崔名瀺,结果在一个叫书简湖的乌烟瘴气的地方,偏是崔瀺算计陈平安最狠,好惨的。

  少年越听越是愤愤不平,使劲一拍桌子,实在是气不过了,大骂道:“崔瀺这个狗东西,怎么当的大师兄!”

  常伯从碟子里捻起一粒花生,细细嚼着,斜看了眼少年,笑道:“故事是你要我编的,怎么还生气骂人了。”

  陈丛郁闷道:“我不要当这种憋屈的主角了,常伯,换个故事吧,嗯,可以适当香艳些。”

  常伯摇头说道:“做事情要善始善终。只是听个故事,能费多大劲。”

  性格活泼的少年想了想,蓦然笑道:“也对,去茅厕拉屎不能只拉半截。”

  常伯说道:“话糙理不糙。”

  陈丛摇头晃脑道:“我可不喜欢跟人讲道理,以后出去闯荡江湖,啥人都要见,啥话都敢说,就是不讲道理,老费劲了。走江湖嘛,囊中羞涩,就先将就将就,买头小毛驴,挎把木剑,到了江湖里边,简单得很,讲道理的人不需要我去讲理了,不讲道理的人也不必我跟他讲理了。”

  常伯微笑道:“简单?灵境观不也是一座江湖,你小子就混得开了,不还是要敲钟扫地刷马桶?”

  陈丛唉了一声,“总说这些糗事做啥子么。”

  少年以拳击掌,憧憬道:“常伯,你只管好好在道观里边养老,我去了江湖,只要挣着钱,一定会寄给你的。”

  少年没来由有些伤感,灵境观再小,外边天大地大的,可是自己唯一的亲人,常伯就在这里啊。

  常伯笑道:“财迷好,出门在外饿不着。”

  陈丛说道:“常伯,继续讲故事呗。”

  常伯说道:“且余着,书接下回了。”

  陈丛看了眼花生米所剩不多的碟子,少年便没有伸手去拿。

  老人站起身,双手负后,踱步走出屋子,看了眼青天。

  陈平安的法相回头,好像随意看了眼青冥天下的人间。

  大骊王朝先后两任国师,文圣一脉的大师兄和小师弟,崔瀺和陈平安,就此无声别过。

第1198章 锦上添花

  重返浩然,陈平安立即施展神通,收起那尊法天象地的巨大法相,身形逐渐缩小,如大岳,如山峰,最终敛作一丈金身。

  身形飘落在云海之上,陈平安与那位坐镇宝瓶洲天幕的儒家圣人,作揖行礼,“先前走得急,没来及跟夫子报备,晚辈失礼。”

  老夫子摆摆手,笑呵呵道:“发生了什么吗?我也没瞧见什么啊。”

  谢狗瞪圆眼睛,张大嘴巴,这都行?咱家山主这么大一尊法相,就从你老人家眼前一路飞升过去的,没瞧见啥?

  陈平安哑然失笑,本以为老夫子会客气一句下不为例之类的,陈平安沉默片刻,拱手抱拳,道:“晚辈谢过。”

  老夫子点点头,各自心领了。

  长了见识的谢狗,只觉得自己还要跟在山主身边,学好些东西啊。

  老夫子板着脸,忍住笑,也没说什么,只是朝那位大骊新任国师伸出大拇指,好样的!

  不愧是老秀才的关门弟子,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当年老秀才不过是跑到两座天下的接壤地,伸长脖子扬言让余斗砍上一砍。当学生的,却是直接背剑去白玉京那边砍人的。

  从不窝里横,不是在剑气长城建功立业,便是去青冥天下耀武扬威。这样的年轻人,亏得是我们儒家的读书人。快哉快哉。

  谢狗与那老夫子作揖告别,老夫子愣了愣,坦诚道:“白景,你就别学这个了,你自在,我却别扭。”

  谢狗哈哈大笑,从袖中摸出一本册子,“老夫子定然学问高,恳请帮忙掌掌眼……”

