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斜回双臂环胸,摇晃双腿,说道:“有屁就放。”
程朝露小声道:“歇会儿,我虽然也不太喜欢崔嵬,但是……”
不等程朝露说完,于斜回就有点不乐意了,抢过话头,没好气“崔嵬好歹是下宗掌律,这家伙心眼小,你说话注意点。”
自己不喜欢崔嵬,你凭啥?凭你小厨子还是个下五境剑修?
歇会儿,这是白玄给于斜回起的绰号,还有程朝露的小厨子,纳兰玉牒的小算盘,只是总比孙春王的那个“死鱼眼”好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斜回他们一个个的也就默认了。
当然还有白玄自封的小小隐官,只是谁都不承认就是了。好像上次遇到那个“小隐官”陈李,白玄当时还吃瘪了。
程朝露习惯性揉了揉肥胖脸颊,哈了一声。
九个远游他乡的孩子当中,小胖子是脾气最好的那个。
不过上次在云窟福地,程朝露生平第一次与人问拳,就赢得干脆利落,好像对方还是个龙门境修士,虽说是那只大白鹅暗中动了手脚,却已经让孩子们刮目相看,他们嘴上不说,可心里边都是有杆秤的。当时就连崔东山都小有意外,不料还是个焉儿坏的小暴脾气,一动手就毫不含糊。
毕竟是生在剑气长城那么个地方,敢打能打,比姓什么,更重要。
太象街和玉笏街的高门子弟,不是剑修还好,如果是剑修,却在战场上出剑软绵,挣不来实打实的战功,最让人瞧不起。
程朝露小心翼翼说道:“歇会儿,不管怎么说啊,反正我是瞧出来了,隐官大人对你师父,可没有半点瞧不起,不对,是很瞧得起!至于为啥,我是不懂的,反正就是有这么个事儿。”
于斜回学隐官大人双手插手在袖,板着脸点点头,小厨子总算说了句像样话。
要是瞧不起,那个崔嵬能在落魄山落脚当供奉?名次还不低呢。如今更是下宗的掌律。
如果不是很瞧得起,能跟隐官大人和大白鹅同桌喝酒?他可看得真切,记得清楚,隐官大人与人主动敬酒的次数,崔嵬排第二。
程朝露说道:“不晓得虞青章和贺书柜,这会儿到哪里了。”
于斜回没好气道:“俩没良心的东西,我管他们到哪里了。”
程朝露小声道:“算不算人各有志?”
于斜回嗤笑一身,不置可否。
于斜回瞥了眼远处,那个见谁都没个笑脸的隋右边,已经走得很远了,这才压低嗓音问道:“小厨子,你跟我说句实话,嗯?”
“啥?”
“你师父,与咱们隐官大人,嗯?!”
程朝露一头雾水,“啥意思?”
于斜回伸手出袖,拍了拍小胖子的肩膀,学隐官的动作,再学隐官的说话口气,“朝露啊,你也就是傻人有傻福。”
听说在剑气长城的那个酒铺桌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喊人名字不带“啊”,显得不亲近,就是外人,绝不是托。
程朝露嘿嘿一笑,傻人有傻福,这话爱听得很呐。
于斜回突然跳下栏杆。
程朝露转头一看,原来是隐官大人来了。
于斜回提醒道:“不该说的别说!”
程朝露使劲点头,“晓得!”
陈平安笑问道:“什么事情是不该说的?”
