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神祠内供奉有一件鱼符王朝的镇国神兵,枪名“破阵”。
鱼符王朝之所以能够长久屹立在雍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件被白玉京记录在册的神兵,因为它是吾洲赠送给鱼符朱氏开国皇帝的定情信物。
所以谁敢觊觎此物?
若是陆沉执掌白玉京,撒泼打滚也好,蛮不讲理也罢,都会“劝说”那位年轻女帝别这么冲动行事。
但问题在于如今是师兄余斗掌管天下事。
所以这种鱼符王朝的内政事务,陆沉只能劝,并不能出手阻拦。所以上次亲自跑了一趟藕神祠,师出无名,只能无功而返。
关键那座藕神祠内,还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白玉京对此自然是知晓的,因为这本就是出自道祖的手笔。
之所以将一座山神祠建造在水底,水脉汹汹,万年激荡,不断冲刷祠庙,属于以大渎水运镇压……武运。
只因为那座藕神祠内,除了供奉着一把名枪“破阵”,更镇压着曾经的“共斩”之一。
万年以来,藕断丝连,如巨灵持物,长久禁锢着那把桀骜不驯的神兵。
掌教余斗神色淡然说道:“鱼符朱氏打造普天大醮,合乎规矩,白玉京不用管。”
既然掌教都这么说了,一众道官也就没有任何异议。
玉清宫议事第二问,“既然那位‘太阴’道友,合道所在就是作为远古遗物的神兵利器,她能够炼化此物提升自身道行,碧云楼能否赠予她那副封禁多年的甲胄?以此招徕她作为碧云楼的首席客卿?如此一来,神霄城有飞升境剑修的客卿豪素,碧云楼犹有十四境吾洲担任首席客卿……”
不等那位老成持重的道官说完此事,余斗已经开口说道:“吾洲先前有过主动提议,以这副碧云楼甲胄作为交换,她愿意担任碧云楼的副楼主,我已经拒绝,此事不用再议了。”
玉清宫内霎时间鸦雀无声。
陆沉轻轻叹息一声。就知道。
女冠吾洲,都已经不能用天才中的天才来形容她了,她的存在,让同时代的天下道官,全部黯然失色,
资质,天赋,机缘,心性,成就……当年的吾洲都冠绝天下。
她出身一座小道观,凭借几部最是寻常的道书、几篇师传心诀,在少女年岁时,就已经是玉璞境,并且一次出门历练途中,获得了远古十二高位神灵之一“铸造者”的一部分关键传承。在那之后,吾洲在修行路上,更是突飞猛进,由于有此神通,炼物、破境两不误,她最终一跃成为数座天下的第一炼师。
吾洲在六百年之内,亲手铸造的半仙兵重宝,只是被她视为“次品”而赠送、低价卖出、甚至是随手搁放在某处的,被白玉京记录在册的就有十六件之多。
白玉京既不插手鱼符王朝事务,又不招徕旧道场位于雍州的吾洲,这就意味着朱璇劈樟占卜四州凶吉一事,已成定局。
一时间玉清宫内气氛有些凝重。
陆沉说道:“那就继续议事。”
“如何处置那座闰月峰?”
“玄都观孙怀中,地肺山高孤,青神王朝姚清,他们三人,到底有无跻身十四境?”
“大潮宗和两京山,在殷州境内,擅自打造一座紫薇垣大阵,篡改一州风土,是否合乎规矩?”
“此次天下十人、候补十人的评选结果,无比蹊跷,是不是兵解山龙新浦在搅混水?幽州弘农杨氏有无参与其中?”
“弘农杨氏有人在去年末,在幽州古战场遗址一处山巅,立起一杆旗帜,扬言要为天下拔除一魔,此魔是谁?”
“岁除宫文学高平,竟然不惜与前世灭其国、杀其身的守岁人白落为伍,岂不是天下头等怪事?岁除宫又有那个道号‘无恙’的化名‘桓景’的人物助阵,这不是如虎添翼是什么,吴霜降心中所想,所谋何事,早已路人皆知!白玉京不该养虎为患,让其坐大,自当趁早解决这个隐患。”
“僧人姜休,剑术极高,如今已经身在幽州,绝对不能听之任之,任由他在并、幽两州境内兴风作浪。是否请他做客白玉京?”
“敢问陆掌教,陈平安如今真实境界如何?大致何时跻身止境神到一层?能否成为飞升境剑修?此人将来会不会问剑白玉京?”