  结果被山主按住貂帽,谢狗只好乖乖将册子放回袖子,抱拳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老夫子点点头,笑道:“没什么可赠送的,那就预祝白景道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谢狗皱了皱鼻子,挠挠脸,“我现在晓得夫子的别扭感受了。”

  老夫子微笑道:“跟读书人打交道是比较费劲,不晓得哪句话就招惹到了读书人,也不知道哪句话就让读书人会心。”

  谢狗使劲点头,回头她的那部山水游记,可以借用此说,必须借用。

  金光一闪,这尊精炼至极的丈余金身,穿过层层云海,瞬间归位真身。

  身穿朝服的陈平安走出空旷大殿,跨过门槛,深呼吸一口气,回望一眼自己所站的位置。

  先前让谢狗直接返回落魄山便是。陈平安习惯性双手插袖,单独走在去往御书房的路上。

  今天的御书房小朝会,相较以往,显得比较拥挤,许多椅子都已经挨着相邻的椅子。

  刚刚有资格参与小朝会的兵部侍郎吴王城,仅仅是从谁将两条胳膊都搁放在椅把手上,便能从中发现极有意思的门道。

  等到国师陈平安落座,此刻御书房就只空了个位置,是洛王宋睦的。

  宋睦是临时从蛮荒天下赶来大骊京城,好巧不巧,有意无意,这位大骊王朝最有权势的藩王错过了庆典和朝会。

  皇帝宋和问道:“钦天监那边传来一个消息,国师当真已经是?”

  陈平安点点头,道:“已是飞升境。”

  屋内一众大骊重臣俱是呼吸一滞。

  怎么回事,不过是参加早朝的功夫,就变作飞升境了?!虽说无法探究真相,但是无妨,天大的好事,我们大骊真是双喜登门!

  宋和率先站起身道贺,群臣自然跟随皇帝陛下一起为这位年轻国师道喜祝贺。

  陈平安站起身,等到皇帝陛下落座,便有位近些年难得参加一次御书房会议的宋氏宗族皇亲,老人下意识就跟着坐下,只是突然意识到不对,便弯着腰,用眼角余光去看那位缓缓落座的年轻国师,等后者坐定了,老人才缓缓坐下,十指交错,掌心朝上,舒舒服服将双肘放在椅把手上边,却发现陈国师看过来一眼,老人便不动声色收了手肘。

  陈平安笑道:“陛下,我们继续先前的议程。”

  言语之际,陈平安看了眼坐在那位宗室老人身边的徐桐,这位兵部左侍郎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起左手肘放在椅把手上边。

  陈平安拉了拉朝服袍子,翘起二郎腿。

  皇帝宋和笑道:“上次去邀请陈先生出山当国师,陈先生就是这样的坐姿,嗯,靴子换了,上次是布鞋,这次是朝靴了。”

  屋内顿时哄堂大笑。

  正式议事。

  相较于大殿之上的沉默,陈平安在这边就多了些言语,极少下定论,有些问题,还会仔细询问个缘由,以及经常与人问答互换。

  当年崔瀺坐在那把椅子上边,虽说算不得如何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但是崔瀺确实很少像陈平安这样给予他人一种……宽容。

  崔瀺每次说事情,总是条理清晰,措辞精准,往往是既说大局,也谈细节,把一件事情的步骤,讲得环环相扣,一清二楚。

  连同皇帝陛下在内,所有人都很清楚,那头绣虎,是在迁就他们。

  若是心情不错,崔瀺偶尔也会开个别人需要脑子拐好几个弯才能想明白的笑话。

  已经是耄耋之年的兵部尚书沈沉,确实很老了,他知道自己坐这把椅子的次数不多了,自家兵部事务,有徐桐和吴王城,出不了什么纰漏,所以老人便想起了一些发生在此地、却注定不会外传的故人故事,比如那把椅子的旧主人,绣虎曾经断言,大骊需要提前做好背水两战的准备。不是中部大渎,便是宝瓶洲跟北俱芦洲之间的广袤大海。崔瀺的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不但是一洲最南边的老龙城和中部的大骊陪都需要有个藩王去守着,就连皇帝陛下也有可能要守着京城和最北边的某个地方……当初说这些话的时候,崔瀺身上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自信,不对,那叫自负。大概正是如此,才让旁人敢于放心吧。