于斜回哀叹一声,“小厨子偷偷喜欢纳兰玉牒呢。”
程朝露瞬间目瞪口呆。
陈平安咦了一声,故作惊讶道:“我还以为程朝露喜欢姚小妍呢。”
拿起手中并拢的油纸伞,拍打掌心,陈平安自顾自点头道:“是了是了,难怪会花钱跟纳兰玉牒买书,原来是故意套近乎,程朝露你小子可以啊,小小年纪就有这种悟性,以后不愁找不到媳妇。”
程朝露涨红了脸,根本不是这回事啊。
纳兰玉牒那个小财迷,确实是有个好习惯,隐官大人说的那些金玉良言,她都会一句一字抄录下来,程朝露担心自己会遗漏拳理,就需要经常跟她借阅“档案”,每看一页都要花钱,其实一页也没几个字,经常就只有一句话,纳兰玉牒还专门给程朝露捣鼓出了一本账簿,算利息的那种。
于斜回在一旁捧腹大笑。
于斜回笑过之后,小声道:“隐官大人,我可以跟你保证,我肯定会很快跻身洞府境,不会比孙春王和白玄慢太多的。”
程朝露见歇会儿都立下军令状了,只得跟着说道:“隐官大人,我争取不垫底。”
其实要说心里话,反正九个同龄人里边,怎么都会有个垫底的,是自己也不差啊。
何况隐官大人早就说了,笨人修行就有笨法子。
陈平安笑道:“天底下最难学问在努力,天底下最简单学问在结果。”
于斜回点点头。
然后陈平安眨眨眼,转头打趣小胖子,“这句话,回头记得说给纳兰玉牒听啊,这不就有跟她聊天的机会了,别谢我。”
于斜回又开始捧腹大笑。
程朝露叹了口气,要是被纳兰玉牒晓得了,自己会被打个半死吧。
陈平安从袖中拿出四本书,一人两本。其中两部《剑术正经》,一部《撼山拳谱》,当然都是手抄摹本,拳谱是给程朝露的,此外还有一本册子,则是给于斜回的,陈平安也没有心声言语,开口笑道:“于斜回,这本册子,记得好好保存,不要轻易给外人看,书上内容,不一定有用,你就当看杂书好了。”
于斜回的本命飞剑,恰好就是名为“破字令”。
因为夜航船的关系,在文庙那边,陈平安对此专门翻了些书籍,有些心得,就拣选内容,记录成册。
两个孩子郑重其事双手接过书籍后,与隐官大人道谢。
陈平安伸出手,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脑袋。
于斜回将两册书放入怀中后,突然小声道:“隐官大人,听说你在江湖上认识了茫茫多的红颜知己。”
陈平安心一紧,面不改色,微笑问道:“听谁说的?”
于斜回说道:“白玄啊,还能是谁,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程朝露可以作证。”
小胖子开始装傻。
大概除了那个孙春王,谁都有点怵白玄。
之前在落魄山的藩属山头拜剑台那边,白玄大爷对待练剑,是当真半点不上心的,倒是练拳比程朝露还卖力,经常念叨一番口头禅,“我白玄大爷还需要练剑吗,是跟着隐官大人来这边当神仙的吗?当然不能够,我是学拳来了,省得以后混江湖,说我一个练剑修仙的,欺负他们舞枪弄棒打熬体魄的。”
偏偏白玄修行惫懒至极,炼剑速度却极快,所以就喜欢每天双手负后,走门串户,“好为人师”,为其他人指点修行,问题是白玄的三言两语,往往一语中的,还真有用。
陈平安笑道:“好的,回头我就跟白玄好好聊聊。”
最后一大两小,三位剑修,一起在栏杆旁眺望远处风景。
雨后天晴,气象一新。
大地河川,仿佛无主之物。雨后江山,好似金铁铸成。
风鸢渡船上边,除了意气风发的二管事贾晟,每天只知道埋头算账的账房张嘉贞,还有无所事事的掌律长命,反而是她的嫡传弟子,小算盘纳兰玉牒,在账房那边真能帮上忙,给张嘉贞打下手,记账算账,有板有眼。
当然最百无聊赖的那个,肯定是名义上为风鸢渡船保驾护航的米大剑仙了。