第1070章 隔岸观大火燎原
今天鸦山,有客到访。
一男一女,女子是最新登榜武夫十人的宗师,幽州琵琶峰古艳歌。
林江仙的四位亲传弟子,两止境两山巅。
大弟子,赵鹤冲。如今鸦山真正管事的,就是这位成名已久的止境武夫。
二徒弟,戚花间,被山上尊称一声戚夫人,是一位体态丰腴、极有韵味的女子,她也是止境。
汝州朱某人和至交好友陆掌教,就分别称赞戚夫人是“腴媚”与“冷艳”。
此外还有宗学佺,与小弟子宋钺,如今都是很年轻的山巅境武夫。
外界传闻,大弟子赵鹤冲之所以没有登榜武评,是因为林师曾经事先提醒兵解山一句,若是自己的大徒弟登榜,兵解山武夫以后就都不用登榜了。当然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也无从考证。
关键林江仙就只收了这么四个徒弟,结果人人成材,而且都成为了武学巨擘。
要说玄都观的上任观主元禾,道号“清源”,此人收徒一事的“资质”,确实让人羡慕不来,
但是元禾的嫡传弟子,在王孙、孙怀中这七人之前,先前还有几拨亲传,陆陆续续加在一起,也有将近二十人。
而林江仙只是在短短一甲子之内,就收四位武学奇才。
故而有人笑言,要是林师收徒弟再勤快一点,那个兵解山就要哭穷了,或者一州收一个嫡传弟子,他们先与林师学拳二三十年,然后就返回家乡建立鸦山分舵,一个不小心,就会是那“天下武运,半在鸦山”的格局。
这是共识。
只是这种话,不能乱说,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访客之一的古艳歌,她正在与鸦山宋钺问拳一场,其实她们差了一境,问拳也是宋钺主动提出来的。
两位女子武学宗师,一场关起门来的问拳切磋。
当然不是那种打生打死,点到即止。
带着古艳歌来这边做客的一位山上前辈,此刻盘腿坐在蒲团上,青年容貌,极为俊美,手捻一把折扇,点头赞叹道:“女子宗师,打起架来,就是好看,确实赏心悦目。”
道士修行靠己,靠心神开悟,一窍开来百窍开,靠悟。
武夫登高,真就靠一个勤勤恳恳的脚踏实地了,靠苦。
好友林师在不在鸦山,对朱某人来说是半点不重要的,只要戚夫人和宋姑娘在,就足够了,有一个就不白来,两个都在就是赚。
鸦山这边,林师的四位嫡传弟子,连同小弟子宋钺在内,两男两女,都很出彩。
古艳歌出拳轻灵,宋钺拳意厚重,朱某人看得目不转睛,她们在演武场上的每一次腰肢拧转,每一次身形辗转腾挪,都是美景。
大修士眼力又好,两位女子每次“搭上手”,那种如水涟漪、起伏不定的风景,尤其动人心魄。
在她们默契同时换一口纯粹真气的间隙。
他终于舍得转头与戚夫人说道:“我这趟出远门,路过青神王朝,雅相不在那边,白藕对林师,还是很仰慕的。”
毕竟天下美景再多,也无非是分成两派,动若流水静若山,戚夫人只是坐在那里,曲线玲珑,峰峦起伏,美不胜收。
面对朱某人的没话找话,戚夫人只是点点头,不搭话。
对方废话再多一点,她就要使出杀手锏了,只需喊这位道士的真名即可。
百年一评的天下十人,由永州仙杖派,住持这份榜单的评选事宜,也有跟风的,但是都无法服众。至于甲子一次的武评,则由仙杖派的近邻兵解山负责。其中百年一评的天下十人,前五都好说,之后几个,以入选修士的道心,也无所谓名次高低,甚至即便是落榜了,历史上从无任何风波,可往往就在第十人的评选上边,最容易引起外界争论,所以仙杖派就用了个取巧的办法,经常在第十的尾巴上边,评选出几个候补人选,人数不等,多则五人,少则两三个,一般来说,只要这个第十一,有足够的说服力,山上的口水架就打得小。
结果约莫千年以来,就多出个毫无悬念的“拖油瓶”,这位道士来自汝州。
相传每次榜单新鲜出炉,道士都会去一趟玄都观喝酒,一见面就是各说辛苦互诉衷肠。
一个天下第五,一个第十一,而且孙观主还是天下道门剑仙一脉的魁首,这位道士刚好也是一位剑修。
也就亏得这位大修士好说话,脾气好,道号茫茫多,本命飞剑名为“斗彩”,是一位剑修却几乎从无递剑事迹的山巅修士,属于散仙之流的野逸高士,徒弟也收,却并无开山立派。
但是曾经编撰几本极有“不务正业”嫌疑的专著,专门阐述渡船与御剑的学术门道,书里边都是些让术家之外练气士满头雾水的生僻术语,比如什么小半径转弯,大小迎角,中轴线,云层气流分布流速……
修士名字古怪,就叫“朱某人”。
他给自己取的道号极多,不下二十个,当然白玉京那边不认就是了。闲云野鹤一般的道士,生平喜欢游历各州,而且不是那种长久不挪窝的常驻,会在一州版图,待上短则一甲子、多则百年光阴,在当地收取数量不等的嫡传弟子,先看自己的眼缘,才来看对方的资质。而且他每次都会隐姓埋名,更换道号,每一个崭新道号,都极为仙气缥缈。
