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小冬跟随其后,离开养心斋,留下李二和说书先生。
大隋皇帝有些愁容,和高大老人并肩走在廊道,“茅老何以教我?”
茅小冬笑道:“很简单啊,让那些家族的话事人,不管能打的还是不能打的……好吧,其实在李二跟前,就没一个能打的,全部一股脑进宫,然后站着不动,就那么杵在那李二跟前,只低头认错,摆出一副挨打不还手的可怜架势,这事情就算一笔揭过了。陛下放一百个心,李二那么憨厚淳朴的性子,肯定不会出手的。”
大隋皇帝停下脚步,恼羞成怒道:“茅老,你说实话,是不是就在等今天看寡人的笑话?”
茅小冬大笑着摇头道:“实不相瞒,我也不知道李槐有这么个爹,早知道如此,我就早些入宫面圣了,哪里会闹出这么大动静,如今陛下肯定惺惺念念,指不定将来哪天就会迁怒于书院,得不偿失啊。”
大隋皇帝气笑道:“迁怒个屁,寡人敢吗?”
茅小冬突然收敛玩笑意味,小声提醒道:“陛下,如陛下的长辈所言,眼下虽是折损面子的坏事,但是长远来看,这定然是一桩好事!”
大隋皇帝笑道:“寡人没那么糊涂!”
高大老人促狭道:“陛下如果真糊涂,我哪里敢带着学生们来到大隋。”
大隋皇帝招来宫中内侍,传话下去后,问道:“这次李二愿意点到即止,茅老的锦囊妙计,和李槐的两位先生,功莫大焉,寡人跟茅老你就不客套了,那两位先生,需不需要寡人让礼部嘉勉一番?”
茅小冬神色肃穆,拒绝道:“不用!”
大隋皇帝疑惑道:“为何?”
茅小冬沉声道:“陛下要知道一件事,这就是我山崖书院的真正学问所在,何须大隋刻意嘉奖?以后十年百年,我山崖书院仍是会如此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大隋培育、呵护真正的读书种子。”
大隋皇帝心头一震,仿佛是第一次认识眼前的高大老人。
心头那一点帝王心性的芥蒂,终于一扫而空。
大隋皇帝后退一步,是今天第二次作揖行礼,“朕为大隋社稷,先行谢过山崖书院!”
高大老人没有躲避,有着十足的僭越嫌疑,就这么堂而皇之接受一位君主的隆重谢礼,肃容道:“茅小冬为山崖书院坦然受之。”
————
李二离开皇宫的时候,跟茅小冬一起走在那条御用廊墙之中,总觉得给身旁老人算计了一把,有些闷闷不乐。
茅小冬笑道:“认错了就行,你还真要打得他们个个躺着离开皇宫啊,以后你儿子是要在京城书院求学很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今让他们自认理亏,加上大隋皇帝,都觉得欠了你李二一个天大人情,不挺好?”
李二叹了口气,“总觉得这些人是不长记性的,我又不能留在书院,以后茅老你多照顾李槐他们。”
茅小冬点头道:“应该的。再说了,不是还有那个弋阳郡高氏老祖嘛,对吧?”
一位佝偻老人现身于廊墙之内,点头笑道:“对的,李二你这次主动退让一次,大隋自然就愿意拿出双份的诚意。”
李二点点头,“希望如此吧。”
茅小冬笑问道:“李二,你在骊珠洞天就是九境武人了,怎么还活得那么窘迫寒酸?如今更是十境武人了,整个东宝瓶洲的武道前三甲,而且战力肯定还要在宋长镜前头。就没想着告诉家里人,好歹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嘛。”
李二摇头道:“哦,给我媳妇穿上花衣服,穿金戴银,让李柳有一大堆胭脂水粉,李槐每天大鱼大肉,就真是对他们好?我觉得不是。”
茅小冬打趣道:“万一你媳妇子女觉得是呢?”
李二仍是摇头:“有人让我不许那么做,这是一方面,二来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以前在小镇上,就我媳妇他家那些的亲戚,那还不得坏事做尽。到时候我怎么办?打死他们?跟他们讲道理?人家会听?还不是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最后肯定只有我媳妇最伤心,自家和娘家两头难做人。当然了,在骊珠洞天里边,家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二完全收敛气势之后,真是比普通汉子还不如,缩头缩脑的模样,但是言语之间眉飞色舞,再不像以往在小镇那般臊眉耷眼窝窝囊囊的,“虽然一直待在屁大地方,可这点道理我还是想得通的。一家人,安安稳稳的,谁都饿不着,儿女媳妇想吃就吃得上肉,嘴馋了我也能喝得上口酒,比啥都强。”
李二望向廊墙外的京城风景,有句话放在心底,没有说出口。
我哪怕真的是个窝囊废,可如今在我儿子心里,我李二已经是个还不错的爹,没给他丢人现眼,你们知道我李二知道这个后,有多开心吗?
