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仙侠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靠美食系统躺平[系统]_分节阅读_第21节
小说作者:仲秋朝天椒   小说类别:武侠仙侠   内容大小:361 KB   上传时间:2024-03-22 13:33:09

  简兮给出了一个方案,她可以提供一个辅助配方,就是稍微增加几味调料,能够进一步提升味道,至于当初为什么不加到米亚卤料包里,就是因为成本比较高,现在米亚卤料包价格已经算是同类产品里偏高的了,如果再提升,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尝试。

  当初简兮也提出来过,如果想要提升卤料包成品的口味的话,需要等产品升级,甚至做出所谓的高端版本再说,初期这个版本应该是足够的。

  至于教给他们,到时候自己的高端版本会不会有人模仿,那个简兮完全不担心,毕竟基础是在原本的卤料包上面改进,他们是肯定突破不了原版的,至于到时候这个方法泄露出去,有人利用便宜卤料包制作高端版本,这个怎么说呢。

  你要是愿意麻烦也行,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不愿意在家做饭,不喜欢干家务,出去吃饭不贵么,家务外包不费钱么?还不就是图个方便,而且人家学了配方是大量产出卤味的,你自己就做一餐,愿意折腾,只能献上一句,respect!

  不赚这个钱吧,有点不甘心,赚这个钱又觉得可能会烫手,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简兮那个方法最为可行,不过为了降低风险,所有想要买这种包装卤料包的商家,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并且签订相关的告知书,明确了解多久需要更换卤料包,并且掌握其余操作规范等。

  反正就廖鸿彬介绍来的律师说,像他们这么注意的企业不多了,而且他们算是提供了额外的服务,这些合同和相关文件都签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都足够清晰和明确,不会有其他的法律风险。

  几人商量好之后,第二天就告知多留了一天的潜在客户们,昨天有些人还是住的米亚提供的宿舍,其余有条件的就出去住了,一开始听到还能学更厉害的配方,大家都很激动,但后面知道还要签订一堆文件,出于对各种道听途说乱签字的后果的恐惧,不少人开始打退堂鼓。

  最后留下来的就两人,一个是赵喆那边的亲戚,之前儿子在别墅那边打工,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自己家试了之后就有想法,这回在镇上跟卖卤味的那家闹了矛盾,下定决心想要搞这摊子事,实在是镇上那家卤味店太离谱,虽然味道还行,但经常强行加称还特别容易跟顾客起口角,反正他们家觉得要是自己家做的不难吃,大家肯定愿意来自己家这儿买,不受那闲气!

  另一个都不是之前来的那波人,是公司保安队队长的亲戚,保安队队长原本就是廖鸿彬家里安保人员的战友,最近退役被介绍过来,跟几位老板共事这么长的时间,基本也清楚几位的品性,这些合同肯定不是坑人的,自己亲戚家里有点困难,就透露了这么个消息给人家。

  这家人原本沪市拆迁的时候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结果男主人染上了赌瘾,前段时间喝酒坠亡后被人上门要债,原本十几套房子在家舒舒服服当包租公的日子没得过了,抵押还贷最后就剩一套房子,现在妈妈带着小儿子住在房子楼上,大女儿还在上研究生。

  楼下确实是可以当铺面出租,但又害怕会不安全,而且三口人,只靠租金,以后日子肯定不会好过,人家就想着能拿来做些什么生意,正好自家姐姐的老公退休转业回来了,姐姐也是个闲不住的,儿子都上大学了,正好可以过来给自己搭把手。

  所以姐姐介绍这个生意,两人都觉得挺不错的,小时候她们俩在家没少做饭,平时下厨也能被亲朋好友称赞一句厨艺不错,原本他们还想着不行就开个便利店,但附近便利店着实不少了,这个门坎真的太低,尤其是有不少同样是包租公的,就开个店打发日子,跟邻里闲聊。

  人家可能不那么在乎赚不赚钱,但是她们是真的想赚钱啊,反正姐夫总不会坑自己,自己和姐姐两人一合计,听到消息的当天下午就直接去签了合同。

  培训的事情简兮没有太操心,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亚米卤味那边,问郑铎有没有兴趣,郑铎确实是很有兴趣,但他是店长,不敢轻易离开,最后是梁坤包袱款款的来了沪市公司这边,简兮稍微教了一下,就让梁坤负责培训了。