一来二去,米裕倒是跟柴芜这个小姑娘混得挺熟,她好像钟情于云里来雾里去的渡船生活,没有在仙都山那边落脚,反而一直留在了渡船上边,修行之余,就趴在窗台那边看看风景,或是绕着船头船尾走几圈。
小姑娘独自喝酒,那是极有大家风范的。
跟她的修行一样,没人教,天生的。
呲溜一声,点点头,捻起一碟盐水花生,一盘拍黄瓜,一碟酱肉。
师父说得对,当神仙好,花钱吃肉,不用花钱。
所以要好好修行,绝不能被山主大人赶下船去,争取当个嫡传弟子。
柴芜就是有些犯愁,那个被师父说成酒量与他有一拼的山主大人,好像是觉得自己比较笨,不太适合修行,估计这位山主老爷,也确实手头事情多,反正都不乐意亲自传授学问了,后来都是让那个小陌先生出马。
陈平安让米裕近期帮着小姑娘护道几分,毕竟在练气士当中,剑修和符箓修士,门槛都是出了名的高,最讲究一个老天爷赏不赏饭吃。
渡船一路南下,走了趟最南边的驱山渡。
驱山渡一处山岗之巅,有个皑皑洲刘氏客卿在那边驻守,名义上是帮着接引一些跨洲渡船,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可做。
这个被誉为“徐君”的徐獬,才两百岁,就是一位大剑仙了。
在家乡金甲洲,徐獬曾经出剑阻拦过完颜老景的倒戈一击,在那之前,徐獬一直名声不显,直到乱世来临,才横空出世。
在山顶与徐獬下棋“小赌怡情”的王霁,是玉圭宗祖师堂供奉,有个监斩官的绰号。
王霁与种秋都是读书人,一见投缘,还抽空下了几局棋,至于一旁观战的米裕与徐獬,双方则没什么可聊的,只是对视一眼,就再无下文。
在玉圭宗的碧城渡,风鸢渡船这边,得知一事,空悬多年的神篆峰,刚刚有了个新主人,而且玉圭宗祖师堂没有任何异议,专门为这名剑修破例,不用他跻身金丹,就得以提前入主神篆峰了。
因为那个孩子如今才九岁,是位龙门境剑修。
听说拥有三把本命飞剑。
好像除了“天之骄子,应运而生”,也没什么道理可以解释了。
而玉圭宗如今光是可以同时容纳数艘跨洲渡船的私人渡口,不包括宝瓶洲下宗的真境宗在内,就多达三座,除了碧城渡,还有逆旅渡和远山渡,后两者都建立在藩属山头。
之后渡船北归,期间在燐河附近悬空停留。
种秋和米裕,联袂去了趟河边的那个摊子。
陶然在种夫子这边还算客气几分,见过几面,印象颇好。
这位金丹剑修就说先前来了拨人,自称同样来自仙都山,其中一个青衫刀客,还说是崔仙师的先生,叫陈平安。
此人在这边喝了碗酒,没闹啥幺蛾子,就是此人说话不着调,说自己是宝瓶洲的那个陈剑仙。
既然言语这么风趣,怎么不去天桥底下说书挣大钱呢。
米裕眼神怜悯,伸出手,想要拍拍这位金丹剑仙的肩膀,以示安慰。
陶然这些话,要是被裴钱听见了,呵。
陶然肩头一歪,避开那只爪子,他跟这个自称余米的家伙半点不熟,两次见面都是一身白衣的,你当自己是剑气长城的齐廷济,还是跟齐老剑仙同桌喝过酒啊?
再说了,陶然一看这厮的相貌气度,就是跟姜尚真差不多路数的风流胚子,碍眼得很。
米裕收起手,拿起桌上的一碗酒,抿了一口,喝得米大剑仙直皱眉头,掺水了吧?
如今的陶然,确实不清楚一事,昔年剑气长城,几乎每次轮到齐廷济巡视城头,都会主动去那云霞中找米裕喝酒。
虽然双方年龄悬殊,境界剑术也算悬殊,却都是剑气长城公认的美男子,而且一个“齐上路”,一个“米拦腰”,很有得聊。
种秋笑着也没解释什么,只是与陶然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
陶然倒是没有什么不耐烦的,一一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