其实“朱某人”,就只是个自称,因为他的本名,一直被人喊得不多,以至于如今的年轻修士,都误以为他就叫这个名字,真实姓名,无从问起。
汝州第一人,是山下武夫林江仙,没有任何悬念。
早年的天下十人,白玉京三位掌教,就已经占掉了三个名额,而青冥天下却有十四州,就只能争夺剩余的七个名额,好巧不巧,平摊下来,刚好就是两州分一人。
汝州因为有个林师的缘故,使得原本身为汝州山上第一人的朱某人,愈发黯然失色。好在朱某人从不计较这种事,并且不是那种无可奈何的认命,而是他当真不好这点虚名。朱某人是汝州第二大王朝的皇室成员,却与赤金王朝的开国皇帝和现任君主都是朋友,还是鸦山的不记名客卿,更是与林江仙一见投缘的挚友。恐怕这也是汝州最近两百年来,如此风平浪静的一个重要原因。两个最大的王朝都相安无事,山上山下也是和和气气的。
朱某人与林江仙不是一个路数的美男子,这位打架从来没赢过一场、以“全输”战绩著称于世的飞升境大修士,相貌偏阴柔,俊美无双,一双丹凤眸子,好似天生眉目含情。
林江仙青衫身形飘落在演武场边缘,古艳歌和宋钺几乎同时停拳。
林江仙说道:“这种问拳没有任何裨益,练个套路把式而已,接下来古艳歌不必压境,宋钺也别藏私了,问拳不是闹着玩。”
朱某人抚掌笑道:“对头。”
宗师问拳,不说受点伤什么的,但要说打了场架,稍微有点衣衫不整,这里露出一点,那边无法完全遮掩,总归是合情合理的。
赵鹤冲和戚夫人就要起身给师父让出位置,林江仙摆摆手,只是随意坐在朱某人身边。
朱某人笑道:“林师难得不在鸦山待着。”
林江仙一笑置之。
朱某人自认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赤金王朝的林师,青神王朝的雅相,一个是远亲不如近邻,一个是气味相投,各领风雅风一千年。
想要取个前人从来不曾用过、又不落俗套的道号,今人是吃了大亏的,其实很难,非常难。
不得不承认一点,白玉京既管得严、又管得宽,尤其是还有那个道老二的存在,使得青冥天下的太平岁月,尤其是山下诸国的稳定,别说蛮荒天下,就连浩然天下和西方佛国,都无法跟青冥天下相提并论。
天下十四州,世俗王朝和大小国家,几乎所有的大仗,都是在“抓紧时间”,在白玉京二掌教余斗即将卸任“掌教”的尾声,就开始谋划,布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后在陆沉执掌白玉京那一百年内动的手,等到大掌教接管白玉京,基本上该打的仗也打完了,刚好可以休养生息,偶有边境冲突,一国分合,也会在最后几年,按兵不动,双方达成默契,只因为余斗即将重新掌管白玉京了。
历史上也有一些杀红了眼的大王朝,不管不顾,无一例外,都会有来自白玉京的一盆凉水当头浇下。
所谓“凉水”,可能是一场气势磅礴的术法暴雨,当然也可能是紫气楼的一场剑雨。
只有山巅修士,才知道白玉京某个隐蔽的深远用意,五城十二楼,尤其是余斗这一脉,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那个“兵家”的蓬勃发展。
不管怎么说,既然总体上还是天下太平的,白玉京订立的规矩又重,那么称得上闲云野鹤的练气士,自然而然就多了,修道之余,诸事可做,大有可为。
反正不用太过勾心斗角,在诗词曲赋琴棋书画边耗费光阴,静极思动了,大可以云游天下,在山下留下一连串的志怪传奇和仙迹美谈。
比如朱某人其中有个道号叫“绿萍”,初听不觉如何雅致,结果有了那句“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便一下子觉得意思大不相同了。
便有不少修士恍然大悟,原来学道之人,懂点诗词歌赋,多看几本杂书,当真有用。
朱某人在山上仙府,山下江湖,红颜知己都很多。
还有一件事,白玉京三掌教,始终觉得自己跟朱某人是极好的朋友。
但是朱某人,这么多年一直在跟白玉京陆掌教竭力撇清关系,几乎逢人就说,我跟陆掌教真心不熟,认识而已,朋友一说都做不得准,就更别提什么挚友了……结果适得其反,他越解释越是一笔糊涂账,朱某人就差没有被逼得去通过山水邸报昭告天下,自己根本不认识陆沉了。
这还真不是朱某人矫情,实在是那位陆掌教的名声……只说一点,玄都观对外宣称,但凡只要是陆掌教的好友,就一定是我们玄都观的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