  虽然亚米卤味是用原汤加一定比例的调料包,但原理大致相同,简兮想着教会了这一个,反正短期内,米亚公司这边不用培养专门的培训师,到时候可以集齐一拨人就开始教学,自己的亚米卤味那边轮流派人过来就行,估计大家伙儿都乐意。

  徐京墨和廖鸿彬也没什么意见,现在公司里几乎是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实在挤不出人来做培训了,虽然一直在招聘,但合适可靠的人确实不好找,加上还有廖家这个特殊因素的存在,配方教学这么重要的事情,先让简兮选他们店里的人来也算是一个应急的办法,不过现在确实需要开始培养负责培训的人选。

  最终,专门给开店的量贩装卤料包做成了桶装,1kg售价180元,2kg售价350元,5kg售价800元。培训前,大家还想着先买1kg的试试,但培训两天之后,两位准老板都觉得直接买5gk的肯定更划算,之前是怕这生意不一定能做成,学了之后,觉得这味道真的还蛮有竞争力的,退一万步,这生意不做了,以后做菜也能用到啊。

  幸亏每天练习的时候都能试试自己做的成品,不然得天天惦记这一口,比如前拆迁户曾珊,她每天回去之后小儿子都会说妈妈好香,喊了两天后她干脆先买了5kg的回来,跟自己姐姐做了一餐,让大家伙儿尝尝,满足小儿子的愿望。

  尽管还没出师,但原本的米亚卤料包就很能打,大家都觉得这门生意肯定能做,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一餐饭吃的宾主尽欢。

  第一批店主培训于一周后结束,之前作为厨艺更好的曾珊代表店里来接受培训,她的姐姐已经拉开膀子给门面进行大改造,培训的时候虽然不知道要几天,但姐姐行动力超级强,两天前就已经把东西都搞定了,梁坤老师看曾珊和另一位学员都是第一回开店,还提前说了不少跟卤味制作无关的开店建议。

  很多东西都要提前准备好,比如打包盒、宣传板,甚至还有喇叭……曾珊开业那天,曾经的朋友有不少都送了花篮过来,虽然有些因为之前的债务风波已经不再来往,但也有不少朋友原本就是普通人出身,自己家是拆迁了,还有不少人家里拆迁的房子少或者本来就是外地的同事,没得拆迁,大家并不会有什么阶级落差存在。

  附近的邻居们有不少也过来尝尝这个新开的卤味店,一是这家之前确实有八卦,再来就是附近这家工厂的产品他们还都没试过,之前也有老板们想着要不要进点货,但完全没有听说过的怕牌子,大家也懒得折腾,这回要是东西好,进货就可以好好考虑了。

  反正晚上打烊之后,曾珊和姐姐点清今天的收入,两人都挺很满意的,他们特意请了一个外地高中毕业来沪市打工的男生在店里帮忙,包吃住,住在姐姐家那套房子里,姐夫当兵的,家里还有几个战友一起上班,拖家带口的也租了他家的房子。

  放在姐姐家比住在曾珊家要安全多了,两人商量好,到时候每个月从盈利中支取市价房租给姐姐作为开店的成本,不能白占姐姐的便宜,这样两人才能好好的把店给开下去。

  简兮在梁坤给两位培训的时候旁听了几次,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之后就带着梁坤一起回了潭州,从去贵省到现在,简兮已经在外面游荡了快二十多天,连自己用来赚经验值的账号更新存货都被兼职妹子发完了,后面还是直播了一次做菜才搞定。

  折腾这一圈,简兮只想回家先好好躺躺。

  躺了两天,简兮为了弥补在潭州的小伙伴们失去自己快一个月,开始接预定,并且周末让大家过来聚餐,回来一年多,当初留学的事情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

第51章

  大家重新适应了在潭州生活的新模式,工作逐渐步入正轨,虽然不少小伙伴还能时不时的出去玩会儿,但那种自由的状态下的少年意气确实在大家身上渐渐消退。

  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超级潇洒的,全国甚至全球到处飞,玩的开心,这种一般都是家里有兄弟姐妹挑大梁,自己只需要当个合格的吉祥物就行了。