  小朝会结束之后,皇帝陪着国师走了一大段路程。

  之后便是重臣们各自返回衙署,沈沉突然加快脚步,拉住陈平安的胳膊,笑道:“国师,说好了啊,接下来第一个登门的,必须是我们兵部衙门。”

  陈平安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笑道:“说话肯定作数。”

  沈沉蓦的提高嗓门,说道:“诸位,可都听清楚了,谁敢耍心眼搞截胡那套,我就去堵门骂街,骂完臭不要脸的,就去国师府继续骂言而无信的。”

  后边的徐桐跟吴王城,两位侍郎对视一眼,都有些……心酸。

  礼部侍郎董湖笑道:“沈尚书,你们兵部功劳大,我们礼部也很辛苦的,关键是离着国师府更近几步……”

  不用沈沉发话,徐桐就直接撂下一句,“老老实实排第二去。”

  董湖说道:“第二?也行!”

  刑部尚书马沅啧啧道:“不是有句老话叫先礼后兵,礼部变得这么怂了?”

  陈平安不理会他们的插科打诨,停下脚步,转身言语一番,让这帮大骊王朝的重臣一个个瞪大眼睛,就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先前在一条乡野小路,跟陛下一起散步,陛下问过我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有给出答案,刚好也问问诸位,听听你们的意见。”

  “我们大骊若是想要争个浩然天下的十大王朝之首,需不需要重新占据整座宝瓶洲?需要,该怎么做,不需要,又该怎么做?”

  当国师走远了。

  群臣才纷纷从震惊中惊醒过来似的。

  刚刚从通政司升任吏部尚书的长孙茂提醒道:“虽然是句废话,但我还是要说一声,老规矩。”

  老人是说朝堂一切机要事务,就不要带回各自的官邸了,尤其不要随随便便带到酒桌上边去。

  马沅皮笑肉不笑,跟着说了一句:“那我也再加一句废话好了,老规矩就是老规矩,希望下次小朝会,别莫名其妙就多出个空位子。”

  沈沉不由得沉默许久,笑着转头,老人揉了揉下巴,看着两眼放光的徐桐,还有已经面红耳赤的吴王城。

  徐桐拿手肘一顶身边的吴王城,“看架势,沈尚书是不打算告老还乡了,我们怎么办?还如何升官?”

  沈沉用手指点了点他们,笑骂道:“俩王八蛋。”

  御书房,皇帝宋和站在窗口,一直望向外边文武群臣的模糊背影。

  陈平安返回国师府。

  因为容鱼事先有过提醒,便没有人胆敢擅自离开屋子开口道贺。

  最后一进院子,宋云间站在桃树下,笑道:“了不得,不得了。”

  陈平安摆摆手,径直走向书房,没有任何客套寒暄。

  让容鱼带来一张大骊堪舆图和一大摞的州县图,陈平安提笔在图上圈圈画画,都是地名。

  容鱼发现是一条路线。

  停下笔,陈平安突然问道:“国师府有没有一整套的花神杯?”

  容鱼摇头道:“这边没有准备。”

  虽然崔瀺也经常喝酒,但是对于酒和酒具都没有任何讲究,国师府自然就跟着随意了。

  再者如果崔瀺愿意请谁在国师府喝酒,本身就是最大的礼数和殊荣,哪里用得着花神杯来增光添彩。

  容鱼说道:“不过大骊国库里边肯定有存货,我这就去取来?”

  陈平安想了想,“不用这么麻烦,我去花神庙那边见拨外乡客人,近水楼台的,临时买套仿品就是了。”

  容鱼欲言又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26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0/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