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仙侠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直播现代生活,老祖宗们破防啦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不想秃头的少女   小说类别:武侠仙侠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03-18 20:00:37

  {苏洵花了十九年,确实练出了两个满级号,两个儿子同榜进士及第,轰动京城。}

  学子:那我们还考吗?┭┮﹏┭┮

  {这里顺带说一下,苏洵一生都没有考中过进士,还有苏轼是策论第二名,并不是科举第二名。}

  苏洵:这个就不必宣扬了,多宣扬宣扬我和夫人培养的两个儿子就好了。

  {……苏家父子三人的文风都学自韩愈……欧阳修一直想要重新扛起韩愈古文运动的大旗,整顿文风,所以欧阳修在京城不遗余力地宣传苏家父子……在欧阳修的四处安利下,二十岁的苏轼就已经名满京城了。}

  [这个算是押中考题人了]

  韩愈:欧阳修懂我 !希望他能够成功!

  众学子:可不是押中了嘛!这种待遇,我们也好想要ε=ε=ε=(#>д<)ノ

  现在学昌黎先生的文风还来得及吗?

  {苏轼和苏辙在为母亲守孝三年后,重回京城。}

  “快,快请大夫!”苏洵握住程氏的手关切道,“夫人,你有感觉哪里不舒服吗?”

  程氏:“现在还不错,就是相公你的手握得有点紧。”

  苏轼和苏辙也关切地望向母亲。

  从小母亲就关爱他们、教育他们,他们真的不敢想母亲离开他们的场景。

  {兄弟俩又拿下了制科考试……苏轼在制科考试中拿下的还是最高的三等,为百年来第一人……宋仁宗很看重苏家两兄弟,甚至因为苏辙生病,专门为他延期制科考试。最后在考试结束后,宋仁宗感叹,我又为大宋淘到了两位宰相。}

  [一等二等是虚设哦,三等最高,这个制科超难得]

  “这苏轼倒是十分厉害。”

  “要不然人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呢。”

  同期学子:我好酸啊!

  {……这次赴任是苏轼和苏辙人生第一次分别,弟弟苏辙送了哥哥几百里路才独自返回,苏轼也有些伤感,路过渑池,思念弟弟,于是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写诗就像吃饭一样简单。]

  [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猪的差距还大]

  “这兄弟俩倒是感情深厚。”

  学子:羡慕嫉妒,阴暗爬行w(゚Д゚)w

  “确有大才。”昌黎先生很是认可自己的粉丝。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病逝。}

  苏轼:娘子啊o(╥﹏╥)o

  {一年之后,父亲苏洵又去世……}

  苏轼:爹啊~o(╥﹏╥)o

  苏辙:晴天大霹雳!

  “这,这有点惨啊。”

  本来官途一片大好,结果家中接连传来噩耗。

  {……等到苏轼重返京城时,如疾风骤雨般的王安石变法开始——}

  王安石:终究还是讲到了这里。

  他很想看看后世人对此次变法的态度。

  如果支持,那他就开心、得意且坚定地推行下去。

  如果不支持,那他就有点伤心、有点难过但还是坚定地推行下去。



第17章 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

  {北宋外强中干,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国库空虚,改革这件事情,范仲淹已经试过了,他失败了。而王安石的变法比范仲淹还要彻底。他的目的是好的,大宋要富国强兵,但王安石有些操之过急了。}

  范仲淹:吾道不孤!

  “操之过急吗?”王安石喃喃。

  “变法?富国强兵?”始皇来兴趣了。

  自一统六国以来,自己处理政务时,常感掣肘,但不知从何改起。

  后世所提及、所体现的制度有些又不适用于当下。

  希望这个王安石变法能给自己带来新变。

  {尤其是青苗法,遭到了欧阳修、韩琦等重臣的反对,还有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抵制。苏轼和苏辙也先后反对变法,苏家两兄弟都认为大宋确实要改革,但不能像王安石一样下猛药。}

  [王安石玩得有点猛]

  [王安石变法不是操之过急,是太超前了]

  [但是王安石变法确实搞到钱了]

  {……王安石为了扫清阻碍,不断地将反对的官员贬出京城,又阻止宋神宗重用苏轼}

  [苏轼不是反对变法,他是反对变法里不好的一面]

  苏轼:……

  王安石:但他的确是反对我了,不听不听JPG.

  {但是苏轼就像弹簧,你越弹压他,他就越来劲。正反手两篇万字谏言书直指变法弊端,改革急了……苏轼暂避风头,请求外放。王安石也没继续为难他,安排他为杭州通判……}

  [他们只是政见不合,但是是互相欣赏的]

  {……苏轼写词是半路出家,却让宋词走上了跟唐诗同样的高度。}

  始皇:就没了吗?我等这么久就想看变法的内容,你就给我放这么点。

  系统666:123,小窗口上连接~

  “哦~”李白来劲了。

  这是个牛人啊!

  柳永:东坡先生,我膜拜膜拜你~

  唐代诗人不服气,正如天幕所说,词不过是“诗余”,怎可与诗媲美。

  我倒要看看你苏轼怎么带领词走上诗的高度!

  {……密州是个好地方,苏轼在这里打个猎,语文课本就多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猎》

  [超爱这一首]

  [苏轼真的把词写出了诗的格局]

  {……苏轼思念弟弟,语文课本对了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后再无中秋词]

  苏辙:哥哥真爱我ღ( ´・ᴗ・` )比心

  {……他又梦见了自己过世的妻子王弗,于是语文课本又多了 一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写得真好。”

  无数断肠人看到这首词,都忍不住落泪。

  唐代诗人:好吧,确实写得好!

  怎么有人写诗、写词就像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他还是半路出家!

  嫉妒就像是呼吸空气一样简单o(╥﹏╥)o

  {苏轼不停地拓宽词的边界,宋代文人才知道,词原来可以写到这种高度。}

  唐代诗人:我们也才知道!

  {苏轼要是放在今天,绝对是个一天要发十几条朋友圈的人。}

  [《减肥失败》]

  [《河豚也能吃》]

  “这大词人可真活泼。”

  {在哪个书信很慢的年代,他对自己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很满意,于是写封信给朋友显摆:近日做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苏轼很喜欢在信里用呵呵……}

  柳永:没有没有,您比我有风味多了。

  宋代词人:你做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小词,那我写的是什么?

  苏轼:呵呵很好,很文雅啊!

  弹幕是什么反应?

  {……苏轼辗转又在徐州、湖州当地方官,都造福了一方百姓。}

  [苏轼在徐州抢险救灾]

  [苏轼真的很适合当地方官]

  “苏大人是个好官啊!”被苏轼造福的的老百姓对他无不称赞。

  “这苏轼是个干实事的好官!”雍正说。

  这种好官麻烦清朝也多一点。

  {直到元丰二年四月,苏轼刚调任湖州知州,在给皇帝的《上谢表》中的吐糟差点要了他的命,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乌台诗案。新党肆意解读苏轼的言论,指责苏轼讥讽朝廷,包藏祸心……}

  [苏轼:淦!老子被网暴了!]

  [早期搞笑男乱用梗被关小黑屋]

  {苏轼跟每天给自己送饭的儿子苏迈约定,如果自己被判了死刑,那就在饭菜里做条鱼。有天苏迈外出有事,委托亲友代为送饭。亲友心疼苏轼,在饭菜里放了条鱼给苏轼改善伙食。苏轼看到鱼,以为自己大限将至,给弟弟写下遗书《狱中寄子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4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2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直播现代生活,老祖宗们破防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