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2238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刘羡阳压低嗓音问道:“你就不怕陈平安知道了,跟你翻脸?”

  顾璨淡然道:“后果如何,我只会比你更清楚。”

  刘羡阳听到这个答案后,点点头,拍了拍顾璨的脑袋,“不错,算我没白交你这么个朋友。”

  顾璨推掉刘羡阳的手,以心声提醒道:“终究只是一幅画像,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刘羡阳嗯了一声,然后回了顾璨一句,“这种事情,我只会比你更清楚。”

  顾璨以心声说道:“作为报酬,师父让我问你一件事,有没有见过那位坐镇光阴长河的‘阍者’神灵。”

  刘羡阳神色凝重起来,摇头说道:“这里不合适聊这个,到了犹夷峰,算了,我们还是去了神秀山再说。”

  顾璨说道:“既然有了答案,就不用这么费事了。师父只需要知道那个存在,到底是否还存在。我只负责帮师父确定有或无。至于其它的,如果师父想要知道更多内幕,他自然会来找你。”

  刘羡阳伸出手心揉着下巴,“白城主喝不喝酒,有没有格外钟情的仙酿?如果有的话,你帮忙搞几坛。”

  顾璨用家乡方言骂了一句,按照当年他们仨的相处风格,其实就算是答应下来了。

  刘羡阳双手抱住后脑勺,身边顾璨更像个读书人。

  也是同乡的赊月跟灵验,她们就走在各自道侣、主人的身后。

  刘羡阳懒洋洋道:“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都不用曹慈递出那一拳,那么你的那些槐叶,就跟着派不上用场了。”

  顾璨说道:“说大话吹牛皮,你最在行。”

  显然是陈平安已经将那场狭路相逢的蛮荒厮杀,告知刘羡阳了。

  估计是他担心刘羡阳不肯邀请自己当伴郎?

  刘羡阳贼兮兮笑道:“你跟这位姐姐,到哪一步了?”

  顾璨冷笑道:“跟你和赊月一样。”

  刘羡阳有些吃瘪。吵架这件事,顾璨是很有天赋的,当年他跟陈平安加起来,都不如一个鼻涕虫,当然了,那会儿加不加个闷葫芦的陈平安没啥两样。

  顾璨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说一点自己的猜测,你身边的赊月,她以后的成道契机,可能跟我们家乡那边的神仙坟,还有灵飞宫那个道号洞庭的湘君,以及眼前这座旧称‘白岳’的齐云山,都有关系,至于如何串联在一起,如何延伸出更多的线索脉络,你自己想去。”

  刘羡阳点头道:“当年齐先生将余姑娘放到我们家乡那边,肯定是有大有深意的。”

  记得有次在铁匠铺子那边,一起吃老鸭笋干煲,余姑娘提过一件事,姜尚真曾经与她说过几句好似游仙诗、步虚词的东西。

  结果等到刘羡阳问她是具体是什么内容,余姑娘说是什么登青天,圆满补缺钱,月色白云啥的,记不太清楚了。

  一下子就把自认足够心宽的刘羡阳给整懵了。

  后来还是刘羡阳跑去跟陈平安问起此事,帮忙问来了全部内容。

  刘羡阳突然一巴掌扫过去,以心声教训道:“什么赊月,没大没小,喊嫂子!”

  顾璨只是一低头,躲过刘羡阳的袭击,转头笑道:“嫂子,要不要我跟你聊一些泥瓶巷的旧事,其实蛮有意思的。”

  刘羡阳笑哈哈,赶紧伸手勒住顾璨的脖子,压低嗓音说道:“鼻涕虫……都是自家兄弟,喊你一声顾大哥又如何!”

  赊月笑道:“不就是王朱嘛,我知道的,以前刘羡阳常去泥瓶巷看她。”

  顾璨转头笑道:“原来嫂子知道了啊,那就没啥事可讲了。”

  刘羡阳松开顾璨,自顾自抽了抽鼻子,狠狠抹了把脸,呆呆望向前方,我要这剑仙境界、宗主身份有何用。

  不等顾璨幸灾乐祸,就被刘羡阳先伸手绕后,先憋出个闷屁来,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手拍在脸上。

  等到顾璨骂了一句家乡方言,刚想要还手,刘羡阳已经风驰电掣御剑远去。

  顾璨想了想,还是没有追过去。

  小时候,总是这样。

  鼻涕虫,别哭了,来,用袖子给你擦擦脸。

  一声屁响,再啪一声,虚握拳头摊开作手掌,捂在小鼻涕虫的脸上。

  那会儿毕竟年纪小,吃过很多次亏了。

  孩子总是哭得撕心裂肺,便有人安慰他,说没事,肯定会帮他教训那个已经大笑着跑远的刘羡阳。

  不过每次上山下水,所有的收获,那个人和刘羡阳,都会让挂着两条鼻涕的孩子带回家。

  刘羡阳确实从来不是小气的人。

  不然当年的鼻涕虫,为何跟同在泥瓶巷的宋搬柴那么“好说话”?

  大骊京城,在陈平安离开科甲巷兵部衙署之后,沈沉还是喊来了两位尚书大人。

  在屋内等人的时候,沈沉站在书桌那边,伸手摩挲着一方古砚,材质一般,但是传承有序,有些年头了。

  据说是大骊首任兵部尚书的文房清供,那个老人,死在了衙署之内,当时还有一份未写完的兵部公文,砚池犹有新墨。

  然后不知怎么的,这方砚台就一代代传下来,留在了兵部衙门里边。

  这么一方据说砚制大几百年了的小小古砚,不知送走了多少个沈沉这样的老头。

  沈沉听到屋外再熟悉不过的两种脚步声,回过神,绕过书桌,走向一条椅子。

  跨过门槛进了屋子,工部尚书温而径直问道:“帮着联系北俱芦洲三郎庙和骡马河柳氏一事,他是不是没点头?”