  察觉到大家这些变化,简兮还挺感慨的,二十过半,有种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感觉。

  那天聚餐,简兮发现郑诗雯状态有点不不对劲,所以今天特地约她来家里吃饭,还用心准备了她喜欢吃的洋葱圈,回国后之前觉得随处可见的这些食物,变得珍贵稀少起来。

  郑诗雯一边吃着洋葱圈,一边跟简兮吐槽着学校的工作,刚来的时候可能还有一点新鲜感,一年过去,郑诗雯只觉得如果自己要一辈子就待在这儿真的有点可怕,可是她也知道家里对于她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现在家里正一心在给她介绍对象。

  之后还聊到了他弟弟,家里最后觉得还是保险一点,不出国了,但让他去妈港读研,算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吧,自己弟弟也挺乐意的,反正留在国内他是没什么想法,妈港虽然以前去玩过很多次,但长期生活还真没有,等到明年六月份,郑诗雯弟弟毕业之后就会先去那边把落脚的地方搞定。

  简兮跟她好好聊过一场之后,感觉她的情绪稍微好点,估计是最近太过劳累,据郑诗雯说她已经在单位住了两个月了,每个月差不多只有一个周末能回家,人都要熬没了,而且学校的事情还没有忙完,整个人超级内耗。

  找小伙伴吐槽了一堆,又被投喂了这些好吃的,郑诗雯感觉自己又鼓起一点坚持下去的动力。

  似乎到大家回来工作都被社会上过课,简兮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能被系统选中,虽然开店和跟徐京墨开厂也不是多么轻松的事情,但这些起码是简兮自愿的选择。

  在潭州呆了大半个月,第三次聚餐之后,简兮又飞往沪市,据徐京墨说现在农村市场需求爆了。首先是开便利店的那几家,之前朋友送的吃完了,大家想买都没地买,现在知道村里小卖部有了,好几家都买了小袋回去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样的。

  试过之后,直接复购30g*5的盒装,但这个包装,每个小卖部只有3盒,差不多前后一周就被卖光了。不过手上还有其他规格的店老板们在自己建的群里交流的时候也不愿意为了这个量贩装就再进一次货。现在买的那些人,30g*5的盒装用完都不知道要多久,自己进过来还不一定卖得动。

  没有想到,他们卖30g*5的包装,不仅是自己家里用,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就发现有不少人过来问,而且还要买散装袋装的,之前米亚卤料包刚来的时候老板自己给他们推荐他们还不感冒,以为老板在做推销呢。

  之后便利店老板们发现店里的米亚卤料包开始进入销售高峰期,之前买了30g*5的盒装的几位,老是来催他们去进货。

  买过几次其他包装的之后,他们反应过来,30g*5的盒装是最划算的,克重算下来最便宜,至于一次吃不吃得完,反正也就是两三次的事,大家天天做饭,密封好不会出问题的。

  买过小袋装的大部分回购的都是8g*10的一盒的,只有出门看亲戚朋友,想向他们安利的时候才会买8g*5规格的。虽然购买的情况跟他们设想的一样,但之前没有料到大家对于30g*5规格的需求居然会是最大的,只是苦于没有存货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8g*10包装。

  前后大概三周的时间,便利店老板们的存货开始告急,他们联系了厂里之前的销售,想要以团购的价格分别发货,销售拿不准去问了徐京墨,简兮那时候还在潭州,三人直接开了个在线会议。

  廖鸿彬听到对方这个要求,直接一口回绝了,绝对不能这样做,连更换的优惠方案都给出来了,但是这个凑团购的方法是绝对不可行的。

  如果以后他们一直可以用团购的方法来获得更低的进价的话,他们抱团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甚至别人听说了都会想要加入他们的小团体,就算加入不了,他们也可能借此进行倒卖,如果他们成为了米亚公司和其他买家的中间商的话,会非常麻烦。

  比如中间恶意抬价,到时候不明真相的新消费者可能会对米亚这个品牌形成不良印象,或者想要拿到更低的拿货价,因为能够把控大量的订单,所以直接要挟米亚降价,不然就几个月不购买,扰乱市场秩序。