李二一想到这里,就告辞一声,一闪而逝,火烧屁股地赶往东华山书院。
除了想念那娘仨,再就是一件关于儿子的事情,他李二如今可以出手了。
————
茅小冬感叹道:“李二算是活明白了的,很多聪明人远远不如他。”
说书先生笑道:“甲子之前的十境武夫,怎么可能真是蠢人?”
不过这位佝偻老人唏嘘道:“不过就目前看来,还是三人之中战力最弱的大骊藩王宋长镜,最有希望达到那个境界,不单单是宋长镜年纪最轻这么简单。”
茅小冬点头道:“宋长镜的武道心性之好,比年纪轻轻还要可怕。”
佝偻老人笑问道:“你是说那人以绝对碾压的姿态,出现在大骊皇宫后,宋长镜敢于誓死不退吧?”
茅小冬笑着反问,“你是想问大骊的白玉楼,到底是真是假吧?”
两位算是活成精的老狐狸并肩而行,视线没有任何交汇。
————
李二回到住处的时候,媳妇他们正在吃饭,林守一弄了两大食盒的饭菜,满满当当的一桌子,妇人跟李槐坐一条长凳上,李柳和林守一相对而坐,还有一条凳子留给了迟迟未归的汉子。
两手空空的李二走到门口,才记起忘了买点东西,因为有林守一在场,妇人只是丢了个等下再跟你算账的眼神,李二搓着手坐下后,发现还有一坛酒,李二看了眼林守一,问道:“要不一起喝点?”
林守一犹豫了一下,点头道:“我酒量不好,就陪李叔叔稍微喝点。”
李二咧嘴笑道:“酒量不好怎么行。”
妇人怒道:“怎么不行了?家里有一个酒鬼还不够?!”
林守一多聪明一人,顿时手一抖,差点把递过去接酒的大白碗,给摔在桌面上,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冷峻少年,在这一刻笑得如何都合不拢嘴。
李二也给妇人吓得一哆嗦,同样差点没拿稳酒坛。
李槐使劲啃着油腻的大鸡腿,含糊不清道:“爹,明儿我去山脚帮你你买坛好酒,钱我跟林守一借,以后先让陈平安帮我还,你只管喝。”
李二笑逐颜开,重重唉了一声,像是从儿子那边得了一道法外开恩的圣旨,奉旨喝酒,在媳妇面前就心里不虚啊。
妇人在儿子这边,那一向是和颜悦色说话的,“酒可以买,买最便宜的就行了,你爹喝好酒,那就是糟蹋银子。”
李二给林守一倒了大半碗酒,再给自己倒了一碗,点头笑道:“对对,便宜的就成,不用好酒。”
李槐白眼道:“娘,你这么管天管地的,真不怕爹哪天跟小狐狸精跑了啊?”
妇人朝坐对面汉子媚眼一抛,暗藏杀机,“他敢?再说了,那也得有人要才行,对吧?”
汉子赶紧喝完一大口酒,点头道:“是是是,没人要。”
妇人一拍桌子,“没人要是一回事,你心里有没有歪念头又是一回事,说!有没有?!”
汉子立马放下大白碗,挺直腰杆,保证道:“绝对没有!”
然后妇人就斜瞥一眼正襟危坐喝着酒的林守一,再笑着对自己女儿说道:“柳儿,以后要找个老实人嫁了,知道不,才不会受欺负。”
少女微微点头,始终笑而不言,只是俯身给李槐碗里夹了一块剔去鱼刺的鱼肉。
林守一只敢用眼角余光偷偷看着少女,酒才喝了一小口,有些醉醺醺痴痴然。
就像是看到了世间最美的山水画卷。
————
第二天,李槐偷偷给他爹买了一壶好酒,拉着他爹在湖边,蹲在一旁看着他爹喝酒,小声叮嘱道:“这壶贵,爹你先喝着,那壶便宜的放屋里头了,回头饭桌上再喝,娘亲就不会说你了。”
李二笑着点头,使劲喝酒。
汉子觉得这比什么跻身十境,高兴多了。
汉子憨憨问道:“老贵了吧?”