  沈沉笑道:“贼精。岂会那么容易就点头,陈国师又不是愣头青,听了几句好话,就乐呵呵拍胸脯答应下来。”

  户部尚书沐言问道:“玉圭宗和云窟福地那边呢,也一并拒绝了?”

  沈沉说道:“一半一半吧,姜尚真说自己在玉圭宗那边说话不管用,言下之意,是让我们自己去找人聊了。但是他们姜氏的云窟福地,没什么问题,很愿意跟我们大骊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具体的合作事项。因为你这个管钱袋子的财神爷都没到场,姜尚真也就没说他出面,只是说会让姜氏家族管事的人,走一趟京城。”

  说到这里,沈沉忍不住笑道:“我们总不能只因为一位当过宗主的大剑仙,明明战功卓著,今儿坐在御书房门口,一句话没说,就不把他当回事。”

  温而点头道:“毕竟是姜尚真。”

  既然来都来了,三位尚书,一主两客,就又聊了些军国大事。

  等到温而和沐言起身离去,老尚书都没有起身,毕竟年纪了,有些精神不济,就没有送客。

  老人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片刻,这才缓缓起身,走去书架那边,那边藏着几部薄薄的艳本书籍,很不显眼,老人熟门熟路抽出一本,蘸了蘸口水,掀开一页,书内描写女子姿容神态,是一绝。

  某些看似并不如何香艳的留白描写,更是余味无穷,例如当下老尚书所看篇幅,便是写一场云雨过后,情郎已经翻墙逃离,闺阁内的女子对镜梳妆,镜中有佳人,满脸桃红颜色,鬓角香汗,似乎吃疼,女子伸手轻揉胸脯,微微皱眉,似怨还羞……

  这本难登大雅之堂的书籍,最早是从北俱芦洲那边流传到宝瓶洲的仙家渡口,一路兜兜转转,就被年轻时候的沈沉收入囊中了。

  编撰这本小说的,正是当年以金丹境修为在北俱芦洲那边兴风作浪的姜尚真。

  老人又翻了几页,这才将书籍放回书架原位。

  其实先前姜尚真问的那个问题,“当官有啥意思?”

  这位大骊兵部老尚书并没有正儿八经给出个答案。

  不说别洲别国,只说我们在大骊朝廷当官,尤其是在兵部当差,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位耄耋老人,背靠着书架,怔怔出神。

  沈沉,字弘毅。

  按照说文解字,在某些诗词文章里边,以及金石一道,沈与沉两个字,其实可以互换。

  既然姓沈名沉,自然就需要一个“字”来与姓名互补了。

  沈沉视线偏移,望向门口那边。

  遥想当年,一气之下,当时在吏部当官的沈沉,与国师崔瀺政见不合,沈沉就直接辞官不干了,当场摔了官帽在地上,才有了那句官场皆知的名言。

  “去他-妈的外乡佬!”

  后来又是崔瀺亲自带着沈沉来到兵部衙署,跨过门槛进入屋子之前,崔瀺停步,问沈沉可曾想好了?你一个没摸过刀、披过甲的文人,想要在这间屋子坐稳位置,不太容易。

  沈沉说崔国师只要跟我保证一事,那帮武夫,别动不动就拎着刀子进屋子砍我,我就有本事治理好一国兵部。

  同样是大骊国师,还是同门师兄弟,陈平安到底年轻,比不得师兄崔瀺,呵呵,差得有点远喽。

  跟浩然绣虎相提并论,是在欺负人?放屁,谁让你陈平安今天坐上了那条椅子!又不是别人!

  不拿你跟崔瀺比,难不成跟我沈沉比啊。

  不过话说回来,今日一见,对那陈平安,老人其实印象还行,肯定不至于失望。

  老人走向书桌,突然停步,揉了揉眼睛,眯眼凝神望去,确定自己没有眼花。

  因为桌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方形制朴拙带螭龙纽的印章。

  沈沉缓缓走过去,没有着急拿起印章,双手负后,低头那么一瞧,好像边款分出题款与落款。

  题款内容是两句话。

  圣贤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史书别载一语,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落款又有一句。

  大骊陈平安拟古将军印式刻之,弘毅先生教正。

  沈沉笑了笑,点点头,还不错。

  老人倒是没有什么惊讶,也无惊喜。

  老尚书这辈子看书无数,书上的好词句茫茫多,不差这几句……马屁话,嗯,怎么可以说是马屁话呢,必须是好话啊。

  然后沈沉捻起印章,看那底款内容,一愣,老人长久无言,轻轻放下,稍稍摆正,沉默许久,老人又再次拿起,看了又看。

  最后才舍得将那方印章放回桌上,沈沉看了眼门口位置,再看了眼那张座椅。

  崔瀺与陈平安,不愧是同门师兄弟。

  以读书人身份领衔一国兵部的沈沉,来不及与国师崔瀺询问某个问题。

  我这兵部尚书当得如何?

  而那底款的七字印文,就像是代替崔瀺给出的某个答案。

  书生到此是豪雄。

第1056章 酒力不支吾

  暖日融融,春光骀荡,花信有期,梅李桃花次第开。

  在那书肆林立的京城琉璃厂,一个容貌俊俏的年轻人,腰悬一枚包浆亮如油光的紫葫芦酒壶,坐在铺子门口嗮太阳,吃着一碗来时路上购买的豌豆黄,一边跟屋里相熟的店铺掌柜砍价,说自己相中的那几本书籍,就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一边跟隔壁书肆支起个路边摊子晒书的老板娘眉来眼去,同时在这里守株待兔,一举三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22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38/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