  总之,目前这个方法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但如果真的同意了话,后患无穷。

  廖鸿彬给出的替代方案就是将团购价直接开放半年,半年后恢复原价,说是对新客的优惠,而且给他们办理批量购买客户的会员,设置会员的门坎后,给今年的入会的会员今后每年提供各种规格的9.8折优惠,限量总计50kg或者其他的限量方式。

  廖鸿彬给出来的这个方案可以说对于那些老板们来说可能还更好,他们现在的购买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团购标准,不行的话临近的两个村凑一下也行,之前问的只是大家想省事而已,再加上还有想要更低价格的小心思。

  但现在这个方案,他们以后还能有别人享受不到的初代客户的权益,听着都觉得到时候嘚瑟起来很得劲。同时这个价格还能维持半年,到时候他们多囤一点,总比后来的那些人能占更多的便宜!

  就这样,他们又下了一大波订单,比起第一次的试水,这一回每家订购的量起码是之前的三倍以上,同时还有他们介绍的其他便利店的老板也申请成为初代会员,销售部统计过来的批量购买客户直接翻翻了。

  对于廖鸿彬的那一番解释,徐京墨和简兮还是很服气的,果然是回家打工半年了的企二代,据说之前寒暑假他们家也要求他和他哥哥要去公司实习,这个商业思路真的有点东西。

  如果同意了他们之前的方法,首先来说不管会不会有长远的那些后果,起码会有不少老板直接就委托他们帮忙进货了,自己直接从之前的老板他们那拿,而不会想着自己也要加入名单,享受今后的权益。

  至于开卤味店的那两位,现在每天开心的合不拢嘴,这个味道在潭州都有跟其他卤味店一战的资格,更不要说那些镇上的小店,可能有个别镇上的老板真的很有本事不需要,但是这两位老板反正是靠着米亚卤味的料包成功抢占了市场。

  曾珊和姐姐现在店里已经雇了四五个人了,而且曾珊自己和小儿子都先住到姐姐家里去,楼上留给店员们住,曾珊和小儿子要是不走,店里楼上实在腾挪不开。

  曾珊自己住在姐姐家不算房租,之前店员住姐姐家曾珊一定要算成本单独给姐姐,姐姐这回说曾珊把自己的房子拿出来做生意,只留了一间房自己休息,那姐姐也应该要付一半的房租,正好就直接让他们能够毫无顾虑的住在自己家了。

  当然曾珊盘算了一下,照这个势头下去,过不了半年他们家又能自己租一栋宅子住下了,再过两三年,应该就能再买一栋这样的房子,算是初步周转过来。

  现在曾珊店里附近的居民隔三差五的就要过来买点卤味打打牙祭,尤其是那些拆迁户,卤排骨,卤肘子都随便买,完全不顾忌价格,只要能吃得开心。

  这个曾珊也非常能理解,毕竟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而且用米亚卤料包制作的卤味味道确实很不错啊,有个别眼红的人看到曾珊这样也想开卤味店,到京墨厂子里想买量贩装,结果人家公司先是询问打算开店的地址,这家人随便说了一个自己空置的店铺。

  厂子里负责对接量贩装生意的销售员查找了一下说他们附近有家店,开了之后可能会互相分薄客流,建议选择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开店。脑子一热的人听到这话稍微清醒点,没有下单,打算回去再考虑考虑。

  另一家赵喆家镇上的远房亲戚,开店的成果也非常喜人,原本镇上那家就风评不好,经营口碑非常一般,自己这店一开,跟那家有点过节的都愿意到自己家来买,不想自己心里不舒坦。

  后来自家的好味道被宣扬出去,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过来尝尝,加上那家因为生意不好天天在那摆脸色给客人看,把最后还愿意去消费的人都赶跑了,现在就看他们能撑到什么时候!

  赵家不少亲戚知道这事,好些人也动心要不要做这个,而曾珊那边那些拆迁户估计还要观望一阵。

第52章

  但最初跟赵家亲戚一起找到米亚公司那些也想在镇上开卤味店的人还一直惦记着呢,得知赵喆亲戚开店了他们一直关注着。

  一开始他们还坐得住,后来听说两家生意越来越好,而且他们还买买来尝了尝味道,发现培训过后真的跟自家买来做不一样,更好吃了!