孩子双手托着腮帮看着自己爹,笑脸灿烂,答非所问道:“爹,你放心,我在书院过得挺好,真的。你们还能来看我一趟,我可高兴了。”
汉子点点头,只敢低头喝酒,差点喝出泪花来。
他这才想起,昨天回来得比较急,好像忘了还有个蔡京神没见着,等喝过了酒,这次就不去讲道理了,打一顿再说吧。
第171章 杨柳依依的少女
茅小冬出现在雅静小院,看到吊儿郎当哼着小曲的白衣少年,正盘腿坐在石凳上,对着那盘棋局,两手张开,分别放在黑白棋盒的边沿上,入神思考的同时,手指轻轻拍打棋子,发出重重叠叠的清脆响声。
在高大老人出现后,崔东山轻声问道:“如何了?李二大爷有没有拆烂皇宫?”
茅小冬来到石桌旁,瞥了眼胜负趋于明朗的棋局,没看出太大的明堂,就不再费神,坐在一旁,“你,或者说你们两个,到底有什么谋划?”
崔东山不转头,啧啧道:“这才到了东华山没几天,就开始为大隋江山操心啦?小冬啊,真不是我说你,见异思迁没啥,可喜新厌旧如此之快,可就不厚道喽。”
茅小冬一掌拍在石桌上。
所有棋子从棋盘上蹦跳起来,悬停在空中,黑高白低,像是两幅上下叠加的图画,但是不管茅小冬横看竖看,不论如何打量,都看不出更多玄机,冷哼一声,棋子瞬间落回原处,丝毫不差。
崔东山始终保持之前的古怪姿势,“山崖书院该如何就如何,不过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咸吃萝卜淡操心作甚?难道大骊吞并了大隋,山崖书院就没啦?我看不会嘛,既然大隋一样给不了你们七十二书院之一的身份,以后重归大骊,大不了寄人篱下,反正相差不多。”
茅小冬厉色道:“书院书院,重在学生,重在夫子,而不是山崖书院这四个字!且不说书院里那些大隋学子,便是跟随我离开大骊的那拨孩子,如今尚显稚嫩,他们的精神气,如何经得起多次折腾!”
崔东山缓缓收回手,不过攥紧了一把棋子,在手心咯吱作响,转头望向勃然大怒的茅小冬,
崔东山脸色如常,微笑道:“说得挺大义凛然,只可惜你茅小冬终究学问有限,想事情想得太浅太近了。”
高大老人冷笑道:“就你崔某人想得多算得远。”
崔东山站起身,攥着手心那把棋子,围绕石凳缓缓踱步,打趣道:“寺庙不在僧人在,僧人不在佛经在,佛经不在佛法在,佛法不在佛祖在。”
崔东山扬起脑袋,一手负后,一手轻轻拧转手腕,闲庭信步道:“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啊。等到你什么时候真的想通了书院的存在意义,山崖书院才算真正找到了一处不败之地,至于是在哪家哪姓哪国的疆土上,都无所谓了。”
茅小冬嗤笑道:“当山崖书院是学宫啊,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屹立不倒?”
崔东山停下脚步,隔着一张石桌一副棋盘,凝视着高大老人,反问道:“有何不可?”
崔东山轻轻跨出一步,“走走看?”
茅小冬神色凝重,摇头道:“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崔东山也跟着摇头,啧啧道:“你真该见见我家先生陈平安。”
初冬的太阳,高高挂在空中,阳光暖洋洋铺洒在高大老人的身上,老人笑道:“能够让齐静春托付重任,陈平安自然是不错的,可你定然是狗改不了吃屎,在算计着什么。”
崔东山笑骂道:“喂喂喂,小冬你学问都读到狗身上去了,可以,没问题,但是别随便带上我啊。”
茅小冬不愿在这里跟这家伙勾心斗角,站起身,“就你那点狗屁学问,丢地上,路边的狗都不稀罕叼一口。”
崔东山哈哈笑道:“嫉妒,嫉妒。”
茅小冬大步离开院子,背对着崔东山,“李二这趟硬闯皇宫,火候正好,你别得寸进尺,只要之后惹出任何麻烦,我拿你是问,别怪事先没跟你打招呼。”
崔东山望向那个背影,尴尬道:“这样不好吧?李二大爷想做什么,我一个九境小蝼蚁,拦得住?如果我先生在这里,倒是真不难,心平气和讲道理,他比我擅长。”
茅小冬转头望向那个一脸故作为难的家伙,“心平气和”道:“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打烂你那颗脑袋,看看里头到底装着什么。”
崔东山伸出一只手,翘起兰花指,故作娇羞道:“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