  有特别谨慎的还想再多看看,而有些已经打算重新联系米亚公司想购买量贩装的卤料。

  但这回京墨他们公司可没有之前那么好说话了,让简兮店里员工来一趟帮忙培训不需要出工资和机票的么?就这么一两个人就想开始培训?这回公司通知6个人一轮开始培训,凑齐了开班,现在可持续的销售渠道逐渐建立起来,徐京墨他们打算多招点人,之前公司员工基本上全员超负荷工作,虽然工资也算给力,但这样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保安队队长前段时间找了一个退役的炊事班战友,来了大半个月,看着人挺不错的。保安队队长,也就是曾珊的姐夫还给这位战友担保,同一个村子出来的,算是自己异父异母的弟弟,打小就是个靠谱小伙。所以,徐京墨打算就让这位炊事班出身的柯超一起接受简兮那边派来老师的培训,争取尽快培养出自己的培训师。

  一周后,六个人总算凑齐了,有两个是之前后悔,回头想继续开店的人,知道要凑齐六个才开班后,他们想了各种办法,首先找之前也有意向的那些人,想让他们这回直接参与进来,这是希望最大的一波人,同时还找自己邻镇想做生意的人,介绍米亚卤料还有那两家店现在的经营状况,直接成为了米亚编外推销员。

  这六个,其中一个是之前眼红曾珊的拆迁户之一,原本想开同一家店打擂台的那个,后来想通了,打算在别的地方开一家纯粹为了赚钱,当然不想在曾珊家花钱也是原因之一,这家的女主人老公年轻的时候追过曾珊,现在老婆还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但是卤味是真的好吃,那就干脆自己开一家吧。

  剩下五个人有三个都是那两人拉过来的,两个是之前也有意向来的,一个是其中某位邻镇的朋友。那两个之前就有意向的,听他们说现在不少人都瞄上了这家,而且曾珊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要是再不行动,镇上别的人反应过来之后把店开起来,看他们后不后悔,到时候这么好的项目哪怕他们想做也只能去别的镇开店了。

  虽然现在自家有车去邻镇并不是很麻烦,但原本在自己家边上就能赚到的钱,因为自己的犹豫生生搞出来这么多麻烦,你自己会不会后悔?!两人轮番给几位当初就有兴趣的进行洗脑轰炸,同时曾珊和赵喆亲戚的两家店一直红红火火,他们看的也是内心火热,最后大腿一拍,干了!

  这回负责来培训的是郑铎,上次梁坤来过之后,等他回去郑铎就有意识的培养他,之前郑铎休息的时候一般也是梁坤拿主意,但那时候郑铎都在潭州,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时赶过来,如果要离开潭州一周,之前郑铎心里还没有那个把握。

  梁坤来过之后,对于郑铎的想法也很能理解,带薪旅游的感觉谁不想体验啊,而且这些工作自己之前都已经了解了大半,对于自己来说难度并不大。这回知道这边已经开始培养自己公司的人手进行培训了,往后想来沪市,机会只会越来越少,梁坤在几次实验当店长没捅任何篓子之后,郑铎申请简兮派自己来。

  简兮觉得也行,让自家店长长长见识挺不错,而且当初自己可是只教了郑铎这一个人,梁坤都是郑铎教的,自己就是过了过眼,提点建议而已,可以说,郑铎是梁坤的师傅也不为过,都教过店里那些人了,郑铎教起来应该比梁坤更合适才是,只是之前郑铎丢不开手才让梁坤上的。

  培训班开了起来,村里那边又来消息,说是有人想买量贩装米亚卤料,但不是要开卤味店的。现在农村里还有做大席的,不过来的这个师傅活动范围都已经不在沪市了,原本开卤味店的那个镇就已经在沪市边缘了,这个有意向的消费者是邻省江州那边办酒席的。

  现在不少地方还有办流水席的风俗,那承接酒席的就是在各个村子之间流动的大师傅,他们没有固定的酒店,就是带着自己的队伍接一单一单的生意。他们也是接一家的活的时候,当时在雇主家沟通,端出来一些素菜卤味算是待客,尝过之后觉得味道着实不错,而且卤味还很省事。

  他们大师傅本地菜做的很不错,而且还会一点沪市的小点心,靠着特色的点心能接到不少单子,但一直以来做卤味非常普通也是大师傅的弱点之一,作为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前菜,卤味也是很多人家酒席上聊天的时候会讨论到的东西。

  如果有了这个米亚卤料,起码能把大师傅的卤菜水平给拉到及网格线吧,要是去培训培训,不说弱势变成优势,起码能算个小小的加分项。但现在正是大师傅忙碌的时间段,天气不冷不热,还马上要到五一,上半年的婚丧嫁娶不少会集中在这段时间,大师傅可没空来培训。

  原本培训就是给顾客的福利,大师傅申请自己培训延迟,销售部把意见上报之后,几人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这本来就不是强制的购买条件,而且人家大师傅原本就有手艺在身上,并不是厨房小白。不过他们还是建议大师傅到现场来做一次,算是一个简单的教学。

  同时他们也声明了,培训的机会只有一年有效期,如果过了时间,到时候要培训就需要缴费而且很有可能要排队了,照现在这个势头,以后想要开店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个班什么时候开始要排队还真不好说,可能是半年后,也可能两三个月之后。

  大师傅并不是脑袋一拍就要来买卤料的,他自己已经在便利店买了30g*5规格的米亚卤料包尝试过,小包装的卤料包大师傅看都没看一眼,那个量能做些什么?反正当初尝试的时候已经比自己做的味道要好,跟其他大师傅的手艺比差不了多少。

  而且人家还核算了一下成本,用自己瞎学的配方买来各种料制作卤菜的成本跟直接买米亚卤料包卤差的不算多,成本上涨压力并不大,尤其是如果能买量贩装的话。

  一次大席要做不少菜,卤料就要用不少。而且跟镇上店里不一样,这个卤水他们还不方便带着走,到时候倒是可以留给办酒席的人家,看他们事自留还是分给边上的亲戚。

  这么算来,他们的消耗量会比镇上的卤味店还要大,人家一周换一次卤汤,他们每次做都要重新配汤,一周开两次工的话就相当于人家店里换了两次卤汤。

  大师傅亲自来做了一次卤味,郑铎稍微给了一些建议后,人家就开开心心带着5kg售价800元的最大容量桶装卤料两桶走了,大师傅说过段时间等生意闲一点就来培训,希望到时候能够不要排队。

  期间简兮来沪市帮忙调制了一波原液之后又回了潭州,亚米卤味的店员们只觉得老板今年开年之后就老往外地跑,之前还是全国旅游,回来还给大家带点手信什么的,今年搞出来了一个米亚卤料包,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看不上店里的这点小生意了。

  简兮倒是真没这想法,徐京墨和廖鸿彬的事情一天没有落定,米亚公司一天没有稳定的成长到一定规模,那公司都不算稳当,虽说现在借助了一些廖家的资源但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廖家的限制,总的来说还算是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自家卤味店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饭碗,虽然这饭碗看着小。这一点简兮一开始就想的很清楚,要不是为了帮助徐京墨,自己也没那个动力自己开公司,哪怕开亚米卤味的连锁店都比这省事好么~

  回来之后简兮又疯狂录制了几支视频,不然万一哪天突发状况,就有开天窗的可能,上次是靠自己直播圆过去了,但不能次次这样啊。

  简兮还录制了一个中级菜谱的教学视频,之前兼职的小姐姐已经出来单干了,还带着一个小徒弟,简兮直接让他们一起管理自己的IP,首先就是全平台都建立了账号。之前是简兮自己打理,感觉管三个平台的账号自己就忙不过来了,因为自己后来平时还要操心卤味店和公司的事情,忙起来,账号的运营有时候都不是很到位。

  现在签了一个打包价给小姐姐,小姐姐把简兮的账号当做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做,十分用心,简兮只用跟他们商量运营方案,大家一起打磨视频脚本和内容,然后制作,整体感觉简兮还是比较满意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页  当前第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靠美食系统躺平[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